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古庄镇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古庄镇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古庄镇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张古庄镇中学高二语文 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双琴祭梁晓声(1)那两棵树,生长得极慢的树,最适合取其材而做琴。那位七十余岁的老制琴师 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 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轻。(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两株小树苗,在十几载里,不但 各自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的相爱着 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通过叶片晃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响,永不厌倦的诉说着缠绵
2、的情话。(3)但没等琴做成,老琴师就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世人对于任何事物, 包括人的才能,总习惯于评论出个孰高孰低。这是由于人心的偏狭导致的愚蠢啊!我有个 夙愿,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以此向世人证明,世上有些不同事物的美好 是同样的。儿子啊,我想做的事我是做不到了,你可一定要替我做到”(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以同样的耐心和 细心,制成了两把小提琴。他把两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待:“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 中反复比较、挑选,自以为是地评优评劣,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无论出价多 高,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
3、都送给他。如果是两 个人,那么一人一把。”(5)有一天,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他们的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们 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两把琴让他们试一 试。(6)他们各拉一曲后,不约而同的对父亲说一一那正是他们所期望拥有的琴。店主 问:“琴的音质总是有优差之分的,你们不需要交换了再演奏一曲吗?但两名少年频频摇 头,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不后悔,他们 毫不犹豫的交换了琴。“都不需要试试了么? ”“不。”两名少年异口同声。于是他们幸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 对,言:
4、“比年人物散皴,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 卿所奏,公辅器 也。”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 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日:“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 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 今居何官? ”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 明。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 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 生。”或谓: “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
5、 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 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 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授以学职寻:不久B.逋自四年以前逋:拖欠C.事有为天下病病:责备D.即追寝其议寝:停止7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施师点年纪尚小就通晓六经,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司 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
6、古代学者的风尚。8 .施师点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廷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就遭遇 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C.施师点认为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建议皇帝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皇上 认为他有辅佐的才能。D.因为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现象,所以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施 师点主 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9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参考答案:6. C 7. D. (1)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
7、空了。(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 事。8 .体恤百姓;敢于进谏;招贤纳士;判事果断;正直贤能;忠君爱民。【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 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 的正误。C项,“病”在句中作“为”的宾语,应是名词“危害”的意思。故本题选C 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 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8、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 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 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张冠李戴,错在“施师点主管统 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原文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 之”,所以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而不是施师点。故本题 选D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 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9、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细 民”:“百姓”;“于”:“被;“倍输”:“加倍的赋税”;“重”:“加上”; “岁恶”:“年成不好”;“且”:“将近”;“磬”:“空”。第二句关键点:“穷 达”:“困顿显贵”;“巧图”:“取巧图谋”;“乃”:“是”。【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 息,概括句意意思。本题要整体把握全文,根据题干中“为官的特点”这个要求,找准答 题区域,并对原文内容加以概括。阅读全文,答题区域在第二节,施师点建议皇上大开恩 赦,提议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
10、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赋税。这体现了他敢于 进谏,体恤百姓的为官的特点。第三节,施师点对皇上说“比年人物散皴,士气耗,当广 储人材以待用。”第六节说“师点倦倦搜访人才”,这写都体现了他重视招贤纳士。第四 节,说的是施师点出使金国,亲王将到,司仪命令施师点退一退,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 这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原则性很强。第五节,施师点“即追,寝其议。”这体现他判事果 断、正直贤能,忠君爱民的思想。【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 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
11、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 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 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通晓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学 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 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 等到上任,遭母丧。丧期满,担任临安府教授。乾道元年,陈康
12、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他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 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 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 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不是 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乾道八年,同时担任礼部侍郎,授予他给事中的官职,当时除去了太子詹事的官职, 皇上又特别命令增加两个官员,就命令(施师点)兼任这个职务。皇上让施师点回答, 说:“今年百姓曲意依从,无骨气,土气耗尽,应当广泛地储备人才来备将来之用。”皇 上说:“
13、听了你上奏的意见,你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啊。”(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土、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施师点)担负使命到 金国朝廷,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司仪因为亲王将到,命令施师点退一位,施师点坚定而 不动摇。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肃地说:“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还想要做什么? ” 他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 (让出位置)。等到后来金国使臣庆贺正月初一来到朝廷时,问接待他的官员:“施师点 现在做什么官? ”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排列站立的人中指着施师点给他看,金国使臣恍 然大悟,说:“一见正直的人,就使人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州郡上供有不按时呈进的,
14、(于是朝廷)设立了年终考核的法令,等到这 样办了,负责统计的大臣有喜欢监督催促的,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施行。皇帝的批示已经 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上下一齐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生活。” 有人说:“命令已经发出去了。”施师点说:“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自 己)更改它不迅速。”于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十四年,授任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记下来放在夹袋里,(并)说蜀 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蜀地土人中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 所了解的人,按他们的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 们的名字上报。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
15、:“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人的困顿显贵自有 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施师点生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各题。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 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 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根道。上巡山十,召见,命来京以部 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人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 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
16、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 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 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新生事,乞严 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 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 “杜渐防微3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新防 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 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 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
17、此政体。锡宝未察是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此为正 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了五十七年,卒。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 和珅奴刘全借势营私,家货丰厚。彼时和珅声势堇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而锡宝 独能抗辩执奏,不愧洋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量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 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 一时云。(选自清史稿瓦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军机处章京充:充当,担任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辞:推辞C.锡宝将论
18、劾论:论告,弹劾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第:只能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B.她以告和珅 .C.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 D.是锡宝所劾不虚 度战至军中,公乃入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询之臣的一组是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上 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而锡 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帝臣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家有瓮,焚谏草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
19、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 子监同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以后,立即将消息告 诉了和珅。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蟠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 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也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 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语之臣。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正为正言陈奏。江尝乞
20、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参考答案:7、D第,只是8、C 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才”的意思,B项中两个“以”都是连 词,表目的,D项中的两个“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C项中第一个 “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第二个“而”是连词,表递进关 系,可以译为“并且”;9、B句是说曹锡宝拒绝被提拔;句是表明和珅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 句是说仁宗对曹锡宝的赏赐;句是正面说锡宝的敢谏;句是通过别人的评价 来肯定曹锡宝是铮臣;句是侧面表明曹锡宝的谏泽。10、C 和珅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 地“乞严察重惩”的;C项的说法颠倒了先后顺序;另外,曹锡宝是
21、自己亲自到刘 全家查看的,并非派人前去。11、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作部署使用。(上:皇 上;以:当做。)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拘迂:拘泥迂腐;证:假托。)曹江曾经请 擅于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尝:曾经;为:写。)参考译文: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 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 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 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
22、道一职。皇 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作部署使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推 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 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 职当时协办大学土和珅掌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 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 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珅此时正随着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 珅,和珅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 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责问和珅。和珅回奏
23、说自己平时对属 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事生非, 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询问 情况,又命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跟着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 曹锡宝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 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珅杜渐防微,才有 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查询问,曹锡宝又承认“杜渐 防微”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贬职。皇上亲 手写了诏书,大意说:“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
24、人心存 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 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 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 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 改为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清仁宗亲理朝政,诛杀了和珅,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 言进谏,下诏说:“先前的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 利,家财丰厚。那时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 劾,而唯独曹锡宝能够严词上奏皇上,不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张古庄镇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