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绵阳市第十九中学:何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及意义、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能力,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 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 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2、认识到国家统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一讨论一探究相结合【情景导入】课前播放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习近平提出的“一代一路”倡议,结 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引入新课【自主学习、自我感知】一、张骞通西域(一)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西域”的地理概念?2、西汉初年的西域社会状况?3、汉武帝时期是如何认识西域地位的?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和意义?(-)结合多媒体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I、汉初的西域(多
3、媒体展示)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往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2、西汉初年的西域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的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小国林立,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 不同、各自独立。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匈奴还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3、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勇敢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多媒体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4、学生回答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图,教师补充,让学生记忆。5、史料研读: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
4、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教师讲解“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了中原与西域间的交通,张寒凿空和张骞通西域是同义词。张 骞第次出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不仅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 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故称此举为“凿空”6、情感提升: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二:丝绸之路(一)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2、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秦汉 时期 统一 多民族国家 建立 巩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