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 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 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 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 具雏形。同样,成
2、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 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 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 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 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 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 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 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
3、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 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 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 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 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 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
4、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湘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 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 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
5、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 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 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14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 11. C 12. A 13.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 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6、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 兵。14.(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 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欹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 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 “魏献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献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 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
7、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试卷第10页,共19页 蔽”的“蔽”不同。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岁”,年;熟 有收成,丰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办。(2) “折节”,屈服于别人;“以”,把;“与”,送给;“去”,离开。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
8、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 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 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 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 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如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 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 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9、”,孟尝君用 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 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 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力、? ”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 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 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 吗?“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
10、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 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 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 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欲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 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 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 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 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孟尝君说:“跋 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
11、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 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 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 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 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 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 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 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
12、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 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您借燕 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 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河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
13、,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试卷第12页,共19页【答案】15. B 16. 口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 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口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 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 只是
14、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 思。故选B。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 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 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 难分。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 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 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杏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
15、,景象中融入了诗人 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 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五、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劣 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 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 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答案】弩马十驾功在不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
16、秦 杜甫冬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驾”“羁”“渊”等。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 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 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O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 “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J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 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
17、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 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相互映衬A.相互映衬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汁醇味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 得进又记得牢。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
18、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 既听得进又记得牢。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 既听得进又记得牢。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试卷第14页,共19页【答案】18.D 19. D 20. 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 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 相对。口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
19、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互相映衬:是利 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根据语 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和现代”也是不分主次, 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 贬义。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的圈粉无数 的火爆场面,选“热闹非凡”合适。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 中断。语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直播间
20、,选“络绎不绝”合适。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根 据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 地气”中,并列成分结构混乱,应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可改为“话语平易,口吻幽默, 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 二是“导致”使用不当,“导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不恰 当,可改为“使得“导致”使用不当;“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
21、歧义。A. “导致”使用不当。C “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令人费解; “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故选D。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 奏、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 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整。 “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词,名词“城 乡”对应“时代”,名
22、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 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 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 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 “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 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
23、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 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o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 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 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 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 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 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
24、型藻类的大量繁殖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 A 22.示例:在寒冷的冬季试卷第16页,共19页生长期呈绿色加快融雪速度【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 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CD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CD。 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 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北省 保定市 唐县 一中 上学 开学 摸底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