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有答案).docx





《2023届浙江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浙江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有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送张山人归禺阳白居易黄昏惨惨天微雪,修行坊西鼓声绝。 张生马瘦衣且单,夜扣柴门与我别。 愧君冒寒来别我,为君酷酒张灯火。 酒酣火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答云前年偶下山,四十馀月客长安。 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朝游九城陌,肥马较车欺杀客。暮宿五侯门,残茶冷酒愁杀人。春明门,门前便是嵩山路。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写天色昏暗、微雪飘落、鼓声断绝,寥寥数语、凄神寒骨,为下文叙写张山人 出场作了铺垫。B.得知友人来访是为辞行,诗人羞愧不已,“火暖”与“冒寒”相对照,
2、又写出作者对友人深 厚的关切之情。C. “五侯”和“九城”对举,“肥马轻车”和“残茶冷酒”比照,写出张山人客居长安四十馀月的 生活经历。D.本诗写作者与张山人主客对答,以人物自身语言揭示其情感起伏和命运变化,更显生动 传神、感人肺腑。2.诗中“幸有云泉容此身,明口辞君且归去和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都写回归自然,请简析这两处结尾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卜.面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径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参考答案:1
3、. B.白诗结尾的情感:长安不容此身,写出张山人求官不得反遭冷落不得不归去的失落、无奈、愤懑;幸有云泉可容此身,写出张山人尚有山林可归的些许宽慰;明口将去今来辞,写出朋友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陶诗结尾的情感:以“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流露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重回田园生活、自然怀抱的满心欢喜,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的无限热爱。【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 “诗人羞愧不已”错误。“愧”应理解为惊讶不安,而非羞愧不已。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白诗结尾的情感:偌大的长安容不下张山人,“五侯”和“九城”对举,“肥马轻车”和“残茶冷酒”比照,写出
4、张山 人客居长安四十馀月的生活经历,写出张山人求官不得反遭冷落不得不归去的失落、无奈、 愤懑;“幸有云泉容此身,明口辞君且归去“写到幸有云泉可容此身,明口就辞别你归去,写出张山 人尚有山林可归的些许宽慰;天色昏暗、微雪飘落、鼓声断绝,张山人马瘦单衣的来与我辞别,写出朋友离别之际的不舍 之情。陶诗结尾的情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追悔自己“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 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2 . B.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5、行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或者不写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反而从对面落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我远行),生动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徒”,前一句近景, 写出眼前泗水秋波摇荡,后一句远景,“明”,“照亮”的意思,赋予静态的山水动态感,显得 富有生机,作者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的豁达情感。【解析】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 “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错误,应该是诗人初次见 到平原时的感受和体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说长江流过荆门以卜.,河道迂曲,流 速减缓,晚上,江
6、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 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 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果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 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所以这两句是写初到平原的感受和体 验。应选B。4 .此题考杳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先看甲诗。由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来看,诗人本是依恋不舍故乡,却说故乡的山水不舍自己, “送”的对象是山水,是山水“送”“我”,赋予山水以人
7、的情感动作,这是使用拟人的手法。诗 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境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 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 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 有尽而情无穷,由此可知,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表达的是对故乡 的不舍之情。再看乙诗。由诗歌标题可知,这是写李白送别杜甫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侏”说明他们是在秋高气爽、 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 徒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
8、徒山,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 勃而富有气势。且前一句说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这是近景,后一句说熠熠的海色映 亮了远山徂徒,这是远景,远近结合展现了风景之明媚,用明媚之景表达了二人分别时的豁 达之情,所以就有了尾联“且尽手中杯”的豪放举止,感情豪迈而爽朗。5 .风行,流传志向难酬的同情.意象选用别出心裁。“柳”寓别离,“霞光”见暖,色彩绿红相映,明丽温暖,有翻新之 妙。意境营造别具匠心。运用融情于景(列锦)的手法,借绿柳依依、红霞掩映的明丽春光营 造了和乐、欢快的离别气氛,抒发诗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意境开阔,襟怀豁达。 照应诗题。以“白门”“赤城”点金陵,以“柳”“霞”意象关照离别,
