《第十章营运资金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营运资金管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 营运资金管理教学目的本章学习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现金、应收帐款、存货的功能和成本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应收帐款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等方法。教学要点最佳现金余额、应收帐款政策、存货经济批量。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一、营运资金的概念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一)流
2、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资产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分类,现说明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方式: 1、按实物形态,可把流动资产分为现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2、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可把流动资产划分为生产领域中的流动资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流动资产。 (二)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流动负债按不同标准可作不同分类,现说明其最常见
3、的分类方式: 1、以应付金额是否确定为标准,可把流动负债分成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根据合同或法律规定,到期必须偿付,并有确定金额的流动负债。应付金额不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到一定时期才能确定的流动负债或应付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2、按流动负债的形成情况为标准,可以分成自然性流动负债和人为性流动负债。自然性流动负债是指不需要正式安排,由于结算程序的原因自然形成的那部分流动负债。人为性流动负债是指由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情况,通过人为安排所形成的流动负债。二、营运资金的特点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
4、必须研究营运资金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营运资金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一)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 企业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周转一次所需时间较短,通常会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对企业影响的时间比较短,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等短期筹资方式来加以解决。 (二)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易变现性 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现金。这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 流动资产的数量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时高
5、时低,波动很大。季节性企业如此,非季节性企业也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变动,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四)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 企业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是经常变化的,一般在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之间顺序转化。为此,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上合理配置资金数额,以促进资金周转顺利进行。 (五)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 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一般比较少,只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长期借款等方式。而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却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应交利润、应付工资、应付费用、预收货款、票
6、据贴现等。三、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企业的营运资金在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周转期短,形态易变,所以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证研究也表明,财务经理的大量时间都用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认真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 企业营运资金的需要数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当企业产销两旺时,流动资产会不断增加,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增加;而当企业产销量不断减少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减少。 (二)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节约使用资金 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在保证
7、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挖掘资金潜力,精打细算地使用资金。 (三)加速营运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营运资金周转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果。因此,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加速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周转,以便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四)合理安排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负债是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而流动资产则是在短期内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因此,
8、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比较多,流动负债比较少,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但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太多,流动负债太少,也并不是正常现象,这可能是因流动资产闲置流动负债利用不足所致。根据惯例,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一倍是比较合理的。第二节 现金管理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为了说明现金管理的目的与内容,必须了解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有:支付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二)现金管理的目的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现金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现金管理应力求做到既保证企业交易所需资金,降低风险,又不使
