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人生智慧.docx
《《心经》的人生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经》的人生智慧.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心经者何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脱痛苦的原理有空不二诸法真实相不住世间超越生死烦恼即菩提解脱自在的人生成佛的唯一途径无上法门劝勉【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 部典藉。它与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心经在佛教中属于般若系经典。按天台宗对般若经的判摄,称之通教。所谓通者: 具有通前与通后的意义。通前是说它与阿含教的关系,阿含经典对存在现象的透视:指出了 在的,如原子说,极微说;哲学家的智慧,大概又高一畴,他们已能透视到现象的虚假性, 但他们却又执著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有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如泰勒土的,
2、水巴门尼德的,存 在二柏拉图的旺里念 从原始幼稚人到现代文明人,乃至科学、哲学家,他们对存在的认识 虽有程度上的不一致,但所产生的实在执却是一样的。人类的对有所产生的实在感,是咱性见的表现。须知自性一词,或者译自体,含有自己 有,自已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从自性见出发。我们对,有,的 一切,必定会有实在感。然而,以般若中观的智慧来看。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 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与合,由条件决定 它的存在性。缘起与自性是势不两立的。世人无知,不熟悉有的缘起性,才会出现自性见,实在感,假 如认识至父有,的缘起性,必定明白无
3、自性。由于自性:是以有的一切现象,为自己有,自 已成,自己规定自己;而缘起:是以,有,的一切,为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因此,缘 起的有不是本来如此,更非恒常的,实在的。由此可知,对,有,的实在感,是错误的。大智度论卷十二说到有,从程度上分三种不一致:一日相待有,二日假名有,三日法有。相待有:是相待而有,离开相待的物件就无法说明。比如说我们认为这个花瓶很大,那是相 对小的花瓶说的;说这个人胖,那是相对瘦人。高是相对低说的,长是相对短说的,美是相 对丑说的,善是相对恶说的,离开大,小是什么?离开胖,瘦是什么?离开高,低是什么? 由于大小、胖瘦、高低、长短、美丑、善恶都相待假立,是为相待有。假名
4、有:事物的存在只是是一种假名安立,随著不一致的因缘安立不一致的名称。正如我们 眼前的台子,人们称它日桌子。桌子只只是是一大堆木料的组合,离开木料,请问桌子是什 么?这一大堆木料古人将它叫桌子,它便是桌子;古人将它叫椅子,它便是椅子了。可见桌 子或者椅子只是是一个假名。同样的我们说人,也是一个假名。假如古人把我们这个有情生 命叫做猪,把猪叫做人,那么现在要是不称你为猪,阁下听了,估计会生气,你居然瞧不起 我,不把我当猪看待,真是岂有此理。可见人、猪乃至世间一切都是假名安立,假名而有。法有:是指世间万物万事名称尽管假立,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由于事物除了名称之外,尚 有形成现象的种种因缘。这些因缘虽
5、无自性,但假相宛然,这因缘法的有,便是法有。金刚经对有的实质也作了深刻的说明,认为有,只只是是假有。经中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是具有生灭、造作的一切现象。如梦:梦境 虚假,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梦中人却执以为实,觉醒了才觉得可笑。诸法如梦,虚妄不实, 但世间有情无明妄想故,执以为实,智者从无明梦中觉醒,乃知诸法无实。如幻:幻,是由 幻师用幻术,幻现种种事物,如马、车、房舍、人物等,客观上尽管没有实物,但却宛然存 在我们眼前,有色可见,有声可闻,有的存在也是这样,虽空无自性,而假相宛然。如泡: 泡是水因汽体出现了,华而不实,瞬间即逝,诸法如泡,刹那生灭。如影:影是
6、阳光投射下 显现的,太阳落山影也随之消失,诸法如影但随缘现,缘散即无。如露、电:喻诸法存在的 短暂性。应作如是观,是要这样的去看待,有,的一切。与金刚经同一思想体系的维摩诘经维摩大士假示疾为大众说无常、空的道理:,是 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如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这是从色身,说明有为法的无常、空,显 示存在的虚假性。明白了有,再来说明空。通常我们以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就不是有, 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对立。但是以般若中观
