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确实如此。他 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 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 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穴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 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 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
2、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 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 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 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飞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 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 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 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 “述”的内涵
3、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 可以理解为“表达”“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 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 “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 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伶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 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 第十九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那么小子何述焉?
4、”孔子 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 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那么将自己看作孔子 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那么表达了对 孔子的“孝,第1页共16页(二)语言文字运用n(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松脂是指松树中含有的树脂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它是一种黏稠的液 体,在树脂道中流动,松脂都是一滴一滴往外流,这个过程很耗时,可以延续十几甚至几十 个小时。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松树叶
5、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 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 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而生成的糖类等物质再通过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响,经过各种中间产物,后在木质部的分泌细胞中生成了松脂。所以,假设要增加 松脂产量,那么需要松树有繁茂的枝叶、兴旺的根系和充足的光照,为松树提供充足的营养 并增进树木的生理代谢,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更充分地进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松脂。21 .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请根据材料第1 段内容尝试用一个判断单句对“松脂”作诠释,不超过50字。(4分).以下是根据材料第2段概括松
6、脂形成过程的流程图,请写出序号处应填入的内容,每处 不超过6个字。(5分)八叶绿素和酶的作用经过中间产物UiUi、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淘气,玩性又大,故用 绳子把小象拴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屡次的尝试,它都无法将木桩拖动。当 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它系在木桩上,它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安分了。当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 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地被拴在木桩上。第10页共16页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7、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 套作。第11页共16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答案:D解析:A项: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开展着这种精神”错误,材料一第2段说“这种 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可见并非都“开展B项,说法错误,根据 材料二第1段中“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 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可知,选项有两个问题,一是扩大范围,把说文解字换 成“古代辞书”,二是把文中“可以理解为偷换成“被取代。C项J 述与孝是 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契合孔子的观点”错误,材料二第2段说的是“在中庸中,儒家德 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8、也就是述表达了 孝的德行.答案:B解析:B项于是提出了 三年之丧的礼制”错误,原文说的是“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 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可见“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并非孔子提出来的,他只是 对这一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1 .答案:C解析:A项说的是“真理”和安宁”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二“孝”的论据。B项,表达的是对 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孝”无关。D项,材料二中虽然提到了与父子有关的内容,但“孝的 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才是论述重点,D项中孝顺父母宗亲的内容 与中心论点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作为论据。2 .参考答案: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综合运用了多
9、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比照论证等。3 .参考答案:“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 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 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4 .答案:A解析:A项,由文中“这应该是真实的可知,“我”不是不认同,但因为住得久了,已经习惯了, 所以没有感觉到罢了。5 .答案:A解析:A项情节曲折生动”有误,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散文特色,细腻温婉,情节性不强。6 .参考答案:童心未泯。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来蝌蚪,在院子水池里养育未来的 “池沼的音乐家”。喜好天籁。他双目失明,却能凭心灵与听觉
10、来感知天籁,迷恋缅甸夏第12页共16页 夜蛇鸣虫唱的神奇。温和善良。与仲密一家利睦相处,与孩子们亲密无间,甚至将爱倾 注在可爱的小生灵上。解析:回答此题,要注重把握文中对爱罗先珂的描写,比方为了摆脱心灵的寂寞,他买来蝌 蚪,想培养“池沼的音乐家”,说明他童心未泯;他十分迷恋缅甸夏夜蛇鸣虫唱的声音,说明 他喜爱大自然的声音;劝仲密夫人养各种动物,与仲密一家和谐相处,说明他善良温和等。 9.参考答案:遍地音乐的缅甸之夜的生意盎然,反衬出“连蛙鸣也没有”的北京夏夜的寂 寞荒凉;“我”因习以为常对环境感觉的迟钝,反衬出盲诗人的敏感;对“俄罗斯母亲”的 渴念,反衬出盲诗人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和失望;鸭子在“