9、企业有过多的闲置现金,以增加收益。 (三)现金管理的内容: 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地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 2、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 3、用特定的方法确定最佳的现金余额,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与最佳的现金余额不一致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或采用归还借款和投资于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达到理想状况。 二、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 现金是一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又是一种盈利性最差的资产。现金过多,会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而现金太少,又有可能出现现金短缺,影响生产经营。在现金余额问题上,也存在风险与报酬的权衡问题。在西方财务管理中,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 (一)
10、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现金周转期确定后,便可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周转模式简单明了,易于计算。但是这种方法假设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数量上一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一年中持续稳定地进行,即现金需要和现金供应不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以上假设条件不存在,则求得的最佳现金余额将发生偏差。 (二)存货模式 确定现金最佳余额的存货模式来源于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 存货模式的目的是要求出使总成本最小的值。现金余额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 1、现金持有成本。即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报酬,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通常为有价证券的利息率,它与现金
11、余额成正比例的变化。 2、现金转换成本。即现金与有价证券转移的固定成本,如经纪人费用、捐税及其他管理成本,这种成本只与交易的次数有关,而与持有现金的金额无关。 如果现金余额大,则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高,但转换成本可减少。如果现金余额小,则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低,但转换成本要上升。两种成本合计最低条件下的现金余额即为最佳现金余额。 假设:TC相关总成本 b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 T特定时间内的现金需求总额 N理想的现金转换数量(最佳现金余额) i短期有价证券利息率 则: 最佳现金余额存货模式可以精确地测算出最佳现金余额和变现次数,表述了现金管理中基本的成本结构,它对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有一定作用。但
12、是这种模式以货币支出均匀发生、现金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易于预测为前提条件。因此,只有在上述因素比较确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此种方法。 (三)成本分析模式1、成本分析模式的含义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2、成本分析模式中现金相关成本:(P312-313)(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收益率或利率(2)短缺成本: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反方向变动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关系:现金持有量越大,
13、机会成本越高,短缺成本越低;现金持有量越小,机会成本越低,短缺成本越高。能使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例】某企业有四种现金持有方案,各方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项 目 甲 乙 丙 丁现金持有量 30000 40000 50000 60000机会成本率 8% 8% 8% 8%短缺成本 3000 1000 500 0要求:计算该企业的最佳现金余额方案机会成本短缺成本合计甲300008%=240030005400乙400008%=320010004200丙500008%=40005004500丁600008%=480004800由上表可知,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
14、,因此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为40000元。(四)随机模式1、适用范围: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2、基本原理: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若现金量在控制的上下限之内,便不必进行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保持它们各自的现有存量,当现金量达到上限或下限时,通过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使现金量回到返回线。3、计算公式现金返回线(R)的计算公式:现金存量的上限(H)的计算公式:H=3R2L式中: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i有价证券的利息率;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可根据历史资
15、料测算)。4、下限L的确定,要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例】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时候其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800元。最优现金返回线R、现金控制上限H的计算为:有价证券日利率=9%360=0.025%H=3R-2L=35579-21000=14737(元)三、现金的日常控制 在现金管理中,企业除合理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和认真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外,还必须进行现金的日常控制。 (一)加速收款 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现金周转,企业应尽量加速收款,
16、即在不影响未来销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快现金的收回。如果现金折扣在经济上可行,应尽量采用,以加速账款的收回。企业加速收款的任务不仅是要尽量使顾客早付款,而且要尽快地使这些付款转化为可用现金。 (二)控制支出 企业在收款时,应尽量加快收款的速度,而在管理支出时,应尽量延缓现金支出的时间,在西方财务管理中,控制现金支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运用“浮游量”,所谓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控制支出时间,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金而又不丧失现金折扣;工资支出模式,许多公司都为支付工资而设立一个存款账户,这种存款账户余额的多少当然也会影响公司现金总额,为了减少这一
17、存款数额,公司必须合理预测所开出支付工资的支票到银行兑现的具体时间。 (三)现金支出的综合控制 以上已说明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控制方法,现在再阐述对现金的综合性控制手段。 1、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 2、实行内部牵制制度。 3、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理。 4、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 5、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 6、适当进行证券投资。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 企业提供商业信用,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等销售方式,可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但应收账款的增加,也会造成资金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应收账款投资的成
