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安全韧性城市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挑战与应对 附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docx
《迈向安全韧性城市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挑战与应对 附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向安全韧性城市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挑战与应对 附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迈向安全韧性城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挑战与应对摘要:刚性治理是我国城市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技术逻辑,在历次 危机治理与政府体制的动态调整中,这种刚性逻辑趋向强化,造成公共危机治理 体制与复杂性危机治理需求之间的失衡风险,并凸显出我国危机治理体系碎片 化、机制常态化、手段单一化等刚性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公共危机的复杂性特 征与治理的棘手性。韧性治理是对我国公共危机刚性治理限度的超越,是提升我 国城市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效能的可行路径。可以从制度、组织、技术三个层 面构建公共危机韧性治理的实现路径和治理策略。制度韧性是公共危机治理的制 度体系,体现的是以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主体所组成的协作治
2、理系统所具备的稳 定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组织韧性是政府等组织实体在结构与行动两个维度的韧 性,表征为可靠性和弹性在结构和行动中互相结合;技术韧性是刚性技术与弹性 技术的有机统一和紧密耦合,是组织韧性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与制度和组织适 配的危机治理“抓手”。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韧性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不仅关 乎我国城市治理危机治理绩效,更是走向安全韧性城市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城市安全;公共危机;治理失衡;韧性治理发展与安全是城市治理的永恒意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城市 越来越成为一个日益复杂的巨系统和生命体,成为各类风险和社会问题集中聚集 的场域,其脆弱性特征显著。随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3、、人口结构复杂化和城市功 能多元化,特大城市在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方面治理难 度不断升级。1一方面,城市治理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城市是政府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 的中心,地域、人口和资源的集中特征使其成为“黑天鹅”与“灰犀牛”等不同类型 风险交相演绎的场域。在城市研究的话语里,这些风险所具有的特征常被定义为 “VUCA,即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 波动性(Volatility),这些特性在城市治理中不断激烈、交织和烈化,形成了城 市风险治理的复杂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治理内部结构日趋“紧密”和“失活,
4、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 国内外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整合行政资源打造一整套用于控制复杂 公共事务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即通过行政流程的优化和再造、行政资源的匹配 和对接、行政部门间的联动与协同,将复杂问题化约为部门化、行政化、标准化 操作的行政问题的取向。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环境复杂性与城市治理 结构与功能的失活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和相互冲突的张力与对峙。在此过程中, 危机治理的绩效只会不断走向对立的反面,制造出更多的风险和复杂性,最终威 胁城市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本文关注我国城市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挑战及政府 应对策略,在剖析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从危机治理理论层面对当下我国城市公共 危
5、机治理的制度逻辑作出反思和重构。一、城市公共危机应对的技术治理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治理已成为我国当下城市社会治理领域决策和行政的主 导逻辑2。学界对技术治理的定义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基于政府信息化创新 的技术治理。这一路径聚焦于政府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治理流程与部门形 态的创新实践;二是作为行政技术的技术治理。这一路径强调政府行政的科学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旨在绕过政府管理中既有的深层次难题,通过行政过程、手段 和策略的复合性运用和机制创新等实现治理目的。3技术治理天然地蕴含了双 重属性:一是工具属性,通过理性化、科学化的信息技术创新亦或是行政技术达 下而上将公共危机治理制度层面和组织层
6、面不可降解的问题,化约为技术操作层 面的问题,以提升危机治理行动的灵活性,缓和危机治理体系的内在张力。同一 种治理技术同时具备刚性和弹性两种特征,需要政府在具体的危机应对任务中审 慎使用,并实现韧性的技术治理。五、结论与讨论城市安全事关国家治理的稳定大局,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作出“统筹发 展与安全”的战略部署,但如何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如何在公共危机治理的 集体行动中实现秩序与活力、刚性与弹性、稳定和灵活的兼容并存的治理模式?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引领我国城市公共危机治道变革。本文指出我国城市公共 危机应对存在“技术治理”的刚性倾向。在技术治理的刚性逻辑下,国家和政府的 危机治理行动常常将
7、危机治理事务或涉及事务相关的结构和流程视为静止的常 规治理任务,从治理资源的投入和输出,采用确定性治理模型作出预估和评测, 并试图规避任何超脱常规行政职责的例外任务,奉行“事本主义”的治理逻辑。本 文认为,刚性的“技术治理”主要带来了我国危机治理制度体系和能力的错配、组 织结构和行动缺乏弹性、技术手段僵化等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制度、 组织、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公共危机韧性治理的实现路径和治理策略。统筹发展 与安全需要韧性治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不仅关乎我国城市治理危机治理绩效, 更是走向安全韧性城市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彭 勃.基层治理创新应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J.国家治理,2021 (Z
8、4)2黄晓春,嵇 欣.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2016 (11)3渠敬东,周飞舟,应 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 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 (06)4彭勃.技术治理的限度及其转型: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社会科学,2020 (05).5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 2012 (09)6余敏江.从反应性政治到能动性政治地方政府维稳模式的逻辑演进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4).7张紧跟.从反应式治理到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危机治理转型的趋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 (05)8朱正威,吴佳
9、.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变革、挑战与研究议程J.公共管 理与政策评论,2019 (04)9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 2012 (09)10 Wildavsky A B. Searching for safetyM.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811 Hood C.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91, 69 (1)12 Peters B G.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M.Univ Pr of Kansas,
10、 200113 Boin A, Van Eeten M J G.The resilient organization 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3, 15 (3)14范如国.“全球风险社会”治理:复杂性范式与中国参与J.中国社会科 学,2017 (02);柳亦博.由“化繁为简”到“与繁共生”:复杂性社会治理的逻辑转 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 (06);李文钊,理解治理多样性:一种国家治理的 新科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 (06)15 Selznick P. Leadership in administration : A sociologi
11、cal interpretationM.Quid Pro Books, 2011.16 Nathan A J.Chinas changing of the guard :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M.Critical Readings 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BRILL, 2017.17韩博天,奥利佛麦尔敦,石磊.规划:中II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J.开 放时代,2013 (06)18托马斯,海贝勒,安晓波.导论M/俞可平,托马斯,海贝勒,安晓波,等. 中共的治理与适应:比较的视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11.19美)W理查德斯科
