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docx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测评评价标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 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某某省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测评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一、制定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等文件精神,结 合我省实际,构建某某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测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 以评促用。二、基本内容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开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开展性等 级要求。测评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
2、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开展类等四个 方面。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 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 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 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表一初级标准L技术 素养 类1.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了解信息技术开展趋势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1.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1 .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常用教学功能;2 .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如多媒体计
3、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 实物展台、触控电视、数码设备等的操作与使用。1.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1 .了解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获取资源的方法;2 .初步掌握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的方法;3 .举例说明某个教育资源网站的简单使用。表三高级标准L技术 素养类1.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L掌握新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2.把握教育领域中新技术应用趋势。1.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1 .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教学功能;2 .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3 .能处理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设备的常见问题。1.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1 .掌握利用教育费源类网站获取资源的方法;2
4、 .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的方法;3 .掌握资源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1.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1 .能选择恰当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图像素材;2 .能选择恰当的音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音频素材;3 .能选择恰当的视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视频素材;4 .能选择恰当的动画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动画素材.1.5多媒体课件制作L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与流程;2.能根据教学需要恰中选择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制作教学课件。1.6学科软件的使用1 .掌握常用学科软件的功能;2 .熟练运用多种学科软件。1.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1 .能剖析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掌握应对策略;2 .掌握培养学生信息道德
5、与信息安全意识的策略与方法。1.8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L能有效使用国家与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2.掌握网络学习空间的管理与使用方法.1.9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1 .掌握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与功能;2 .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策略与方法。1.10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1 .掌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类型与功能;2 .掌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操作方法与应用策略。2.综合 类2.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L分析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书和专题网站的功能;2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视音频软件、即时交流工具和学科软件;3 .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应用教育资
6、源和软件;4 .能够处理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2.2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1 .能够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外部资源和学科软件;2 .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3 .能够处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2.3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L能够熟练使用互寐网设备获取学科教学资源并进行管理;2 .掌握学科教学费源的类型和内容;3 .能够有效使用学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4 .总结学科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策略与方法。2.4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L能够有效利用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2 .熟悉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
7、、合作、探究学习的流程、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 策略;3 .总结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4 .能够处理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2.5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 .能够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2 .熟悉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 习指导策略;3 .总结在移动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4 .能够处理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3.专题 类3.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1 .分析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
8、中的类型和作用;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3 .反思、总结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的策略与方法.3.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1 .分析各类技术资源在课堂讲授中的作用;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3 .反思、总结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讲授的策略与方法。3.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L分析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与作用;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3 .反思、总结技术资源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3.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1 .分析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9、;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的总结与复习;3 .反思、总结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变习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3.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L分析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和作用;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带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评价;3 .设计与制作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量规;4 .能够有效使用技术工具支持评价信息收集、统计与分析。3.6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1 .掌握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所需的技术资源;2 .能够使用技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任务设计;3 .掌握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与方法.3.7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1 .掌握在网络教
10、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和方法;2 .能够指导学生在网络或移动学习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合作;3 .能够处理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3.8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L掌握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和功能;2 .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3 .掌握技术资源支持下的学习干预的策略与方法.3.9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1 .掌握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2 .能够使用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3 .会、整理与分析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4 .掌握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策略。4.教师4.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专业发1.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指导,主动将
11、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各环节,能够展类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2.掌握专业开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开展。4.2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开展L熟练掌握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教师常杰化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修的策略与方 法;2 .熟练使用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在线课程制作工具、发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 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开展资源汇聚与推送、备课、磨课、评课等合作学习 与协同教研活动;3 .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4 .主动利用教师工作坊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O4.3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开展1
12、 .熟练掌握利用学校研修社区、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团队研修、专业引领、教学反思、经验 提供的校本研修策略与方法;2 .以某学科教研组长的身份,制定一份以网络研修社区为支撑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3 .熟练掌握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在线课程制作工具、资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 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在线研讨、集体备课、评课、资 源推送、成员行为统计、信息反应及监测评价等网络研修活动,较熟练地进行社区间、区 域间信息互联和共享;4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促进自身和同 伴专业成长.三、实施要求1 .评价标准是规范与引领我省中小学
13、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开展中有效 应用信息技术的准贝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 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评价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 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 为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开展奠定坚实基础。3 .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 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 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
14、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开展。4 .中小学幼儿园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开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 息技术。5 .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要将评价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开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 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 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开展。附件二情境作品和教学设
15、计上传要求一、时间要求开始时间见某某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通知,参训教师须在活动开始 后,30天内完成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提交。二、内容要求根据自身诊断测评等级,提交相应内容的作品,具体要求见开展测评实施细那么正文O三、格式要求开展测评情境作品一律以视频形式上传,统一为flv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教学 设计以DOC、DOCX、PDF形式上传,不超过10M。附件三词语解释1 .教学环节: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课堂导入、 课堂讲授、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和教学评价环节。2 .教学片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环节。3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
16、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 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 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 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4 .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 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 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 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5 .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 成的,能使师生获得数字教
17、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 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6 .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 交流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7 .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 软件、拟真实验等。8 .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 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称。9 .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10 .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 称。11 .网络教学平台:是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
18、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 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12 .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13 .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 、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14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 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 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附件四开展测评情境作品评审标准(初级)评审工程评审指标分值作品内容 (10 分)1教学目标明确.22展示内容表
19、达科学性、实践性。23教学片段相对完整。24表述准确,书写规范。25内容与形式新颖。2技术素养 (20 分)1能够操作所选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42能够加工或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资源。63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64能够在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4应用能力(45 分)1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使用技术资源,改善课堂教学。52在课堂导入、讲授、学生技能训练、总结与复习、教学评价等环节中, 利用技术资源采取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手段实施教学。63使用技术资源比拟恰当,呈现结构比拟合理,基本符合学科特点.64使用技术资源尝试突破教学重难点.95使用技术资源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76使用技术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 能力 发展 测评 评价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