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桃源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docx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桃源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桃源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及点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
2、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一项为哪一项A.场院/场馆 B.镂空/蛟蚁* C.畜牧/牲畜 会计/心领神会 上尉/蔚为壮观 苏打/打抱不平 纤尘不染/说媒拉纤 阴差阳错/封妻荫子 降龙伏虎/拱手而降 D.摆脱/蝉蜕捶打/唾手可得 D.摆脱/蝉蜕捶打/唾手可得 前仆后继/扑朔迷离 1 .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收敛(lian)B.雏形(chu)*A.收敛(lian)B.雏形(chu)*着急(zhao)惬意(qie)陨落(yiin)拮据(ju)C.玄虚(xuan) 慰藉(ji) 炽痛(Zhi)D.绮丽(qi)蓦然(m。)
3、哂笑(shen) 越俎代庖(zii)面面相觑(qu)*戛然而止(jia) *义愤填膺(ying)*2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着眼(zhao) B.憎恨(zeng)C.气氛(侄n)*A.着眼(zhao) B.憎恨(zeng)C.气氛(侄n)*蝙蝠(bian) 差使(chai)堵塞(se)比拟(jiao)吹毛求疵(chT)祈祷(qi) 畸形(qi) 戛然而止(jia)炽热(chi)D.狡黠(jie)迸溅(bing)粗暴(ku立ng)诲人不倦(hui)A.猝不及防荒芜释然C.猝不及防凄惨释然B.措手不及荒芜坚韧D.措手不及凄惨坚韧.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4、当的一项为哪一项()也许,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漂泊。面对生活中那些 的飞沙走石,暗雨雷电,我们总是要迎面而上的。容易打败我们的,从来就不是艰难生活的考验,而是心中无爱的 o相信,只要有爱,就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人一切就都会变得轻松而一切就都会变得轻松而生中所有的风雨,就算流血流泪,咬牙坚持,只要心中有爱,3 .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悬虚辐射A.悬虚辐射湎怀轻歌曼舞B.燥热琐屑糟蹋原驰腊象此题中的“是以”是“因此”;“患”是古今异义词,“担忧,担忧”的意思。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
5、,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 到位。(1)句中的“笃(重)、召(召见)、属(嘱托)”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假设(如果)、使(让)、赢财(多余的钱财)、负(辜负)”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 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或“因 结和亲,遂与为盟”)及“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
6、 “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见诸葛亮忠君爱国,勤于政事;从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假设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可见其廉洁。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到达完美。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
7、 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章武三年(西元223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建兴元 年(西元223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特别允许他)可以开设官府,管理大小事情.不久,又兼领益州刺史的职 务。政事不分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这时南方好几郡,同时叛乱;诸葛亮因为刚遭逢到刘备的大丧事,所以不方便立 刻派兵去讨伐.他暂时派遣使者出使东吴,趁机和东吴议和,并结为亲家,于是双方成了盟邦.建兴三年(西元225年) 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建兴十二年(西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
8、着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 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 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诸葛亮遗命,自己要埋葬在汉中的定军山,就着这座山来盖坟地,冢墓只 栗能容得下棺木就好,穿当时的衣服入效,不须要其它器物来陪葬.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刘后主上表说:“至于臣在外任职当官,没有收取(聚敛)什么财物,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 由政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生计(理财),来增加自己微薄的利
9、益.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馀的币帛, 外面有多馀的钱财,因而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11、1. 一是阅读或看的意思,阅读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及其事迹;二是瞻仰、领悟的意思,瞻仰岳飞,领悟岳飞的 精神人格。2 .交代写作背景,反映滚滚红尘中欲浪拍天的现代生活;形成比照,表现我对纵情享乐的芸芸众生的反感和不满;反衬岳飞精神人格的高贵,引出话题,揭示写作目的。3 .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的碑帖带回家。4 .岳飞的精神人格即是民族的精神人格;表现了对岳飞无比敬仰、爱戴的情感;表达了对官员穷奢极欲的义愤;期待人们对英雄神明的尊敬。译文:一个人做事要胆大,有魄力,但考
