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短歌行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 短歌行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7.1短歌行学案学习目标1 . 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2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 .感受诗中作者起伏变化的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 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 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2、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 古名作短歌行。(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 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 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 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 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1层(第广8句)对酒当歌,人生苦短,写诗人的忧叹。第2层(第916句)嘉宾何在,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第3层(第1724句)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第4层(第2532
3、句)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于己的抱负。四、学习课文1 .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找诗眼)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2 .全诗从几个层面来写“忧”情?明确:分为三层。(第一层:“人生几何唯有杜康”;第二层:“青青子衿 鼓瑟吹笙“;第三层:“明明如月天下归心)3 .分析第一层中的艺术手法。明确:A设问B比喻(将“人生短暂”比喻为“朝露”)C借代4 .第一层中的“忧”指的是什么?明确:人生短暂。5 .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 低沉的?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
4、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 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 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 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6 .分析第二层中的艺术手法。明确:用典。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 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通过用 典,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思慕。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
5、你们到我这里来, 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引用,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 .第二层中的“忧”指的是什么?明确:作者通过写他对人才的渴望、思慕,而贤才难得,这是作者“忧”的第二方 面。8 .分析第三层中的艺术手法。明确:比喻。(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暗喻贤才难得。“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言外之意:你们不要在犹豫,投奔我来,流露出 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用典。(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比喻自己能像山 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 人才。(2)周公吐哺,天下归
6、心: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 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对天下贤士的重视,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 遗余力的真诚态度。9 .第三层中“忧”因何而起?明确:功业未就。自我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食野之苹友人惭,下车引之B.何以解忧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何时可掇同予者何人D.但为君故北冥有鱼,其名为稣2.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 生动。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生无奈的消极思想。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
7、若渴的心情。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入肠。注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 立为帝。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 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B.“初
8、期”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诸将寄予期望,希望他们能像周武王孟津大会 上的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建功立业。C.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叙事直陈其事,抒情直接明白,无一丝造作之意,风格质 朴,豪放飘逸。D. “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 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4. 4重噪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 析诗人的情感。答案与解析1 .答案:C解析:A.助词,的/代词,代指元方。B.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二 C疑问代词,什么。D.介词,由于,为了/动词,叫作。2 .答案:B解析:B项,“对酒当歌,人生
9、几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慨叹,旨在突出诗人 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不消极。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人生时间有限。这里讲 “人生几何”意思是人生时间有限,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积极招揽人 才,建功立业。3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豪放飘逸”错误,应为“沉郁悲 壮”。这首诗不仅对祸国殃民的军阀纷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而且对因战 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全诗抒忧写愤,风格质朴, 沉郁悲壮。4 .答案:肯定讨伐义举,渴望国家统一。“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 诗人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愤懑与失望。诗人对袁绍兄弟借匡扶 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的行为予以揭露和讥讽,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愤懑, 并对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分散感到失望。同情。诗人同情因战 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通读全诗,可将其分为三层: 前4句为第一层,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鲜明她表现出诗人 的爱憎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中间6句为第二层,写联军内部军心不齐、怯懦畏 战,揭露军阀各为势力而争,自相残杀,争霸天下的事实;最后6句为第三层, 写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与担忧。 作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