9、不言别而意自现。承上启下,形成突转,使情感抒发更有张力。由叙事过渡到抒情,前后形成鲜明对照,反 衬了离别的伤感、人生不得志的悲伤以及诗人与之同病相怜的人生感慨。【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句的意思是:你本家张翰的“黄华如散金”的诗句,风行了五百 年。故“风流”的意思是“风行、流传“空馀贾生泪”中“贾生”指西汉的贾谊,贾谊才学很高,但命运不济,没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司马迁将其与屈原合传,都寄予同情。李商隐曾有诗言“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写了贾谊被汉文帝宣室召见,夜半倾谈的情节,写其不能为文帝赏识贤能,所以此处作者以 贾谊类比张I一
10、,是抒发对友人志向难酬的同情。6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春光白门柳,能色赤城天”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此句在意象意境以及表达上都独具特色。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句的意思是:春光将白门柳染绿,正好送行;霞光熏红了赤城天, 天也热情迎客。“柳”是送别诗的常用意象,“折柳”代表相思,所以“柳”这一意象含有相思之 意,代表不舍的而情。但与一般营造悲伤的高别气氛不同,诗人又运用了“霞光”这一意象, “霞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同时在色彩上绿红相映,明丽温暖,既运用了传统意象,又有翻 新之妙。其次,此句在意境的营造上也别具匠心。作者将四个意象展开,运用列锦的手法,融情于景, 既有代表别离的
11、“白门柳”,又有表现欢快的“春光”与“霞色”,此处作者将以往悲切的别离场 面用和乐、欢快的气氛所取代,抒发诗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意境开阔,襟怀豁达,颇 有新意。同时,作者在这一句中还点明送别的地点,“白门”是南京的代称,让读者一眼就看出送别的 地点,而“柳霞”意象关照离别,让读者知道这是送别的场面,不言别而意自现。这样就照 应了诗题“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最后,这两句在结构上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造成情感的突转,使情感抒发更有张力。 此句之前,诗歌内容均是叙事,情感平和。但此句之后,“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空馀 贾生泪,相顾共凄然”四句这是抒情,所以这两句由叙事过渡到抒情,反衬了离别的
12、伤感、 人生不得志的悲伤以及诗人与之同病相怜的人生感慨,前后形成鲜明对照。7 . 相留相送把酒沃愁肠.借景抒情。“漏声残”“灯焰短”暗示词人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春将暮”“斜阳描写晚春 口暮之景,表现词人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比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寂、愁苦无 依。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团聚与此时的“海角天涯”“魂梦凄凉”形成比照,写尽离别之 愁与思念之情。直抒胸臆。“凄凉”“无语”等直接说明离别的伤感。【解析】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相留相送”写即将离别的两个人谁也不愿先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把酒沃愁肠”,孤零零的我
13、只能整日里借酒来浇灌我的愁肠。用一“沃”字反衬愁肠回绕的痛 楚,极有分量。8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词中大量攫取景物如“漏声”“灯焰”“马蹄”“斜阳”等景物,可判断为借景抒情,表现词人 漂泊之久、跋涉之远及对故人的思念。再看修饰“漏声”是残,“灯焰”是短,表达了离别的凄 凉哀婉之情。(2)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恍假设那漂浮的云朵,飞舞的柳絮,又将拖着孤独疲惫 的身子向潇湘而去。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赶赴潇湘,表现旅人的孤 寂、愁苦无依。(3)“多少风前月下”,这一生不知有多少风前月下的日子。“迤通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漂泊流离、羁旅天涯,连
14、梦境都是那样的凄凉。前后形成比照,写尽离别之愁与思念之情。(4)依“凄凉“无语等词语判断为直抒胸臆,再从“相送”可知惆怅的原因是离别,直抒离 别之情。9. C10.杜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杜甫在渭北独对春天树,思念李白;遥想李白在江东远望 口暮云,也正思念着诗人:两句时空重叠,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苏词运用了象征、夸张、 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写到两个手法即可)“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儿 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解析】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C. “以,李白”江东,自况,抒发了对,草堂(代指友人)的深切思念理解错误。“李白”“江东”
15、 代指友人,“草堂”是自况。应选C。10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在杜诗中,“渭北春天树,江东口暮云”一句的意思是:我在渭北独对着春的树木,而你在 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此处,作者杜甫身在渭北,所对树木是实 有此物,所以是实写。而遥想李白在江东远望H暮的云彩,此处对李白此时的情景是出于作 者的想象,是虚写。所以此处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不同的时空重叠,作者此时思念李白, 也想象此时李白也在思念自己,所以这一句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 谊。而苏词中“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的意思是:花谢花开,我们分别了多少年月,离恨重重。 “花开乂花谢”象征
16、时光流逝,花一开一谢代表一年的过去,“花开乂花谢”代表了时间之长。 而“离恨几千重那么是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能体会到二人的离别之苦。这一 句作者运用象征、夸张、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将与友人的别离时间之长,思念之深的情感 形象的表达了出来。11 .冬天才华(文才)出众.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肯定与 激励;“赤壁矶头T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蜀道登 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儿女泪,君休 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活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分析】11.此题考查学
17、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由“正梅花万里雪深时“可知,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可见作者送朋友入蜀的季节是 冬天。“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意思是,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如椽 (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夸赞朋友才华(文才)出众。1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檄,檄文,即告示。“相如檄”, 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的典故,表达 对友人才华肯定与激励。“赤壁矶头千古浪“赤壁矶,一名赤鼻矶,