10、虑事情又要心细、周密;用智要圆通灵活,但行为要端正大方.大的志向没有才 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是不成的.读书并不是能记能背,而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 身实践.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展露才能就任丞相,淮阴的韩信一被重用就拜为大将,他们果然都是盖世雄才,这都是平 时善于学习的结果.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读书应当知道这些.不然的话,世上能读书、能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不善于做 人的人就太多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要结合它在文章的内容以及主题的作用去分析。分析题目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标题是物件、事物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线索;二是标题是有深
11、意的短语的,往往就是点明文 章的主题思想的。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两层,要答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 思,外表上是阅读或看的意思,实际上有瞻仰、领悟的意思。点睛: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 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 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作用的分析能力。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 的作用有:一是交代写作背景,二是形成比照,三是突出
12、岳飞精神,四是引出话题,揭示写作目的。从内容到结构都 要写,答题要全面规范。2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 确定是否正确。结合上文内容可以知道,“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的碑帖带回家。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 即可。”读人的傲然脊梁”表达作者对岳飞精神人格的赞美;“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表达作者对岳飞民族精神的敬仰;“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表达作者对官员穷奢极欲的义愤,期待人们对英雄神明的尊敬。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2、1.许多年
13、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在陌生的城市,“我”梦见了童年时妈妈唱的歌遥成家后.“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哄女儿入睡去年夏天回老家,“我”请妈妈唱儿时的歌谣却未能如愿。2 .插叙。回忆了儿时母亲的歌声抚平了 “我”的恐惧,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完整,为后文“我”因用歌谣 哄孩子入睡而感到幸福做铺垫。3 . (1)妈妈一是因为和爸爸吵架伤心而落泪,二是因为“我”受凉吓而心疼落泪。(2) “我”落泪是因为“我”人父 后理解了妈妈的辛苦而感动,以及对妈妈的思念。4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表达线索,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提示文章中心激发读者的兴趣。5 .例如,妈妈给怀抱中的孩子唱的歌谣都是发自内心的
14、,充满着关爱,满怀着疼惜,饱含着母亲的温情。那声音是荡 漾在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歌谣,是每一人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因为那是世界上任何感情都替代不了的母爱。(言 之成理即可)【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文本所记叙的事即可。结合”许多年以后的一个夏 日午后,我单独睡在一个陌生城市的房子里。忽然就梦见了童年的时光,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岁月流转,一切 都真实得历历在目,在妈妈的怀里,是我一生中睡得最甜美的日子。忽然之间,人醒梦散,我茫然四顾,心里恐慌至 极,就像仍幼小如初,睡醒后不见妈妈的身影。”概括得出:许多年后的一个夏日午后,在陌生的城市,“我”梦见 了
15、童年时妈妈唱的歌遥;结合“后来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妻不在,我抱着年幼的女儿哄她入睡。不自觉就 哼起了那首歌谣,在轻柔的歌声里,女儿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那一刻心中竟是无比幸福的,浑然忘了累 得酸疼的胳膊。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概 括得出:成家后,“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哄女儿入睡;结合“去年夏天,我回老家探亲。有一天午睡时,我对坐 在旁边的妈妈说:妈,给我唱首歌吧,我睡不着!妈妈转过头来,午后的阳光照着她的白发。她说:我也不会唱歌 呀!我说:就唱我小时候你给我唱的歌吧!妈妈愣了一下,把目光投向远远的窗外,仿佛看进了
16、岁月深处。可是, 那温暖的歌谣却终于没有响起。”概括得出:去年夏天回老家,“我”请妈妈唱儿时的歌谣却未能如愿。1 .要求学生把握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结合“往事如烟易散,可是一个情景却漫上心头。”是插叙。 其作用为: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为 下文做铺垫等。结合“妈吵架后妈妈唱着歌谣哄受惊吓的我入睡”分析:回忆了儿时母亲的歌声抚平了 “我”的 恐惧,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完整,为后文“我”因用歌谣哄孩子入睡而感到幸福做铺垫。2 .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原因即可。(1)结合“也是一个夏天,妈妈和爸爸刚刚吵过一架,我