7、智慧来看,空有不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所 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始谈空;由于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 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体。大智度论卷十二提出三种认识空的方法:一日分破空,二曰观空,三曰自性空。分破空:又称析空观,是通过对有的分析,由粗而细,由细而微。佛教中的有部学者,就是 使用这种方法对五蕴色身进行分析,发现了五蕴色身中我了不可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 心现象时,一直分析到物质或者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时,便提出了极微说,认为此极微法 实有,因而出现了我空法有的思想。事实上,分破空的意义是在破除人我执;至于物质现象 倘若加以分析,极微也是不能成立的。唯识二十颂就
8、曾对极微说进行了破斥,你说有不 可分的极微,请问极微是否具有体积?假如有体积,就存在东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还是能 够分析,可见极微说是不能成立的。观空:是从观想的意义上认识空。如那些修瑜伽止观的人进入止观状态时,能随著他的观想 显现种种境相。修火观,观想成就,见到处都是火;修水观,观想成就,见到处处都是水。 在现实生活中有李广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李广认石头为虎,结果能将箭射入石头中; 某先生误认弓为蛇,导致肚皮大痛三天。止观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 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 而提出万法唯识。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
9、难免落入心有境空。那么,这种空还是 不毕竟的。自性空:自性,是自己有,自己成,本来如此的意思。世间外道不熟悉诸法的缘起性,他们 在接触事物中,难免出现自性见;小乘有部尽管明白缘起,但同时也觉得诸法有自性。然以 般中观学者看,自性与缘起是不能并容的。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在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缘起是 作法,由众缘所作而成,自性乃无作,自己有,自己成,不待众缘。中观学者以为:缘起必 定无自性,这就是自性空。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从自性空的立场来说明的, 色,不是世间人所执的自性色,是因缘所生的色;空,也
10、非世人所说一无所有的顽空;或者 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个生命完全消失了,那是断见。空,乃是自性空。中论观四谛品 说: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说:因缘 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色是缘起的,色必定是无自性、空。因此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有人说:,色即是空还好懂得,空即是色这大概就说不通了,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还是 由于把空懂得为顽空,中观说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并不否定缘起的假相。中论观四谛品 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说缘起法是无自性、是空,并 不坏缘起的假相,所谓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因此,色不异空,自然空也不异 色;色即是空
11、,空自然即是色。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 观照下,得到了统一。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由于不熟悉有,对,有,的一切生起错误 的认识与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经日:色即是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 是虚幻、是无常、是无自性、是空。一个人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他还会由于有的 问题而生烦恼吗?还会为物所累吗?世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 的虚幻实质,但由于不熟悉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的事业最终都要 归于毁灭,那么生存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可言呢?因此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自己的身心为 所欲为,导致虚无主义。
