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品牌形象设计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总学时60学时教材信息千哲.品牌形象VI设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简介面向对象:本课程主要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于第五学期,是 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设计核心课程。开设目的:课程的学习是基于专业设计课程之上,掌握品牌形象的规划与表 现策略制定,能够独立创作以视觉log。为核心的品牌表现技巧,完成视觉系统 化的品牌构造。通过工程的程序化管理,掌握设计流程的实践。通过教学使学生 掌握基础的品牌规划和策略制定的能力,掌握logo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巧,掌 握品牌设计工程系统化过程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具有创新设计的学
2、习能力。主要内容: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对品牌的概念和品牌的规划和策略进行概念 的讲授,建立视觉品牌的设计必须围绕品牌形象的规划策略来展开观念的认识。 其次以logo的设计为核心培养设计表现的技能,掌握品牌形象设计的系统化要 求,树立品牌建设的闭环理念。课堂内容以工程案例来展开,以真实体验为导向, 采取实践操作为序化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品牌形象概述第二单元品牌形象设计的规划与策略第三单元log。设计的方法与表现第四单元品牌形象的系统化设计课程特色:本课程将理论讲授与思政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融入含有思想政 治教育内容的工程设计实践。课程注重过程指导、实践管理和价值引领。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结合
3、课程教学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品牌设计规那么、设计责任担当、行 业复兴与国家复兴等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专业知识讲授与主流价 值形态、科学精神、政治意识、职业情怀、技术思想、人文素养等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的深度有机融合,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联系社会经济现象,结合设计行业特征融入设计兴 国与职业担当观念教育,突出价值引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具有较强的针对 性、创新性。现将课程挖掘的局部典型思政案例资源展示如下:中国银行标志设计:以专业课程学习为契机,在讲解标志的识别功能时, 通过例举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看似简单,但却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增 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
4、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深化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实践 当中自觉主动的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校徽设计:在讲标志的结构时将校徽作为教学素材,鲜活生动接地气,具 有较强的教育性和艺术性,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专业的认同。这种价值引领 使得爱国爱校不只是一句口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专业自豪感, 并感染学生像飞鸟爱惜羽毛一样维护集体、专业和学校的声誉。在教学实践 中,立足于品牌形象设计的特色优势、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将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课程教学及改革,提炼出爱国爱校情怀、社会责任和专业自信等德育要 素,以
5、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中国联通标志设计:通过讲解联通标志所使用的“盘长”纹样,将中国传 统艺术图像与课程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图像, 增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对传统 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文化观的正确建立,树立民族自豪感,开展其 内心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且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学生自我对传统文化的 解读和升华。总体来看,通过工程筹划、选题论证、中期指导、成果物化与作品参赛等 环节,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坚持态度、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和工匠精神。在课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技能服务于企业、行业; 通过关注企业以及行业的
6、开展,努力为当地企业解决品牌设计和制作中的问 题,强化学校和学生自身在企业中的存在感,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 而到达“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课程以促进学生参与、思考、分析和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奋 斗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实现与学生之间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等方 面的认同,这样,以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化”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 中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优秀品牌设计师的个人操守和职业道德。三、案例课信息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 分析课堂上讲到国家产生以后,标志就演变成了国旗、国徽,而 生活中我们总是对一些事物习以为常,忽略了它是怎样被创造出 来的,由此带出作为中国公民有必要从专业的
7、角度了解一下我们 国家国徽的设计,进而讲解国徽中各元素的寓意,以增强学生对 祖国的进一步了解和爱国情怀,以及继承光荣使命的社会责任 感。在讲解到标志的识别功能时,通过例举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 看似简单,但却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注意力,以及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并鼓励学生在今 后的设计实践当中自觉主动的去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课堂 组织 与实施1、回忆复习:第一章第一节标志的概念2、直接导入新课3、 讲授新课:第一章第二节标志简史典型思政案例名称: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第三节 标志的功能(1)识别功能(2)专属 功能(3)象征功能(4)传播功能典型案例名称:中国银行标志 设计4、总结归纳5、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 析法、启发问答法教学效果分析课程在讲解枯燥的理论概念的过程中较为自然地融入了具有 典型性的思政案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起来,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感性认识,潜移默化地 提升了学生们对国家、学校、专业的认同,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 文化自信,也增强了学生投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改革不 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升了育人的成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