18、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 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词人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 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蜀道登天”借用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句,暗含此行之艰难,表达对友 人的担忧。“儿女泪,君休滴”借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 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3 . D.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紧紧围绕潜水驿,写其周围村庄、田野秋天社口的风光景色, 抒发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晚禾秋景的视觉与鹊噪 的听觉描写相结合,“鹊噪晚禾地”的远景和蝶飞秋草畦”的近景相结合,并通过“鹊噪蝶 飞”以动衬静,从村
19、内写到村外,从人类写到虫鸟花草,描绘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 依依惜别之情。卒章显志,结句写驿马因疲惫而不住嘶鸣,让诗人想到友人也即将上马远 行,抒发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呼应标题、首句,结尾“驿站”与题目首句遥相呼应,使诗歌 结构紧凑,情感和谐圆融。【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结句托物言志”“说明自己虽十分劳累但仍愿努力工作的志向“说法错误。结句写驿使下马 奔向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地嘶鸣。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抒发对 友人的惜别之情。应选D。14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为送别诗。作者送别好友,诗中“田家连竹溪。枫
20、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 蝶飞秋草畦”等内容都是对潜水驿周边环境的描写,对其周围村庄、田野秋天社日的风光景 色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潜水驿是作者的送别之地,作者通过对其周边景色的描写,寄寓了对 友人的惜别之情,此处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鹊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观察潜水驿,描写的是远景,“蝶匕秋草畦”那么是对作者眼前景象 的描写,是近景,这两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写法。而“鹊噪”“蝶飞”那么是通过声音和动作来表 现秋天潜水驿的安静,既是视听结合,也是以动衬静。通过对动物花草的描写,突出了送别 场面的祥和景象,从而突出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的尾联”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描写
21、了驿马因疲惫而不住嘶鸣,让诗人想到友人也即 将上马远行,这里既有对朋友远行的担忧,也有对朋友平安的祝福,饱含着作者对朋友的惜 别之情,起到了卒章显志的效果。最后,在结构上,标题、首句、结尾相互呼应,“驿站”作为作者书写的中心,是诗歌的线索, 将整个诗歌串联起来,让诗歌结构紧凑,情感和谐圆融。15 .离别或分手独.用典。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表达梁耿和自己共同遭贬 的痛苦。化抽象为具体。以江边泽畔春草萋萋的形象,来暗示这种分别的遗恨十分深长。 以景结情,用春草茂盛的画面来结束全词,更写出了愁之多愁之乱。暗合词牌“谪仙怨”。 把友人、自身遭贬的痛苦及离别之思与“怨字相呼应,
22、前后圆合。直抒胸臆。个“恨” 字直接点明了送别远谪的凄婉怫恻之情。(答出3点即可)【解析】15.此题考杳学生理解诗歌重点词语意思和内容的能力。本诗为送别诗,是诗人被贬睦州司马途中,经苕溪,在宴集上为远谪的梁耿寄赠而作。“晴 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意思是:在一个晴朗的黄昏,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 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 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解”,解开;“携”,离开。朋友与诗人天各一方,从此孤独惆怅,因此“解携”与下片“独恨长沙谪去中的独字照应, 写出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
23、更长。16.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关键句的能力。“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 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结合注释可知,“长沙谛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 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 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 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江潭春草萋萋”在诗歌末尾,又描写江边繁茂的春草杂乱而无际的景色,因此运用了以景结 情的手法,通过写春草繁茂和杂乱表达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遗恨之多、之乱,以春草绵 绵来象征别离的
24、不断思今。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销魂。“恨”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绪,诗人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写春草的繁多来状写内心之 恨,用春草的杂乱写遗恨的乱,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此外,“独恨长沙谪去用恨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送友人远谪后内心的凄婉徘恻、孤独 惆怅之情。结构上,尾句的“恨”照应标题的“怨”,既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谪的愁苦,也包含 着友人远谪,好友分别的“怨”“恨分D17. (1)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2)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解析】1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情感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浙江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有答案 2023 浙江 语文 古代 诗歌 阅读 分类 训练 送别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