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 姓名:1.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ft 之木石,以埋于东海。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溺:故: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o (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C.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 得冠军。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
2、到小学四年级。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2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ft下。世传李太白读书ft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2 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4)还卒业:3 “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4 “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3 .阅读理解。孟母诫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 而问之日:“何为中止? ”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 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缀然:突然中止
3、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 途而废2解释加点的字。其母方织() 以此诫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O.阅读理解。学 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诲:教,教导。 其:其中。 鸿鹄:天鹅。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之:这里指代鸿 鹄。俱:一起。为:同“谓”,认为。是:这个人。1
4、 .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2 .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另一个,结果 。3 . “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 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 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爱之() 破之() 足跌没()水中了()其大旨() 光持石击瓮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司马光B.归有光C.黄继光D.李四光3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 “释”的意
5、思相同的是()A.爱不释手B.难以释怀C.冰释前嫌D.解释清楚6 .小古文阅读。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i)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i)齿蹑(nian)之,又不得。瞋 (chen)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e)破即吐之。(注释)鸡子:鸡蛋。掷地:扔到地上。圆转未止:旋转不停。跟: 踩。瞋甚:愤怒至极。啮:咬。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 是什么?(填序号)箸() 屐() A.筷子B.木鞋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纳
6、口中,啮破即吐之以箸刺之举以掷地以屐齿跟之() 一 () 一 () 一 ()3(整体感知)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7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B. “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C. “吾年七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年级 上学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知识点 专项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