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docx
《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育双减课题申报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前言:“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 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 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 “双减”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 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 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开展。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 效果,主要表达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 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 政策在客观
2、上需要学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 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使上述 教育方针的目的到达,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 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 加灵活的思维方式,到达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 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 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进行实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出台全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 统一模板。第二阶段:中期实践(2017x)(1)实践提升。总结第一阶段研究的成果,在不同的 试点学校进行课程实施,发现问题,反思课例,并不断优化 课程案例。(2)
3、全面开发。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思路,确 定课程整体框架,并分配各团队成员进行课程设计。召开研 讨会,修改并最终确定课程内容。(3)推广实施。有选择性的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乡 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并征集校本优秀研学旅行案例,课程 实践论文。(4)中期小结。第三阶段:后期结题(20xx)(1)推出XX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开发模块设计。结合 XX的乡土乡情,在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 化四个研学旅行板块中各推出2-3个操作性强、过程性好、 教育性好的研学旅行案例,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提 供指南。(2)xx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开发资料。 在开发实践中的精品案例,活动资料,相关研究论 文和交流
4、材料,并整理成册。(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 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 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 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 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 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 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 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 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 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
5、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 行的力量。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 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全面开展,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教 学观念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做到五育并举, 落实“五项管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加强德 育教育与“双减”政策落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双减”政 策更好地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一、问题的提出:2013年,我国开始推行“研学旅行”试点工作。2014 年、201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开展的 假设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假设干意 见。文件中,对“研学旅行
6、”的概念、内涵和范畴进行了 阐释和规范。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也从最开始的四个,逐步 扩大为十多个省市地区。2015年10月,xx市被教育部基教 一司确定为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单位。xx市位于湖北省东北 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全市幅员面积3747 平方公里,人口 126余万。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 1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文脉深厚,民风纯朴,资源 富饶,景色宜人,胸襟开阔,交通便利,是著名的红色古城、 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是大别山中心城市和旅游 门户城市,是近年来湖北省开展最快的县市之一。如何立足 本土文化,开发具有xx特色的研学课程,是急需突破的课 题。二、课题
7、界定:课题的含义:“xx市乡土乡情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 就是基于xx丰富的乡土资源,深度研发一系列融合“文化” 和“服务”,兼具“学、养、情、吃、住、游”六要素,体 现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课程课题的内容:重点研发以“乡土乡情”为主要内容,以 “基地+研学点”为主要模式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移 民文化、民俗文化”四大系列活动课程。课题研究的范畴:研究包括行政管理层面的指导性文 件、方案、计划的制定;课程实施层面的课程案例、指导手 册、活动影像的开发;辅助服务层面资质的标准、场地的要 求、安全管理等等。课题研究的对象:小学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学旅行,也叫游学。我国历史上游学的代表
8、人物有 春秋时期的孔子、明代的顾炎武、清朝的梁绍壬、现代的陶 行知等。可以说游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珍贵局部。相传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云游四方讲学,曾来到 楚国境内西阳河边打算入楚地讲学,西阳河由此改名夫子 河,XX市夫子河镇亦由此而得名。日本“修学旅行”是二战 后开始兴起的,后来开展得很普遍,写入了日本国民教育大 纲,纳入了学校教育法。日本规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必须完 成在本国的修学旅行活动,已经被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范围 中。日本政府部门对研学旅游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每 年各地教委出台本年度修学旅行的实施细那么,具体包括实施 旅行的学年、旅行天数、行程长短、所需费用以及随行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课题 申报 实践 育人 途径 方法 乡土 乡情 旅行 活动 课程 开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