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文章内容-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真题+模拟+新题】解析版).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文章内容-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真题+模拟+新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文章内容-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真题+模拟+新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强化精练20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分析文章内容(限时:30分钟)真题重现一、(2022 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 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 1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 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 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缺乏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
2、 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 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测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显微镜创造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 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 记录雪花的形态。(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 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那么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越
3、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 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 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 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 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 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o 2.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可以肯定地说,脍炙人口的汉乐府民歌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两句诗中的“葵”不
4、是 向日葵。B.向日葵花序看上去像一朵大花,实为多花,花盘外轮形如花瓣的舌状花只是为了吸引昆虫为之传粉,并 不结果。C.植物学家们的实验证明:向日葵弯曲的部位位于茎秆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破坏这一部位不影响向日 葵逐日。D.向日葵并非一直向阳,它只在开花初期到花蕾初绽、花粉尚未成熟前追随太阳转动,此后花盘朝向就始 终不变。3.向日葵为何“向日”?后来为何又不再“向日”?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答案】1.C. A2 .向日葵“向日”是因为叶片被强度不同的光照射后产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导致茎秆两侧生长速度不 同,引发花盘转动。向日葵花粉成熟后,畏惧高温,易被灼伤,加之此时生长素分泌量减少,木栓层形
5、 成,所以不再“向日”。【解析】L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 “但其背后的机制直到2016年才真相大白” 错误。由原文“2016年科学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揭示了向日葵这一迷人现象背后的局部机制”可知, 原文说的是揭示了向日葵这一迷人现象背后的“局部机制”。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 “花盘外轮形如花瓣的舌状花只是为了吸引昆虫为之 传粉”错误。由原文“外轮形如花瓣的是舌状花,不结果,主要作用就是吸引可以为之传粉的昆虫;内部 那么是管状花,结果”可知,原文说的是“主要作用就是吸引可以为之传粉的昆虫”,而不是“只是为了吸引 昆虫为之传粉二C. “植
6、物学家们的实验证明:向日葵弯曲的部位位于茎秆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错误。 根据材料二,“向日葵弯曲的部位位于茎秆顶端以下10、15厘米处”不属于植物学家们的实验结果。D.“它 只在开花初期到花蕾初绽、花粉尚未成熟前追随太阳转动”错误。由原文“向日葵在开花初期,即它的花 蕾刚刚绽开,花粉尚未成熟前,花盘确实是每日里追随太阳,自东向西”可知,原文说的是“在开花初期, 即它的花蕾刚刚绽开,花粉尚未成熟前二应选A。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这也证明,向日葵花盘的转动是靠茎秆不停 调节两侧生长速度而实现的。日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向日葵的叶片被不同强度的光照射后,会产生浓
7、度 不同的生长素。向光一侧的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一侧的叶片产生的生长素浓度低,这就导致背光一侧的茎秆的生长速度比向光一侧的茎秆的生长速度要快”可知,向日葵“向日”是因为叶片被强度不同 的光照射后产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导致茎秆两侧生长速度不同,引发花盘转动。结合材料”向日葵的花 粉畏惧高温,气温超过30摄氏度,就超出了花粉的承受力,很容易被灼伤。加上这个时候,生长素分泌量 减少,且木栓层形成。因此,到这个时期,向日葵方阵会收起自己对太阳的狂热,齐刷刷地面朝东南方向” 可知,向日葵花粉成熟后,畏惧高温,易被灼伤,加之此时生长素分泌量减少,木栓层形成,所以不再“向 日”。核心素养练,【2022
8、 江西南昌模拟预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黄河农耕文明的反映,是中原农业文明的产物。每侯有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 七十二候不是一个一个简单现象的描述与记载,是和大自然完全融在一起的综合的观测结果,也是长期历 史总结的结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诞生于农耕时代,它所包含的大科学的基本要素仍然正。节气和物候的描述即使 在今天也是准确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我们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坐标, 我们现在说气候异常不异常,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它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所以是大科学。(摘编自这是大科学!听丁一汇院士给你讲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 材
9、料二: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收入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用三年时间创作的80余篇文字作品。作 者希望当今忙碌的年轻人能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感悟自然、感悟生命,获取奋斗力 量。徐立京谈观察和感悟七十二候的三点原因:首先,它是一套大科学。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 价值的东西。她提到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时,他谈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是 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化的系统思维的表达。其次,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智慧是有生命力的。作家王蒙说, 七十二侯是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化时空的隧道。最后,它蕴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从大自 然无数的现象中选出的72种物候都可代
