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董源善画》2019年广西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流水》《董源善画》2019年广西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广西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 哉,峨峨兮假设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阳,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下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 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 几不类物象,远观那么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
2、近 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花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 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 鲜明。10.以下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佳木秀而繁阴B.钟子期辄穷其趣 欲穷 其林C.近视之几不等物象 佛印绝类弥勒D.芯是晚景 香以咨之1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无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B.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C.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
3、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2.以下对【甲】文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无球的一项为哪一项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但凡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B.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一一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C.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里悲愁,于是弹起琴来鼓励他。D.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一一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 崩塌的音乐。13.以下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 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 谊长存。B.【乙】文记述了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画作工于雾霭远景,描
4、绘真山真 水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山水画技法方面所到达的高水平。C.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 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 的旨趣。【乙】文董源“善画”,他的画作奇妙,宜“远观”不宜“近视”。D.两文都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描写了伯牙 鼓琴之“善”,侧面谢了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乙】文正面 描写了董源画作“远观”景物鲜明之状,而侧面描写落照图,突出董源画技 高妙。14.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参考答案】10. A11
5、. C12. D (但凡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B.突然遇到暴雨,被困 在山岩下。C.心里悲愁,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13. D (落照图非侧面描写)14. 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共3分,“皆”“宜”各1分, 大意1分)【参考译文】【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 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 荡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 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 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 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乙】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 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 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走近了看几乎看不清物象;退远了 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异之景。如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就 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悠长,如同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 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 的亮色,这正是神妙之处。(2019广西柳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