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作用的是()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认知【答案】D2、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3、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A.学习动机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学习迁移【答案】B4、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
2、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答案】C5、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C6、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教育规律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C.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D.分析教育现象【答案】A7、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A.强迫症B.焦虑症
3、C.抑郁症D.恐怖症【答案】C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答案】D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B10、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答案】C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活动【答案】B12、期末考试要到了,甜甜变
4、得特别紧张.每天都睡不好,吃不下,害怕自己考不好,连上课都听不进去,一节课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甜甜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B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功能的是()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强化功能D.辨别功能【答案】D14、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时期的特征。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答案】B1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A.间接性B.直接性C.公开性D.开放性【答案】A16、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A.课程标准B
5、.课程结构C.课程评价D.课程资源【答案】D17、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答案】A18、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A.疏导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答案】C19、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6、的观点,不恰当的是()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答案】C20、王建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建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理方法是()A.直接干预B.替代强化C.团体警觉D.处理转换【答案】B21、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沾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
7、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答案】C2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A2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课程为主。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融合课程【答案】B24、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A.选择B.监督C.维持D.调节【答案】D25、“学不躐等”反映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D26、“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新奇C.刺激的对比D.刺激物的运动变
8、化【答案】C27、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答案】C28、概念中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A.内涵越丰富,外延也相应越多B.内涵越丰富,外延则越少C.内涵越抽象,外延越狭窄D.内涵和外延一一对应【答案】B2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4B.2040C.60120D.7080【答案】B3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答案】A31、()是教
9、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B32、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答案】B33、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答案】C34、下列关于操作整合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
10、些特点都有所降低B.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C.听觉控制不起作用,逐渐让位于视觉控制D.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答案】C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D.实践锻炼法【答案】C36、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答案
11、】C37、()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答案】A38、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B39、否定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的理论是()A.教育万能论B.教育无用论C.教育无目的论D.教育个人本位论【答案】B40、“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徳育过程规律()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2023 教师资格 之中 教育 知识 能力 检测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