12、经日:空即是色,便是对治这种邪见,说明万物虽空,但缘起 因果还在不断连续中,人生的善恶行为都是有果报的。【诸法真实相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 能够称之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能够通过空来显,或者依有来显。但实相的本身 却是非空非有的。,不生不灭、是从事物的有无来说的。不生不灭相对生灭,要明白不生不灭的含义,先得说 明生灭。生灭是有为法的特征,在三法印中有诸行无常正L是说有为法都是无常变化的。 经论中有四相说:生住异灭。从无到有曰生,生而相续曰住,新陈代谢日异,离散衰亡曰灭。 有三相
13、说:生异灭三相,是将四相中的住异二相,合为异相。的确,世间万物住的阶段也是 异的过程,住相当然能够归为异相了。四相或者三相说,都能够简括为生灭二相。关于生灭的内容,经论中说有三类:一日一期生灭,二曰刹那生灭,三曰大期生灭。一期生灭:比较容易懂得,它指有情一期生命从出离娘胎到死亡这一过程。一期生灭即有情 的生死,任何人都难免生死。因此,一期生灭关于我们大家来说,是很现实的。刹那生灭:就比较微妙了。刹那是印度人衡量时间的极短单位,也就是最短的时间。刹那生 灭是指事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生灭变化。关于我们通常人而言,刹那生灭是感受不出 来的,但事物的确在刹那中生灭。比如眼前的桌子,从崭新到败坏是在
14、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你们谁敢说这桌子有片刻不在败坏之中呢?由于倘若一秒钟不被败坏,那么二秒钟、三秒钟 乃至永远都不可能被败坏。因此孔夫子说:交臂非故。两个手臂一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 这个手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手了。西哲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大期生灭:是从我们生命的生生不已来说的。生命像一道洪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连续到无 尽的未来。人的一生在生命洪流连续的过程中,只只是是生命洪流扬起的一片浪花。浪花尽 管时起时灭,但生命洪流却在连续著,这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便是大期生灭。生灭,通常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实在的。说到生,有人以为是自生,即自己派生自己,自己规 定自己;有人以为世间一切都
15、是无因生,即偶然出现的。比如说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人类,是 偶然的;日本神户为什么会地震,是偶然的;我为什么会成为我妈妈的儿子,也是偶然的。 自生或者无因生都把生命看成是独立的、实在的,生就是生了,有实物可生,不是不生。这 样,生与不生就形成了对立,生就不是不生,不生就不是生,这也还是由于自性见的结果。以佛法来看,世间上不存在任何自生或者无因生的事物。佛法以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 灭所谓生是缘聚而生,比如桌子,是由于具备了木头、油漆、铁钉、木工等众多条件, 始有桌子的出现。同样的我们举办这个冬令营,是由于有明月居士林发心主办,有众多同学 前来听课,有应邀来讲课的各位法师,有活动场所,这些条件都具
16、足了才有冬令营。那么, 冬令营的生便是缘聚而生,由于它是取决于众多因缘的,自然不可能是自生,也不可能是无 因生。生是这样,灭又是如何呢?灭也是随缘的。前面说到的桌子,一旦油漆退了,铁钉松了,木 头旧了,构成桌子的因缘败坏了,桌子也会随之消失。然而桌子不能说自生自灭,它取决于 众多因缘,那么桌子的灭就是缘灭。冬令营也是如此,七天之后活动结束,同学们各奔前程, 法师回去,冬令营也就不存在了。然而冬令营的灭,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缘散,因此佛法 以缘散谈灭。认识到缘聚缘散的道理,你会发现所谓生灭,事实上就是不生不灭。由于从缘聚来看生,离 开了缘无法可生;从缘散来看灭,离开了缘无法可灭。就如桌子倘若离开
17、铁钉、木头、油漆、 木工,请问桌子是什么?事实上离众缘并无桌子。因此,桌子的生事实上就是不生;桌子的 灭,也只是缘散,并非完全消灭,一无所有,而离开了桌子的条件,就无法谈灭。可见桌子 的灭就是不灭。桌子如此,冬令营、房子乃至世间一切有为法,也都是这样。与生灭有关的有无也需要附带说明一下。通常总以为有是实在的有、无是实在的无,或者有 者不可无,无者不可有,因此落入有见、无见中。佛法是以生灭谈有无,以为一切法之因此 有,因此无,只是是因缘与合与离散的推移;存在与不存在,不外乎诸法缘生缘灭的现象。 从生灭看有无,使我们认识到生的拥有与灭的消失,都只是是一种假相。有,没有绝对的有、 永恒的有;无,也不
18、是实在的无。因而我们不必为有而高兴,不必为无而难过。不垢不净是从事物性?上说的。不垢不净是相对垢净,垢净是随人好恶而建立起来的一对 概念。通常我们会把自己喜欢的称之净,把自己讨厌的称之垢。基于垢净这样一个前提,因 此在每个人的世界中,就出现分别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有意思 的、没意思的并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客观上存在的,事实如此,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垢净并非在客观上真实存在。它是人为给予的,是因人而异的。就日常生活中的吃、 穿、住而论,有人喜欢吃葱蒜,视其为好东西;有人不喜欢吃,葱蒜就是不好了。服装颜色 有人以黑色、灰色为美;有人以黑色、灰色为丑。居住环境或者以城市为好地方,
