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摘要: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课程建设和理论教学在教材开发、教 学效果、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缺乏,滞后于实践发 展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主要问题进行探 讨分析,从教材选择、教师能力培养路径、教学效果提升及其考核 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更好地优化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关键词:区域经济学;高效课堂;创新改革;教学质量一、如何选择课程教材教材中经典的、难于理解的内容以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方式,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记忆存储。教材编写组成员通常都是有着丰富 的教学经验和获得显著科研成果的著名教授学者,他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撰写教材,因此教材是最
2、具代表性的教学和学习 资料。同时,目前国内不同高校学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面对同 一门课程时选择的教材也要符合学生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范围,故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尤为重要。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区域 经济开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政策与管理等诸多经济学知识点, 同时也包括地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当前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 基础良好、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这类院校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应 该选择国外经典教材或学科前沿教材是合理的2o然而对于普通院 校的本科学生而言,尤其是本科低年级学生,应从经典教材、易于 理解与应用的入门教材开始。国内现有区域经济学教材体系完整、 内容丰富,囊括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
3、,如现代区域 经济学(魏后凯)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区域经济学本科生、研究 生而言,增加一些课外的辅助资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教师在 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课程大纲和培 养目标等有针对性地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理论知识,同时结合我国区 域经济实践,适当安排具体的区域经济实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其复杂 理论。二、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高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 新力度,要结合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把以知识讲授、能力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标融为一体,积极,鼓励授课教师积极 探索和采用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多元、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等更
4、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 得、学有所获。教学需要教师具有高度责任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根据授课对象的现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的不同,授课教师 应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予以辅助。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区域 经济经典理论,常配以我国区域开展战略、区域开展规划、区域经 济开展的具体案例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意识。此 外,要充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尝试翻 转课堂、“慕课等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 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也就 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核心能力。(二)引导学生
5、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储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 效的课堂教学应倡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区域经济开展和规划 实践案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区域经济学内容体系复杂,交叉与分支学科内容众多,仅仅依靠课 堂教学时间去覆盖所有的知识点,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 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图书馆馆藏书籍和学术文献等途径, 丰富自我学习通道、自觉主动探索前沿的学科开展方向。归根结底, 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核心 问题引领课堂,正所谓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6、 O 课堂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与大胆实践 后进行反思、改进,才有可能实现目标。(三)鼓励科研促进教学近年来,随着国家做出“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局部高校不同 程度地出现科研重于教学的趋势,此现象在研究型或综合性大学中 更为突出2,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与科研工作虽存在本质 区别,但有较大的相容性,即教学具有科研性质,科研也具有教学 价值3,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开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因此,授课教师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兼顾好教学、科研并重, 以教提研、以研促教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剔除教研 别离管理意识,建立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机制。根深蒂固的捆绑式 课
7、堂教学文化,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授课教师应营造平等对 话、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借助科研过程,首先掌握学科开展前沿 动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将最新的科研动态与成果与 学生及时提供,创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因此, 区域经济学授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 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科研工程的研究过程还为教材和教 学讲义的编写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对于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科研课题分解成大学生创新训练 工程或毕业论文(或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程,使学 生得到科研过程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和科 研
8、先导作用。三、提升授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层面的提升路径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长流 水。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掌握学科 开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最新前沿动态。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且直 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职业素质。优秀的区域经济学教师要拥有除一般 课堂教学能力外所需的特有教学能力。我们认为,高校区域经济学 教师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掌握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 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 学互动与评价能力等基本要素。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课程大纲 要求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 重点和难
9、点、设计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教学诸要素。授课教师根 据学生知识基础,将课程理论、案例等巧妙设计成典型化情境,设 疑激思,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听课热情和学习兴趣, 大幅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授课教师经常与政府发 展研究中心、城市规划部门以及统计部门进行调研和访谈交流,积 极区域开展或区域经济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区域经济学的授 课提供更为真实的辅助资料,能够多方面的扩充学生的知识体量。 总之,授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和认真总结,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自身 成长,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关注国家区域开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实践, 进而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二)院校层面的提升路径1 .完善考评制度教学
10、能力评价应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做到与授课教师充分沟 通,了解他们的诉求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教学积极性。此外, 树立教学科研并重的思想意识。一方面,将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和 教学成果纳入评价范围;另一方面,将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情 况纳入评价范围。还有,将教改工程等同对待于科研工程,纳入到 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聘任岗位时的科研业绩参考。2 .健全教师培训制度高校要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首 先必须了解各行各业的运转模式、行业动态及各单位的人才需求。 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 到企事业单位一线部门采访调研,了解生产流程和具体技能要求; 另一
11、方面,聘请同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开展学术交流,向一线教师 传授实践技能等。3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学校应鼓励并出资提供教师参加各类学科会议或交流工程的机会, 让教师在专家引领与合作交流中更新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能、探 索尝试课堂教学改革。4 .创新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协调发挥,提高 教师工作积极性。详细调研了解授课教师需求层次,兼顾公平突出 效率,对教学效果突出,师生评价高的教师进行特殊奖励(如聘岗、 职称评审、年度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此外改善工作环境和工 作待遇,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等。、如何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效
12、果考核体系有 诸多种类,如侧重于评价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课程考试、测度实际 操作水平的工程作业或上机操作等。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测度、诊断、诊断、反响等功能,不 但能够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 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据了解,当前多数高校区域经 济学教学效果考核主要采用以闭卷笔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这 种考核方式容易诱导学生只关注考什么或交什么作业,通常采取突 击熬夜方式来应对考试,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更有甚者,学生们把 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通过考试作弊等手段来取得高分数好成绩。显然, 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区域经济
13、学的教学过程和 考核要求。鉴于应用性强的特征,刘迎霞(2011)认为区域经济学课 程考核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性4,学生考核模式 不应单一化,不能仅仅关注期末试卷成绩,应该也注重学习过程考 核。根据传统的课程考核体系,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中很小的一部 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期末成绩。因此,假设重视过程考核势必要调 低期末成绩所占比重,提高过程考核成绩权重。对于过程考核成绩 赋分,通常依据出勤率、课堂问答、提交作业、小组讨论来赋分, 不同院校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依据。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重视过程 考核不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还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更重要是与期末考试一起全面反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程度。因此,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建议采用理论局部的 笔试与技能局部的操作性或工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笔试和 课程论文之外,还应灵活采取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读 书笔记、单元测验、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命 题内容范围应以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层次要求为依 据,应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