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docx
《2023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专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认知:也叫结识,是指人结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 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 现象。(四者关系详见P2)(二)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需要以欲望、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四)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毕某种活动所必须具
2、有的心理条件。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性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 方面的人格特性。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 格特性。(一)兴奋和克制1、兴奋:神经活动一一静息状态一一活动状态2、克制:(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1、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在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它由五个部分组成:(1 )感觉器: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2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3)反射中枢:(4 )传出神经(运作神经):把神经中枢的指示传至效应器。
3、(5 )效应器:3、反馈:反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 息。(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2、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3、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二、巴浦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克制1、外克制:额外刺激的出现。2、超限克制或保护性克制:3、消退克制:4、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5、分化克制:(二)扩散和集中(三)互相诱导:一种神通过程引起另一种神通过程的出现。正诱导:一个部分克制一一周边兴奋负诱导:一个部分兴奋一一周边克制继时性诱导:一个部分
4、克制一一其后这部分兴奋加强(四)动力定型1、防御性的动作反映2、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映定型系统。动力定 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悲观情绪反映。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即内脏感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能力和感受性成正比。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
5、反比。4、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5、适宜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的刺激。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1、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即最小可觉差)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2、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成反比。3、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上限、下限4、韦伯定律:差别阈限/本来的刺激强度二韦伯常数K只合用中档强度刺激的范围。5、费希纳定律: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1、在外界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性
6、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2、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就是对光适应的过程。(快)在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重新合成,这是对暗适应的过程。(慢)在波长620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所以红光能保护对 暗适应。二、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存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1、正后像: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负后像: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的负后像是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 色。2、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互相转换。后像连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三、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了对
7、比色的补色。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各种感觉出现的对比:四、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mni)之间的电磁波(光波)一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的毫米紫外线:比380纳米短红外线:比780纳米长(二)视觉器官1、外界光线通过角膜、前房、瞳孔进入水晶体,再通过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2、视网膜有三层薄膜: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视细胞层(分为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锥体细胞(明视觉):圆锥状,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窝,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和颜色。杆体细胞
8、(暗视觉):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沿,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 廓。3、视觉的产生:从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沈叶后端,即 沈极的部位,产生视觉。(三)颜色视觉1、颜色特性(1)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长波的红,短波的蓝紫色。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光波越强越明亮。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色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2)灰色的饱和度为0,灰只有明度。2、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互补的颜色:两种颜色混合后变成灰。红+绿二灰 黄+蓝二灰 红+黄二橙3、色觉异常(1)色弱:感受性差,波长较大大能分辨。部分色盲: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全色盲:(2
9、)有色觉缺陷的人对明度非常敏感。(3)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外祖父(色盲)一一妈妈一一男孩外祖父(色盲)一一妈妈(色盲)一一女孩女性色盲是男性的十分之一。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1) 162023赫兹的空气振动(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2)由于外耳道的卜然共振频率在3000赫兹左右,加上中耳机械传导的特点, 使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耐受性也高)(3)在中音时,听觉的阈限值最低。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听觉的阈限值就很 高。(4) 20岁以前听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逐渐减少。(5)老人听觉感受性减少的特点: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逐渐走向中低频
10、 发展;扩展到中频时,影响到语言的听觉。(6)听觉适应:在声音的连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减少的现象。(7)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 现象。(8)听觉疲劳: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期 间内减少的现象。(二)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起着共鸣箱的作用鼓膜和听小骨把外面来的振动通过胆圆宣传到内耳。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刺激它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至 大脑皮层颗叶的颗上回和颗中回,引起听觉。(三)听觉的特性(1)声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
11、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2)物理学中,周期性的声波叫乐音,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 不规则的声音叫噪音。(3)在环境心理学中,噪音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三、嗅觉1、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2、嗅觉的感觉寝室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3、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四、味觉1、味觉刺激的感受器:舌面、上颗上的味蕾2、神经能沿舌咽神经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3、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4、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5、饥饿时对甜咸的感受性较高,对酸苦的感受性较低。五、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
