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
《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试题数:10,总分:1201 .(问答题,2分)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匕n_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 顿cub_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摘自鲁迅藤野先生).(填空题,8分)默写。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山重水复疑无路,o (陆游游山西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0(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俗子胸襟谁识我? o (秋瑾满江红
2、)是故_ ,教然后知困。(礼记)子曰:小人同而不和。”(论语)2 .(问答题,6分)名著阅读。(1)以下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来自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的,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B.想到没儿子继续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 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C.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他再次陷入 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D.蒋一轮带学生捡麦穗,在返回学校的途中被大河阻挡,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 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2)阅读西游记选段
3、,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四字成语。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 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昊宫”位下。臭乃风也,有风那么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燔(chao,熏的意思)红了, 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以下问题。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 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林冲为什么来庙里安身?简要概括划线句中“这条计的内容。【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
4、时,要注意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筛选自 己的名著知识积累,进行答题。【解答】:(1)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ABC.正确。D.有误。毛鸭的船并不是桑桑请过来的,而是杜小康吆喝过来的。应选:Do(2)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回顾自己关于西游记的有关 知识储藏,本故事情节是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到炼丹炉,孙悟空在此炼成了“火眼金睛”的技能。(3)此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判断出处,此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之所以来庙里安身,是因为林冲原来居住的立方被雪压塌了;这条 计策是用火烧死林冲。答案:(1) D(2)火眼金睛(3)林冲居住的草厅被雪压
5、倒了,只好来庙里安身。派林冲看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 置林冲于死地。【点评】:此题考查三部名著,综合性较强,但是考点主要是名著故事情节,因此只要学生具 备基本的名著知识,可以顺利答题。4 .(问答题,3分)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 0.7克左右。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 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比方说,登 山运发动攀登海拔8848.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 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
6、是这个道理。(1)第处语意重复,应把删去。(2)第处成分残缺,应把删去(3)第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4)第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正确答案】:大纣或“左右;“由于”或“使”;“难以生存;“感到不适”;“补充;“缓解【解析】:此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 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1)句中“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二者删去其一;(2)句子缺少主语,可将其中的“由于”或“使删去其一;(3)句子语序不当,应将“难以生存”和“感到不适”互换位置;(4)句子
7、搭配不当,“补充”与“不适”搭配不当,可将“补充”改为“缓解”。答案:(1)把“大约或左右”删去;(2)把“由于或便删去;(3)将“难以生存与“感到不适”互换位置;(4)将“补充改为“缓解”(或“减少”“消除”等)【点评】:修改病句的步骤与方法: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二提: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局部)、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不 恰当的字词)。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5 .(问答题,6分)根据以下三那么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4月15日黄昏,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
8、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 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 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哀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 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 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 承。(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立圆明园, 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
9、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正确答案】:无【解析】:此题考查材料综合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常 识的积累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解答】:(1)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一中的“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哀的同时”一句,可见 法国人对此很悲哀;根据材料二中的“可惜圣母院”,可见中国人对此事表示惋惜;材料一中的 “再次为全世
10、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也表现了这件事产生的反响。(2)材料三,出自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根据对课文内容的记 忆,或是调动历史知识,也可知圆明园被“人为践踏指的就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材料一主要报道了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的事件,材料二是 中国官立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其中的“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 宝库”道出了文物的重要价值,也正是我们要保护文物古迹的主要原因。答案:(1)法国人悲哀;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
11、世界”)共同的财富(或 “珍贵遗产”“瑰宝”“结晶”)。【点评】:概括材料内容及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答题要点: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 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有信息,再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 识进行推论。 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表达材料信息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 分层归并法。 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比拟 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拟分析而得出相应结论。6 .(问答题,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以下各题。过李处士山居姚合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
12、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注释】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萧洒:同洒(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正确答案】:无【解析】:本诗前三联描写了李处士不喜与世人交往,愿与僧人交往的性格塑造了一位超脱尘 世的高人形象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土高 洁声誉的赞美之情。【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从“门柳荫蔬畦”“时有燕衔泥”可
13、以看出是春季。(2)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通读诗歌,理解大意,从“闲居昼掩扉, 门柳荫蔬畦。”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热爱田园生活;从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可以看出李处士有病在身道不得已才接受别人馈赠的药可以看出李处土不喜与人往来,从愿与 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土超脱尘世的特点。(3)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从“萧洒身无事”可看出作者对李处士潇洒无事,悠闲洒脱生活的羡慕,从“名高孰与齐”可看出对李处土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答案:(1)春季(春天)。(2)从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可以看出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从白天关门,少有人 来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或:
14、从有病在身道不得已才接受别人馈赠的药可以看出李处 土不喜与人往来);从愿与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土超脱(或“厌倦”)尘世的特点。(3)蕴含了诗人对李处土潇洒生活的羡慕之情(或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 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土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参考译文:大白天关着柴门,门前有整齐的菜畦和柳树。因为病了采收别人送的药,寻找僧人才渡过小溪。 平时很少遇到人来,不时有春燕衔泥而来。潇洒清闲,高雅的名声谁能比得过。【点评】: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 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7 .(问答题
1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以下各题。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 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 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 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那么二年矣, 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日:“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 问其故,日:鱼多那么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 日:多矣!此池止可畜二
16、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 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假设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 岂至数千斤?假设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畜(xU):富养。比年:到了一年。限(wC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獭(馆):水獭。(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头可一斤许_*吧之,果得三百斤问鱼苗4 (9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獭固食鱼,岂至数千
17、斤?(3) “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正确答案】:表示约数;用网捕;多少;从前【解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 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收获了几条 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 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我又在塘桥池当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 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
18、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 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 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辅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旁边说:“大约能 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 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 个池塘只可以富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 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 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
19、减少。如果商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 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 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 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解答】:(1)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每条鱼一斤左右;.许:表示约数。句意为: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网:用网捕。句意为: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几何:多少。句意为: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向:从前。(2)此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
20、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册“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有:余,我;食,吃。句意为: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重点词语有:固,固然(本来);岂,怎能。句意为: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 斤鱼呢?(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 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由文章的最后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 耳。”可知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是畜养太
21、多而死亡的。(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 然后再进一步了解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文章的最后西乡人给我讲述的 原因中来概括。答案:(1)许:表示约数网:用网捕几何:多少向:从前(2)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3)养的鱼太多了。(4)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料的量;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知晓一年四季鱼的成长规律(或状况”)。(意思对即可)【点评】:固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成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2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8 .(问答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各题。训练语感(节选)叶圣陶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 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夏可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 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 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
23、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 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从 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 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 动很实感的说法。但在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 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 ”另外一个读者却不 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江苏省 镇江市 中考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