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 神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难点: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 高尚品德。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
2、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 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 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 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 姓,屈氏,名平,字原。约公元前34
3、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种归),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 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 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 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 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
4、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 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 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后代有成 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 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眷恋祖国,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
5、这便是屈原的作 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 他的信任。第二部分(23):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硫,以致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 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1011):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第五部分(12):司马迁对屈原的赘词。四、学习课文1 .屈原什么出身?才干如何?明确:出身: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 是楚国王族
6、中的一支,出身高贵。才干:才华出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 .楚怀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腺。3 .屈原列传主要写屈原,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楚怀王、顷褒王,这是为什 么? 明确:楚怀王的贪婪、易怒、轻信、昏庸,恰恰说明了他太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来 辅佐了,可屈原却被他疏远了。正因为这样,楚国才江河日下,一步一步滑向深 渊。这恰恰说明了屈原是栋梁之材,一旦被疏远,国家就有天塌地陷之祸。这是 从侧面写屈原的才干。4 .第3段包括哪几层内容?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明确
7、: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 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学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 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赘扬屈原的“泥 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5 .屈原为什么作离疆?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之不容也”。6 .第49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明确:屈原被处,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迂7 .
8、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纳”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8 .课文第9段在表达方式与前几段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明确:第9段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议论,以结语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 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此时到的屈原“既嫉之,虽放流”,但仍眷顾 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9 .第10段中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 从俗”,宁赴常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 列传 高中语文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