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知识点复习提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知识点复习提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要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核心观点: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3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5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6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7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1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 .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2、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 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 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地位 通过宪法得以确认)3 .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与根本制度。(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2)全
3、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地位)(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5.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 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
4、执法、支 持司法、带头守法。(2)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宪法得以确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 进权利的实现。【关系】3 .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4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 务。【做法】5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要求】6 .法定义务须履行。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 荣
5、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 义务等)。2 .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的原因、表现及要求。(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2)表现: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 爱护文物和名胜古迹,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要求:认识上: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 规范;行动上: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
6、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 为,做到依法办事;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3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2)做法: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 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4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原因及内容。(1)原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内容: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 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7、,等等: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 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5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公民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认真贯彻 执行国家安全法和相关法律,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履行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应 有贡献。6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做?(1)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2)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3)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4)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5)向国家安全机关、
8、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6)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等。7 .依法服兵役。(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 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2)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 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3)兵役分类:现役和预备役。(4)我国对现役军人和预备役人员的要求: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 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 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8 .依法纳税的原因和不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及法律后果。(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
9、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2)不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3)不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法律后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义务相统一。(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 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 基本义务。10.公民实现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1)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
10、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2)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 的条件。 11.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做法。(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 义务。12.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原因及要求。(1)原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2)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
11、税、遵守公共秩序、 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物等。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如: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侵占他人财产,破坏森林植被,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13.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后果。(1)行为: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如:传播破坏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言论:破 坏环境;抢劫他人财物;殴打他人等。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如:未缴纳税款; 不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未依法服兵役;未履行受教育义务等。(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
12、构成犯 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14.从权利义务角度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1)正确行使权利。如:监督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 要体现。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自觉履行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 责。这要求我们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做到依法办事。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核心观点: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人民代表大会制
13、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 度安排。3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亳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 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4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6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 战线组织。7 .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8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
14、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 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9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0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地位】11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2 .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其基本内容。(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
15、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 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 则,民主决定。2 .我国人大代表的职权(权力)与履行职责的要求(义务)。(1)职权(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权)、 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出议案(提案权)和质询案(质询权)。(2)履行职责的要求(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 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
16、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3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 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 制度安排。4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必须亳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 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
17、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 家各项工作法治化。(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 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及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地位: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18、辱与共。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及职能。(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地位及特点。(1)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
19、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特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10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 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重要性: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 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 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
20、经济社会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1 .民族自治地方如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2)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权: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 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2.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内容: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 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3)优越性: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有
21、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3.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1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分类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含义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2021.1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示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国
22、家电 网、中国移动、中国航天工业集 团、上海宝钢集团、中粮集团、 中石集团等乡办面粉加工厂、 镇办饲料加工厂、 县办药材加工厂、 镇政府创办的水泥 厂、村办企业等个人公司、个人餐馆、 个人淘宝网店等政策亳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如:国家发挥国有经济战略 支撑作用,培养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 引导。如:我国不断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1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确立依据及意义。确立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6.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及基本内容和要求。(1
23、)原因: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 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1)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 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2)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3)要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 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 复习 提要 部编版 道德 法治 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