18、本,使提供商业信用、扩大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有关的各项费用。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应收账款的功能是指它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有增加销售、减少存货两方面。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是指持有应收账款付出的代价。应收账款的成本有: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1、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1)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即应收账款投资额);(2) 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计算)。即: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赊销额越大,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越高。维持赊销
19、业务所需资金的计算步骤:(1)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平均收账天数也就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计算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2、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账费用等。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与赊销额没有直接关系。管理成本中主要考虑收帐费用,赊销额越大,应收帐款越多,收帐费用越高。3、坏账成本坏账成本是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赊销额越大,应收帐款越多,坏账成本越高。二、应收账款政策的制定 应收账款政策又
20、称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管好用好应收账款,必须事先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信用标准定得过高有利于降低信用成本,但不利于扩大销售;信用标准定得过低有利于扩大销售,但信用成本增加。信用标准的制定,是风险、收益、成本的对称性关系的客观反映。(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1、 信用期限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最长期限。当延长信用期增加的边际收入(即增加的毛利或增加
21、的边际贡献)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即增加的信用成本)时,应当延长信用期。当缩短信用期减少的边际收入(即减少的毛利或减少的边际贡献)小于减少的边际成本(即减少的信用成本)时,应当缩短信用期。2、 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给予现金折扣,会引起:(1)成本增加。减少的现金收入就是现金折扣的成本。(2)收益增加。促进销售,增加毛利或增加边际贡献;平均收帐期缩短,减少应收帐款的信用成本(现金折扣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早收回货款)。企业是否提供现金折扣以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三)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
22、,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一般而言,收账费用支出越多,坏账损失越少,但这两者并不一定存在线性关系。通常情况是:开始花费一些收账费用,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有小部分降低;收账费用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明显减少;收账费用达到某一限度以后,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的减少就不再明显了,这个限度称为饱和点。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四)综合信用政策 前面分析的是单项的信用政策,要制定最优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
23、考虑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这里决策的原则仍是赊销的总收益应大于因赊销带来的总成本。综合决策的计算相当复杂,计算中的几个变量都是预计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信用政策的制定并不能仅靠数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由管理的经验来判断决定。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信用政策建立以后,企业要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工作,进行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价,以确定是否同意顾客赊欠货款,当顾客违反信用条件时,还要做好账款催收工作。 (一)企业的信用调查 对顾客的信用进行评价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地评价顾客的信用状况,才能合理地执行企业的
24、信用政策。要想合理地评价顾客的信用,必须对顾客信用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信用调查有两类: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 (二)企业的信用评估 搜集好信用资料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顾客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信用评估的方法很多,5C评估法和信用评分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所谓5C评估法,是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的一种方法。这五个方面是: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 信用评分法是先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顾客综合的信用分数,并以此进行信用评估的一种方法。 (三)收账的日常管理 收账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收账管理应包括如下两部分内容: 1、确
25、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是:信函通知;电话催收;派员面谈;法律行动。 2、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顾客拖欠货款的原因可能比较多,但可概括为两类:无力偿付和故意拖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收回账款的目的。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功能与成本 进行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控制存货水平,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成本。 (一)存货的功能1、防止停工待料;2、适应市场变化;3、降低进货成本;4、维持均衡生产。(二)存货成本存货决策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进货批量(即每次进货量),与进货批量有关的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1、进货成本:(P341)进货成本是指存货的取得成本
26、。包括:存货进价、进货费用。(1)存货进价:也称为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存货进价=采购单价采购数量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进货总量既定、物价不变的条件下:(1)如果没有采购数量折扣(或称商业折扣、价格折扣):全年进价成本固定不变,与每次进货量无关,属于决策无关成本。(2)如果存在采购数量折扣:每次进货量越大,全年进价成本越低;每次进货量越小,全年进价成本越高。属于决策相关成本。(2)进货费用:也称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进货费用按其与订货次数的关系分:变动性进货费用:每次变动性进货费用不变,全年变动性进货费用与订货次数成正比,在全年进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与进货批量成反