11、沙漠”上的叫声,反衬出比无声更 “寂寞”的世界。解析:反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了解了反衬 的特点,便于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答案:B解析:动词“幽”的宾语是“其主、在“其主”后断开,排除A、C两项;动词“得”的宾语为“人”, 应在“人”后断开,排除D项。10 .答案:C解析:C项:释老,指释迦牟尼“解说有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 教。11 .答案:B解析:B项,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吕公著并没 有趁机劝说。12 .参考答案:(1)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
12、,不是因 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2)依据先帝的意愿,但凡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都 一一加以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13 .参考答案:为了不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因为皇上还年轻,需要直言规劝国君 的臣子,以防有人谄媚惑乱皇上。参考译文吕公著字晦叔,从小爱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为奉礼郎,考中进士。 神宗即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 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 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阁门使。吕公著
13、又说广皇帝的诏令不通过 门下省,那么门下省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律纲常。”神宗告诉第13页共16页 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 停地请求,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治国之道,于是谈到了佛教、 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哪能不知道?”吕公著说:“尧、 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 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 谏而已。”神宗对他的
14、话表示赞许。不久,任同知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 囚试验,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作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 君主,宋朝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 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屡次陈述兴兵的 害处。元丰五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哲宗即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想要说的,吕 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 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 正直的
15、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但凡 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都加以实行,百姓都认 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单独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 贾易因说话直率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他仅被降为怀州知州。 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忧将来有 人进邪言惑乱,正要依赖左右停臣,不能预先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 服的。14 .答案:C解析:C项颇有落花
16、时节又逢君的惊喜”不正确。本诗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 惊喜。15 .参考答案: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暮春时节,落 花飘零的悲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要结合诗中关键字词分析。“不相见”是“悲”发似丝”是“悲落花让人“悲 J忽忽 期”还是“悲”。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即可。16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第14页共16页三、语言文字运用.答案:C解析:第一处是间接引用,不能用冒号,排除A、D两项;第二处,“先事虑事”“先患虑患”为对 偶句,”先事虑事谓之接海那么
17、事犹成与后面的内容为对偶句,因此,该处应用句号;第三处 是荀子引文的结束,应用句号加引号;第四处“站稳脚跟和“求得生机”都是动词短语,中间 应用逗号,不能用顿号。17 .参考答案:修改后的句子更好。“这句谚语”指代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故 用“这句谚语”承接前文,与前文衔接更紧密。结合前后文可知,此处强调不要只看现在,而 要看得长远,故后两个分句应为“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因此,修改后的句子与前文联系紧密,表达也更准确。18 .参考答案:而是在开展变化先患虑患谓之豫.参考答案:松脂是松树中含有的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被用作生产松香、松 节油的主要原
18、料的一种黏稠液体。19 .参考答案: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光能)有机化合物生物化学反响 松脂U!20 .写作指导于比照之中彰显了比拟明显的立意倾向,即大象“很安分她被拴在木桩 上”,是受到“心理定式”的影响,因此不敢越雷池半步。大象其实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 缚,不了解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放弃了想要移动木桩的念头。在很多情况下,人也跟大象一样。面对一个目标,人们可能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却没有到达目标,就会灰心丧气,认为这个目标是自己永远都不能到达的。于是,自己便被 心中的“木桩”拴住了。由此忽视了自身潜能的激发,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忽视了外界 条件的改变,忽视了一切实现目标的可
19、能性,最终放弃了尝试和努力,失去了希望和信心。 这便是“心理定式”的消极作用。这种消极影响,往往会让人陷入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 一次次丧失成功的机会。在审题时,大家也要防止以下误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象”这个形象,容易让大家联 想到青少年,于是脱离材料整体的寓意,大谈“家庭教育”问题,主张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倡 导让孩子自由开展,而不是培养安分守己的懦夫。材料并没有这种意思。坚持就是胜利。 考生假设凭主观想象,很可能认为小象没有坚持挣脱束缚,以至于长成大象后放弃努力,就范 于一根木桩,于是提出“坚持就是胜利”的观点。这种审题也有失偏颇。材料反映的是“心 理定式”现象,却提出“永不言弃”的观
20、点。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能有考生认为,大象不了第15页共16页 解自己的真实力量,以为自己无法挣脱木桩的束缚,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于是提出 “要有自知之明”的观点。这种观点偏离材料的寓意,陷入了想当然的泥淖之中。第16页共16页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 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 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 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 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
21、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局部,“孝” 是人类对上天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 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天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 动是对上天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 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 真理,而不是上天。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 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 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六 单元 综合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