10、表天地万物、四时变化。几年来,她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 学习、观察和思考并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书中也收入当代中国抽象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三候”为主题创作的140余幅抽象画,这些 作品的制作历时五年,艺术家春天采集甘露,夏天收集雨水,秋天将风沙与颜料混合,冬天取用晴雪。徐 冬冬提到当西方文化独大的时候,另外的一种文化就要与其平衡。实现这种平衡,是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 外因。而内因那么是博大精深的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 是生命能量的一种表达。(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者徐立京、徐冬冬访谈) 材料三: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一庭白露微微
11、降,几个寒蝉鸣树头。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爵(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1.以下说法,与材料三相关内容不符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立秋时分,暑气消退,凉风来袭,带来幽幽凉意:B.白露时分,温差增大,秋寒渐起,寒蝉鸣于枝头。C.秋分时分,雷声渐稀,小虫封洞,水量逐渐下降D.霜降时分,豺狼多食,草木枯黄,小虫进入冬眠。 2.下面
12、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虽然诞生于农耕时代,但其描述与记载的节气和物候仍为当下气候研究提供了 唯一精准坐标。B.从自然现象中选出的72种物侯,不仅代表四季的变化,而且能启发我们从科学角度认识生命和宇宙。C.画家徐冬冬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主题进行抽象画创作,其创作作品的原料采自物候中完全不同 的自然事物。D.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表达,它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但对世界文化 贡献巨大。3.徐立京、徐冬冬精心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给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 明。【答案】1. BB2. (1
13、)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常怀敬畏之心;(2)学会从不同角度(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等)开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3)在生活实践中,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汲取生命力量。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白露时分”错,此项所写仍是立秋时分的物候。应选B。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A. “唯一精准坐标”错,材料一 “二十四 节气七十二候为我们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很精准的坐标”,没有说到“唯一”。C. “采 自物候中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于文无据,材料二“艺术家春天采集甘露,夏天收集雨水,秋天将风沙与 颜料
14、混合,冬天取用晴雪”是分季节说明,没有采自物候中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之说。D. “与西方文化认 识世界的角度不同”错,文章没有阐述与西方文化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应选B。3 .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二“内因那么是博大精深的数千 年的中华文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也是生命能量的一种表达”“她对这一 文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观察和思考并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概括出: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常怀敬畏之心。结合“它是一套大科学。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价值的东西”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是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
15、化的系统思维的表达” “它蕴含了宇宙观、世界观、价 值观和生命观”概括出:学会从不同角度(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等)开掘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结合 “作者希望当今忙碌的年轻人能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为切入点,更好地感悟自然、感悟生命,获取奋斗力量”概括出:在生活实践中,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汲取生命力量。实心板状实心棱柱状薄板状针状枝蔓状雪晶形态图(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1.以下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为哪一项()A.温度(C)0-5-10-15-20温度(C)3 2 1 *1( . o o O 些匹迪母B.03-温度(C)温度(C)1-囹足痘及
16、D.2.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 最早的表述。B.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 出可信的结论。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 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D.雪晶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那么 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3.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
17、1. B. D2 .意义:开启了后人对雪花晶体的研究;启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习 惯,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现象背后的本质【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材料三相关表述是“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C左右 时呈柱状,在T5C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 “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 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 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 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雪晶的形状“在-15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
18、度湿度高时,“六角 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而AD项六角形板状晶体在上,星状的枝蔓晶体在下,正好相反,可 排除AD;雪晶的形状“在-2C左右时呈板状”;过饱和度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 晶体”,而C项是由实心板状晶体变成的针状晶体,可排除C。应选B。2 .此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拟、辨析的能力。A. “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错,原文是“雪花 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错,原文是“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B. “因此”强加因果。 原文是“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 握的知识是缺乏以解释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题+模拟+新题 实用 文本 阅读 概括 分析 文章内容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模拟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5068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