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
《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爱莲说》阅读真题(解析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莲说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2、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 (1)只。(2)亲近而不庄重。(3)听说。(4)应当。2. C 3. (1)(莲的柄)内部贯 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2)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 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考查文言文实词
3、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 花。独:只;(2)句意: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亲近而不庄重;(3)句意:陶渊明 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闻:听说;(4)句意:当然人数众多了。宜:当然。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用于主谓之1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2)宜乎众矣 18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濯清涟而不妖A.康肃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愠 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A.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C.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
4、也20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同予者何人?(2)其声清扬而远闻。2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愠 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A.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C.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23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同予者何人?(2)其声清扬而远闻。2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D.学而时习之 正确的一项是()B.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C
5、【甲】文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D.【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2.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答案】17. (1)多(2)应当18.B 19. A 20. (1)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它的声音清越(或“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21. A 22. (1)都有正直的品性。甲文提到“外直”“亭 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2)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
6、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句意为:当然有很多人了。宜:应当。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濯清涟而不妖”的“而”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承接;故选Bo1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 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 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
7、而 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因此断句为: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故选A。20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同予者,像我一样的;何,什么。(2)清扬,清越悠扬;闻,听到。21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A.菊花是隐逸者的象征,接近莲花的品质,但是缺少积极入世的态 度,因此,菊花是正面衬托菊花,表达作者对莲一样理想人格的追求。对菊花并不是批判的态度。故选 Ao22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和乙文“坚刚而不屈”“廉而不 刿”可知,都表现了君子正直的
8、品性。结合甲文“香远益清”和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可知,都表现了君子有 美好的声名。【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
9、】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 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 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六)(2022.广东.信宜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10、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棱,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 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 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 大笑日:“信乎其似巢也!节选自陆游筑书巢【注释】梗(d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出):相见。2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可爱者甚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24
1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学而时习之B.可爱者甚蕃/朽木不可雕 C.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 2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26 .请用“尸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惯叹未尝不与书俱27 .陶渊明“独爱菊L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28 .从乙文看,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23.多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少24. D 25.(1)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
12、分艳丽。(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洁净地 挺立在水中。26.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27.相同点:都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 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 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8.室主人是一个情趣高雅、热爱读书、安贫乐道、不拘小节的人。【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可爱者甚蕃: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3)可远观而不可
13、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4)陶后鲜有闻: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24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A.不同,之:结构组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5 不同,可:值得/可以;C.不同,自:从/自己;D.相同,宜:都是“应该”的意思;故选D。26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1)予:我。而:连词,表转折,去h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妖媚。(2)中通:中间畅通。外直:外部笔直。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
14、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27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 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 子的结构。句意: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指的是三个不同方面,故分别断开,“未尝不与书俱”是总结,故单 独断开。故断句为: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28 .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结合【甲】文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15、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陶渊明 “独爱菊二 周敦颐“独爱莲”,这两种植物代表了他们处世态度,“隐逸”“君子”说明他们都有不随波逐流的 态度。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 很高尚的。他没有退隐,而是选择勇敢面对,并独立不移,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29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从【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梗,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可知,陆游的书房书多而乱,看出陆游不拘小节的性格。从“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
16、之变有不知 也”可以看出陆游爱读书,情趣高雅,不关注外界,只关注书本,是安贫乐道的人。从“此非吾所谓巢者邪”看出陆游幽默(爱自嘲)。【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 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
17、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乙】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 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 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 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 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 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七)(2022.甘肃酒泉.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
18、成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 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 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 为妙绝。30 .解释
1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种植)B.宜乎众矣(应当) C.少时,雨过天晴(一会儿)D.余以为妙绝(极点)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忽有大雨倾盆而至C.荷花为雨所洗余以为妙绝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 31 .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33 .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乙】段赞荷为“九【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
20、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之情。【答案】29.A 30. D 31.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2. (1)(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 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2)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33. 花之君子 花中仙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对荷花的喜爱、赞美【解析】2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亭亭净植(竖立)。故选A。30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31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介词,被/动词,认为;D.助词,都表示判断;故选Do
21、32 .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故停顿是: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33 .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翻译文言语句注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2)至:至上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食:吃饭。34 .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莲,花之君子者也”看出,甲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之君子。从
22、“实为花中仙子也”看出,乙文作者将莲花称作“花中仙子”。甲文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乙文从“余以为妙绝”可以看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点睛】甲文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 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 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
23、,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 多了。乙文译文: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 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 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 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 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专题 04 阅读 解析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知识 汇总 部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4383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