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 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原始民主遗风依然存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臣下放逐君主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发生过无道君王被臣下放逐和被“国人”推翻的情况,表明原始民主制的遗存 使臣下和“国人”对君王特权存在制约作用,B项正确;商周时期,王的地位高于臣下,“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 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商代和西周时期,宗法血缘关系仍然比
2、较稳固,排除C项;臣下放逐君主只 是个例,排除D项。故选B项。1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 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从西汉到东汉时期,御史大夫的职能在不断缩小向尚书省,结合史实可知,汉武帝时期推 行内外朝制度,三公的权利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分权只是缩小的部 分措施,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和转移
3、,监察权只是转移不是破坏,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秘书工作的转移不是文书制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 .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 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 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初期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即集体宰相制,到唐朝中后期取消尚书省特权, 努力解决众宰相地位不平衡问题,唐朝调整宰相制度的宗旨在于,更有
4、效地发挥三省的职能与作用,B项正确;实 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将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 调相关中枢机构之间矛盾和差别,排除C项;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 政机关的特权”等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 .阅读如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文官质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政局稳定、巩固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 分析。宰相副宰相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太祖6350%4375%太宗3667%232191%具不121192%1717100%仁宗232296%39
5、3795%央不22100%22100%神宗99100%1818100%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基本出身于科举,说明科举在官员选拔中占据重要地位,C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宰相出身,无法说明社会流动的变化,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促进了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高, 排除B项;唐代科举制的发展说明庶族地主已经突破门阀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4 .清代前期,对于地方经济事务,先是由监察机构官员提出疑问和意见,然后由中央各部官员或各省级官员进行 讨论。这些官员通常会结合管辖
6、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 执行。这种做法()A.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B.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C.反映出抑商政策松弛D.杜绝了经济腐败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规范与监督地方经济事务,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B项正 确;材料未体现这种做法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杜绝”一说太 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5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 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
7、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 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 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 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 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6 .近代某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其改革之总用意,意为
8、富国强兵,以雪契丹之耻。”故不仅其用心不可非, “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也。”该学者意在 强调A.近代的改革应从体制结构入手B.王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C.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D.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 也。”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实已触及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成败当从制度及其背后的基本价值观念 看,由此可见作者意在强调近代的改革若不从体制结构入手,任何“富国强兵”式的改革都很难成功,A项正确。 题干的主旨不是说明王安石变法取
9、得显著成效或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而是探讨改革与体制变革的关 系,排除AB项;题干也没有体现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而是借王安石变法说明近代改革应涉及体制的变革, 排除D项。故选A项。7 .如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系 统()党员干部教育苏维埃干部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初级党员训练班苏维埃干部训练班短期职业学校小学教员训练班短期师范学校中级党员干部训练班政治学校职业学校初级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高级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10、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苏区的教育系统分类明确,有利于革命 时期的教育发展,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C项正确;教育系统与革命积极性无关,排除A项;此时尚未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9.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 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 定()A.继承了孙中山的
11、文官考试思想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 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D项正确;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材 料未体现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D 项。10 .“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 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
12、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 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体现的是国际化,材料”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 的经验“体现的是民族性,因此整个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统一,D项正确;原则性、灵活性的说法与材 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宪法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宪法制定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11 .某学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1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 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 供咨询,并参与各层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该学者意在说明()A.改革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B.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D.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 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说 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
14、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没有改革开放的重心发生转移的信 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 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 成。据此可知()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15、法,标 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D项正确;党管干部是干部管 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排除A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B项;公务员不是事业编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 .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 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 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米提林
16、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的背景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然而随着 人民情绪的转变“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不是城邦至上理念,排除A项;仅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战时同盟关系脆弱,排除B 项;公民大会地位突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 .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 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 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湖南省 长沙 市长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