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2 考题研析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docx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2 考题研析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2 考题研析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 情感,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 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命题点1品味关键词(炼字)一、掌握必备知识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炼字类别主要功用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名词叠加意象,可使意境有情韵特殊词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词生
2、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色彩 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副词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畅的美学效果即时训练1.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 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 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即时训练即时训练(2021 全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
3、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使用对话口吻,(第一步)浅近直白,通俗易懂;(第三步)语言 诙谐幽默,(第一步)活泼生动。(第三步)(每点3分)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 .(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 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 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
4、、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 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中无一 “愁”字,却 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 到词人那缓慢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力 本是富有 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 艺术效果。3 .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答案“又”字表示屡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 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二、品味
5、关键词(炼字)“3步骤”指出字血义,主要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 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个字的意思是XX (或“运用了XX手法”),具体形象、 生动传神地刻画了 XX形象(或“景色”),烘托了XX 意境,表达了XX情感。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气氛)方面的作用。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温馨提示】.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
6、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 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岑 平旦驱驷马, 江回两崖斗, 苍翠烟景曙, 松疏露孤驿, 栈道溪雨滑, 此行为知己,【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参旷然出五盘。日隐群峰攒。森沉云树寒。花密藏回滩。畲田原草干。不觉蜀道难。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 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 “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解析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
7、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 o “攒”意为“攒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 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 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说效果。此题主要从“描物” 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噪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 集、重叠之态。答案“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 (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蛛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攒”,攒聚, 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 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确定诗
8、眼X三、赏析诗眼的“5角度”“3步骤”(一)找准诗眼“5角度”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 “思” “忆” “惊”(这类情感上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 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 受)。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 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 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 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技巧上看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位置
9、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二)赏析诗眼“3步骤”(假设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 法可参考上面的“找准诗眼5角度 o第一步第二步整体点明地位第三步分析作用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方:“X X ”是这首诗的线索,“ X X ”为全诗奠定了 X X X的感情基调,“XX”承上启下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 出诗歌主题上或在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O即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教案:板块3 专题2 考题研析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2023 版高三 一轮 复习 语文教案 板块 专题 考题 研析 鉴赏 古代 诗歌 语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