19、或者以乡 下为好地方。在大智度论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女子,冤仇看了生嗔,情人看了 起爱,儿子看了起敬,鸟兽望而逃走。同是一女子,为什么大家对她的看法会如此悬殊呢? 这就说明了垢净是没有一定的。至于事物的价值,也是人给予的。比如我们眼前见到的这只碗,它能够是一文不值,也能够 值五角钱,或者五块钱,乃至五百万元。由于这只碗假如是乞丐用过的,我们就会认为它一 文不值而把它扔掉;若是一只摆在货柜上普通的碗,就会价值五角钱或者五元;假如这只碗 是二千五百年前孔夫子用过的,我们把它视为珍贵文物,那它价值五百万都不止了。从碗的 自身来看,并没有什么不一致,只是由于人们对它的好恶不一致,才有了价值上的差
20、异。又如馒头与金子,哪种更有价值?关于温饱不成问题的人们来说,当然是金子有价值。但在 特殊环境中,也可能情况就不一致了。有个故事说:有艘船遇难了,船上有贫民,也有富翁, 当他们往海里跳的时候,贫民带了馒头,而富翁带了金子。他们在水上漂流了很久,肚子都 饿了,这时候,富翁想用金子与贫民交换馒头,但贫民却不承诺。因此富翁只有抱著他的金 子饿死,而贫民吃了馒头渡过了生死难关。请问如今馒头有价值还是金子有价值呢?世间上的垢与净总是随人而异的,由于人们的观念认识不一致,此以为垢,彼以为净。美与 丑、好与坏、有价值与无价值也都是如此。客观世界中并无绝对的垢,也无绝对的净。因此, 垢即不垢,净即不净,垢净的
21、实质是不垢也不净。不增不减是从事物数量说的。不增不减相对增减,由少到多日增,由多到少日减。通常我 们以为增便是实实在在的增,减也是实实在在的减。比如有人经商发财了,他在银行的存款 猛增,因此他高兴得心花怒放,过几天生意亏损,存款减少,他为此伤心之极。然而,增减 本来就没有固定性。你瞧大海,我们在不一致的地区,每天都能看到潮涨潮落。当潮涨时,我们觉得海水多了; 潮落后,我们就觉得海水少了。从局部地区看海水的确有增有减,但从整个大海而言海水又 何曾有增减呢?又如明月居士林举办冬令营,大家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林里人员增加了, 过几日冬令营结束,诸位各奔东西,明月居士林人数又减少了。从明月居士林看,人
22、有增有 减,但从整个世界来看,依然是那些人,并无增减。在佛学讲座中,有人经常喜欢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说佛教讲轮回,过去地球上人口不足几亿, 而现在增加到几十亿,这些多出来的人毕竟从哪里来的?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也是由于孤立地 去看增减的关系。佛教讲轮回,并不局限于人类或者地球,乃是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生命 说的。今天地球上之因此人口增加,那是由于现在人类生存的环境比较优越。在地球人类增 多的同时,其他世界其他类型的生命却在减少,你没听说许多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吗?你没看 见人类社会的道德水平每况愈下吗?因此从地球上看人类有增有减,而从十方一切世界看生 命还是无增无减的。从以上众多例子来看,佛法讲增减,也
23、是不离因缘的。增是缘增而增,减是缘减而减,离开 缘是无法谈增减。既然是随缘而成,则客观上没有孤立不变的增减,那么,增减只是一种假 相。从实?上说,增减事实上就是不增不减。另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假如从真谛上看,则又不一致。前面所说的不生不 灭,是生灭宛然;不垢不净,是垢净宛然;不增不减,是增减宛然。这是从世俗中道而论。 在真谛上,生灭、垢净、增减等差别都了不可得,是为非生非灭、非垢非净、非增非减,乃 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住世间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己如上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
24、称十二处。 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 中称日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一致形式的归纳。就是说能够从五蕴看世 间,也能够从十二处、十八界看世间。五蕴已如前释。十二处中的处字是生门义,眼耳鼻舌 身意的六根,缘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是精神活动产生的门道。所谓由眼根缘色尘生眼识, 耳根缘声尘起耳识,鼻根缘香尘生鼻识,舌根缘味尘起舌识,身根缘触尘起身识,意根缘法 尘生意识。这是六根缘六尘生六识。又根尘识三与合,三各生触,由触引生受想思等心所。 人类精神主体及心理活动都是在根尘为缘中产生的。十八界中的界,是种族义。十八界是将 世间万物归为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经 人生 智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