17、吓得大哭。现在想来, 那是我有记忆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次。午后,妈妈抱着我,我却哭得无法入眠。于是妈妈又唱起了歌谣,那样的时刻, 妈妈的眼中也是含着泪的。妈妈一遍遍地轻唱,我恐惧的心被慢慢抚平,而梦里,妈妈却泪流满面。”分析:妈妈一 是因为“我”受凉吓而心疼落泪,二是因为和爸爸吵架伤心而落泪。(2)结合“忽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的心情,时隔 三十余年,我唱着妈妈当年唱过的歌谣,哄着自己的孩子。女儿已沉沉睡去,我没有把她放回床上,也没有停下嘴里 的歌。那个下午,我一遍一遍地唱着,直到唱出了满眼的泪花。”分析:一是因为“我”人父后理解了妈妈的辛苦而 感动,二是因为对妈妈的思念。3 .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
18、般作用,(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我唱着妈妈唱过的歌谣”分析,新颖、激发读者的兴趣;作为文章的表达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提示文章中心。4 .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那么,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 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结合“我常常感动于那样的 情景,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轻哼着歌谣哄孩子入睡。我远远地观望,带着微笑,任往事的浪潮将心湮
19、没。我 会想起妈妈,想起那首响在生命中的歌谣。我知道,那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歌。”分析得出:妈妈给怀抱中的 孩子唱的歌谣是荡漾在每个孩子生命中的歌谣,是每一人这辈子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因为那是世界上任何感情都替 代不了的母爱。母爱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着关爱,满怀着疼惜,饱含着母亲的温情。13、1.例如: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就在此时弟弟也决 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5 .聪明勤学懂事知道体谅父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家人,处理问题。勤劳善良,常常帮家里干活,甚至耽误学 习也无怨言,保护父母、姐姐主动放弃自己的学业打工挣钱供姐姐读
20、书更显示其责任感。6 . A: “她”的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女孩的善良懂事知道体谅父母,为家人着想宁愿舍弃自己的前途来无私支持弟弟。 B:弟弟知道直接告诉姐姐自己的打算姐姐必定会坚决反对,就有意回避这个问题,假装对省城好奇,以便顺利和舅 舅出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和父母的关心保护。7 .我是多么傻啊!弟弟明明早就打算放弃学业和舅舅打工来让我读书。我是多么幸福啊!有这么好的弟弟、父母,他 们都在关爱着我,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汇报他们。【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 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局部
21、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开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文章人物是:一 位家境贫穷的女孩。事件是: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读书。结果:弟弟也 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1 .此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比照、 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弟弟替家里干
22、活任劳任怨,对父母照顾有加,连 舅舅都夸可以看出他勤劳孝顺;爸爸爱面子,弟弟替他挡下祸端抱歉表现了他善良,懂事;为姐姐的学费和舅舅去省 城打工而牺牲了自己的梦想表现了弟弟的无私。2 .此题考查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主要根据“姐姐与弟弟”的具体描写来选择句子进行赏析,扣住人物的形象来 分析语句的好处。此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运用动作描 写,“摸了摸”“没有拿出来”表现了她犹豫,但是决定让弟弟读书,表现了她善良懂事。“真的吗?”弟弟眼睛睁 得大大的,顿了顿又说,“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运用语言描写,弟弟假装对省城好奇,和舅舅 出
23、去打工来支持姐姐读书,可见弟弟的细心,对姐姐和父母关心保护。3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 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那么是在陈述 人物心理。此题可围绕“弟弟外出打工帮自己早有打算以及家人对她的爱”来揣测她的心理活动。结合上文弟弟的信 “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 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 从今以后,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湖南省 桃源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点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