12、、痛觉1、触觉、压觉是被动的感觉。触摸觉(触觉和振动觉结合产生)是积极的感觉。2、表达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手指、面部的两点阈最小,脊背的两点阈最大。3、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六、平衡觉,又叫静觉。感受器官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涉及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反映了人体的姿势和 地心引力的关系。七、运动觉(即动觉)1、感受器分部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分别叫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反映身 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限度。2、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并经精髓后索上行,再经丘脑最后到达中央后回,产生 运动感觉。八、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九、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的感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第五单元:
13、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1、感觉:对客观物体的个别属性的结识。2、知觉(即结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对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3、视知觉、听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整体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 个整体的特性。(二)选择性人们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 显得格外清楚;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显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性知觉 外界物体。(三)恒常性a/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14、。b/知觉恒常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超过这种条件的限度,恒常性也就不存在 To80米以后就超过了人们用视觉判断距离的限度。(四)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 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一)大小知觉: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测者之间的距 离以及周边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形状知觉: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作提供了动觉信息,手 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
15、知觉。(三)方位知觉方位听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双耳 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四)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判断距离知觉的依据: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1、肌肉运动线索(1)眼睛的调节作用a/要看清楚物体,总要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让眼睛的水晶体变得平些或 凸些,以调节焦距,使视像聚焦在视网膜上。b/假如成像的焦点总落在视网膜的前边,就是近视;落在后边,就是远视。c/看近距离物体时,睫状肌收缩(眼睛紧张),使水晶体变得凸一些;看远距离物体时,睫状肌松弛(眼睛松弛),使水晶体变得平一些。d/睫状肌
16、的紧张度成了判断远近肌肉运动的信号。(2)双眼视轴辐合: 结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过程的动力;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性。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3、 德国,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称为韦伯定律)德国.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4、 德国.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德国.冯特,创建了
17、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了哲学 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一一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用内省实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 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a/用两只眼睛看物体时,两只眼睛都要讲视线对着物体,让物体在视网膜上的 像落在中央窝上。b/物体越近,两只眼睛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视线越要往一起凑,看东西越费 劲。c/双眼视觉辐合所提供的眼肌动觉信息,也是距离知觉的线索。2、单眼线索a/对象的重叠:遮挡的物体看起来离得近,被遮挡的物体看起来离得远。b/线条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
18、看起来大、清楚、稀疏,远的物体看起来小、模 糊、密集。c/空气的透视作用:远的物体被灰尘和水蒸气遮挡着,看起来也没近的物体清 楚,可见,物体的清楚限度也提供了判断远近的信息。d/明暗、阴影:根据光线照射形成的阴影来判断,亮的地方是鼓起来的,暗的 地方是凹进去的。e/在运动的过程中,看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叫运动视差。在做相对位移的时候,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慢。3、双眼线索:两眼的瞳孔相距大约65毫米。两眼看同一物体的时候,它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是不同样的,这就是双眼 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线索。二、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
19、间知觉的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 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1、当物体的运动视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觉,这种运动知觉叫真动;2、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叫似动现象,也叫动景现 象。3、诱导运动:如月亮和云彩。4、自动现象:如盯着一个光点。似动现、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四、错觉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 定的倾向。2、横竖错觉3、只要具体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 服的。错
20、觉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4、形重错觉:形状的大小影响了对重量的判断。5、有用眼肌运动来解释长短错觉有用对比解释面积大小错觉有专心理定势的作用(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解释形重错觉。第七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这些经验以映像的形式储存在大脑 中,又可以提取。2、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 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3、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奠基石。二、记忆的种类A、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B、按是否意识到: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
21、的记忆。C、按是否加以陈述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传授并一次性获得,需要意识的参与提取。程序性记忆:需要通过多次识记才干获得,提取不需要意识的参与。D、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1 以内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1 ”以内的长时记忆:1”以上的,以语义或形象的方式三、记忆的过程1、识记:是学习与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2、保持:是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3、回忆(再现):在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4、再认:四、遗忘和遗忘规律1、艾宾浩斯(德国):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1885年出版记忆O2、完全记忆法:一次可以对的的回忆学习材料所需要的学习遍数。3、节省法/重学法:用以
22、检查记忆保存量。(重学时比初学时少用的学习遍数)个 (初学时的学习遍数)4、艾宾浩斯保持曲线: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五、遗忘的因素及系列位置效应1、遗忘的因素:自然衰退或干扰2、干扰分为:前摄克制和后摄克制前摄克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回忆的干扰后摄克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的干扰3、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开头和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4、首因效应(即首位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5、近因效应(即新近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性(一)思维的定义
23、1、感觉结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结识了事物的整体,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结识。(二)思维的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1、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结识。2、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 结识。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复杂加工的过程。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一)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的过程。综合,就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心理咨询 基础知识 复习 要点 基础 心理学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