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学案(定稿;校内教研课).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学案(定稿;校内教研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学案(定稿;校内教研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四首学案教学目标:1 .感受诗中景物特点.鉴赏写景的方法及作用2 .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设想:重点:感受意境特点,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思路:2课时,前两首一课时,后两首一课时资料链接:观沧海作者及背景:【曹操工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原门行中的第一章,因此本诗是一 首乐府诗。乐府初设尸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 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 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整
2、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 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剩余 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著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
3、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静夜思等。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该诗是诗人因好友王昌 龄被贬官而作。王昌龄,唐代诗人,以写边塞题材著称,尤擅七绝。据新唐书文艺传 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只是由于不拘小节。 李白在天宝八年(749)春天,在扬州听到了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 悲伤,便题诗抒怀,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天净沙秋思作者及背景:【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 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
4、“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 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代表作品汉宫秋。元曲 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早年热裳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 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二 元曲简介: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局部。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 它是能
5、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 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 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一首小令。“天净沙”是曲 牌名,“秋思”是题目。教学过程:一、观沧海要点: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3、写实与想象。过程:(一)、文常填空曹操,字,谯(今安徽亳州)人, (填朝代)末年杰出的诗人、政治 家。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厦门行中的第一章,因此本诗是一首 (填体裁名称)诗。(二”译读全诗,解释以下重点词语,加点字要注音临,o 沧(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四首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 定稿 校内 教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