27、比。属于决策相关成本。固定性进货费用:在一定时期内,固定性进货费用总额不变,与订货次数无关,从而与进货批量无关,属于决策无关成本。2、 储存成本是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或机会成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储存成本按其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分:(1)变动性储存成本:变动性储存成本与存货储存数额成正比。存货进货批量越大,存货储存数额就越高。变动性储存成本与进货批量相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2)固定性储存成本:固定性储存成本与存货储存数额没有直接联系,一定时期总额不变,属于决策无关成本。3、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工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
28、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缺货成本还可表现为紧急采购替代材料的额外开支。(1)如果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2)如果不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为0 ,决策时无需考虑。二、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存货经济批量:是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在上述相关成本中,存货进价成本(存在数量折扣时)、变动性进货费用、缺货成本(允许缺货时)与进货批量反方向变化;变动性储存成本与进货批量同方向变化。减少进货批量储存成本降低,进价成本、进货费用、缺货成本提高;增加进货批量储存成本提高,进价成本、进货费用、缺货成本降低。1.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的假设(1)一定时期的
29、进货总量可以准确地予以预测;(2)存货的消耗比较均衡;(3)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并且每当存货量降为0时下一批存货能马上一次到位;(4)仓储条件以及所需现金不受限制;(5)不允许缺货;(6)存货市场供应充足。2.存货相关成本: 根据上述假设,存货的相关成本只包括:(1)变动性进货费用;(2)变动性储存成本。3.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设:Q-进货批量 A-某种存货全年进货总量 B-平均每次进货费用 C-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P-进货单价 TC-相关总成本N-进货次数 W-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变动性储存成本=平均储存量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变动性进货费用=进货次数平均每次进货费用= NB 相关
30、总成本=变动性储存成本+变动性进货费用 由于A、B、C不变,决定相关总成本的是存货的进货批量,即:相关总成本TC是存货进货批量Q的函数。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时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当相关总成本最低时,变动性储存成本=变动性进货费用。当变动性储存成本等于变动性进货费用时,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此时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经济进货批量 (将经济进货批量Q的数据代入) 或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年度最佳进货次数三、经济订货量的扩展模型(一)数量折扣模型在实行数量折扣条件下,存货相关成本包括(1)变动性进货费用;(2)变动性储存成本;(3)存货进价成本。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
31、+变动性储存成本+变动性进货费用 在实行数量折扣的情况下,存货采购单价受进货批量的影响,因此,P是Q的函数。能使相关总成本最低的订货量就是实行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量。(二)再订货点模型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R=LD=交货时间每日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经济订货量的确定与基本模型一致。(三)陆续供货模型1、基本原理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每日耗用量为d,则:最高库存=(Pd)Q/P年平均库存=(Q/2)(Pd)/P=Q/2(1d/P)每日库存净增量Pd,送完该批货所需日数则为Q/P。2、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
32、:订货变动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存储变动成本=年平均库存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Q/2(1d/P)KC3、基本公式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公式为:(四)安全储备量模型1、安全储备的含义为了防止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所造成缺货或供货中断的损失,而多储备一些存货即为安全储备(保险储备)2、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3、保险储备确定的原则:使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及缺货成本之和最小TC(S,B)= KUSN + BKCTC(S,B)-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KU-单位缺货成本; N-年订货次数;B-保险储备量
33、;S-一次订货的缺货量;KC-单位存货储存成本四、存货日常管理(一)存货储存期控制1、 存货储存费用的分类:(按其与存货储存期的关系分)这里的存货储存费用是指企业进行存货投资发生的各种费用。(1)固定储存费:与存货储存期无关,总额不变。如:进货费用、管理费用等。(2)变动储存费:与存货储存期成正比。如:存货资金占用费(应计利息、机会成本)、存货仓储管理费、仓储损耗(在损耗较小时,将其视为固定储存费)。变动储存费=每日变动储存费存货储存天数2、利润与存货储存期的关系利润=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变动储存费 =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存货储存天数3、 存货保本储存
34、期存货保本储存期是当利润为0时的存货储存期。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存货保本储存天数=04、 存货保利储存期存货保利储存期是指恰好能够实现目标利润的存货储存期。毛利-固定储存费-销售税金及附加-每日变动储存费存货保本储存天数=目标利润(二)存货ABC分类管理ABC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以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常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不值几文;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一种存货都进行周密的规划,严格的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
35、效地控制主要存货资金。ABC控制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1、 ABC分类管理的含义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2、存货ABC分类的标准(1)金额标准-基本标准(2)品种数量标准-参考标准存货类别特点金额比重品种数量比重管理方法A金额巨大,品种数量较少70%10%分品种重点管理B金额一般,品种数量较多20%20%分类别一般控制C品种数量繁多,金额很小10%70%按总额灵活掌握3、 ABC法控制存货资金的步骤(1)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的资金占用额。 (2)计算每一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编成表格。 (3)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为A类,把一般存货划为B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为C类,并画图表示出来。 (4)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