12、特,杰拉尔德F戴维斯.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 开放系统的视角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1-110.20美)詹姆斯汤普森.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科学基础M. 敬乂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0-72Abstract: Rigid governance is the major technical logic applied by our urban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public emergencies. In the dynamic adjustment of the previous crisis gove
13、rnance and government system, this rigid logic tends to be strengthened, making unbalanced risks between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public crisis and governance demands of complex crisis and highlighting some rigid features that the system of our countrys crisis governance has, such as the fragmentati
14、on, normalization of mechanisms, and simplification of means, which reflects profoundly the complexity of our countrys public crisis and the intractability for governance. Resilient governance transcends the rigid governance of our countrys public crisis, and it is a fea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gove
15、rnance efficiency of major public emergencies in cities of our country. The realizing path and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the resilient governance of public crisis can be constructed through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ical levels.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is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the
16、 governance of public crisis, which shows the st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ystem made up of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is the resilience in structure and a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organizational entities, whic
17、h is reflec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flexibility in structure and action. Technical resilience is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and close coupling of rigid techniques and flexible techniques, which is a specific way to realiz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and an important method of crisis go
18、vernance that adapts to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safety requir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ilient governance mechanism, 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countrys urban governance crisis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safe and resilient citi
19、es.Key words: Safety of Citics; Public Crisis; Governance Imbalance; Resilient Governance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摘要: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居 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承担了社区治理的主 要功能,但多元主体间存在着权力交织、自治权模糊、利益不协调、权责不清、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衔接 的规范体系;明确功能定位,构建边界清晰的权责体系。要在法治框架下理 顺多元主体间关系,实现社区善治。关键词:城市社
20、区;多元主体关系;法治;硬法;软法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 元。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社区研究的价值 逐渐被学者们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后,社区治理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从现有成果来看,关 于社区治理法治化的研究大多从治理的法治化目标角度展开,对多元主体间 关系的分析多侧重于冲突论的角度,往往忽视了法治的框架。在社区治理中, 借助法治的力量,从法治规范体系出发,理顺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 仍有待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实践证明,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已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流模式,社
21、区党组织、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 和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承担了社区治理的主要功能,法律、政策和软法规范共 同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法治既是社区治理 的重要目标,也是社区治理的必要手段,能够为多元主体关系的协调提供强 制性和权威性的力量。如果多元主体的关系未能纳入法制轨道,则多元利益 关系引起的纠纷可能会使社区治理陷入矛盾交织的失序状态。多元治理主体 间能否实现良性互动,直接影响着社区能否实现有效治理、达到善治的目标。 因此,用法治理顺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 新的研究角度,丰富社区治理理论,亦可以为城市社区治理各
22、主体发挥作用、 展现自身价值、实现社区善治提供思路。一、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权力交织的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三者基于权力运行而产生了两种 关系:一是街道办 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间纵向的领导关系。尽管现在的社 区治 理理念已经由管理转为治理,政 府职能从管理转为公共服务,治理模 式由政府主导型逐渐转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结合型”,但居民委员会的工 作经费、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费都来源于街道办事处,这意味着街道办事 处掌握着居民委员会的财权;同时,居民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受街道办事处的 领导,虽然其法律性质是自治性组织,很多地方街道办事处也将权力和管
23、理 职能下放,但在相关立法中,居民委员会的自治范围通常较为模糊,街道办 事处对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往往异化为干预,实践中,内容种类繁多的 社区工作仍然使得居民委员会受制于街道办事处,并带有比较浓厚的行政色 彩。二是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横向职能交叉。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 员会本来是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的两个部门,但在实践中,二者往往是分工 不分家,居民委员会主任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或者职责重复,这虽然 避免了工作中的冲突,也为党支部直接介入社区工作提供了方便,但会导致 党的事务和行政事务不分、党组织核心地位弱化、组织动员能力弱化以及贯 彻执行能力弱化等问题。(二)自治权模糊的居民委员会和
24、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存在都源于“自治”的核心理念。居民委员会 的自治地位源于法律赋予,有法人资格;业主委员会的自治权源于业主的建 筑物区分所有权,无法人资格。两者都代表业主的利益,本该是互相补充和 协作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两者关系出现了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居民委员会 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实际承担了大量基层政府的工作,其工作立场影响了 自治权的行使居民常把居民委员会误认为是政府组织,业主委员会也认 为居民委员会是代表政府对小区进行管理,不能真正依靠其达到有效自治的 目的,自己是居民选举的真正代表,应具备独立性。同时,由于两者职责分 工不明确,出现了重叠管理、无人管理、相互推诿等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迈向安全韧性城市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挑战与应对 附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关系困境及其破解的法治路径 迈向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851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