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蓝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9月份学情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知行关系是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思想,尤其儒家传统,特重知行关系的讨论,知行之 中,则一向更重行。孔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荀子曰:“知之不若行之。”许仲云总括说: “由孔子以下,所讨论知识者均着重力行,即身体力行。”宋明儒家大多主张“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虽得之,必失之”。重行在道理上跟“知之匪艰,行之维艰”的古训相连既然行比知艰难,当然要 把重点放在行上。近世多数论者继承重行的主导精神,梁漱溟、陶行知等学者,不止在理论上继
2、承重行 的传统,而且积极投入现实,教育民众,改造社会。关于知行关系的说法以知为先行为后,这是常识的看法:我们先知道一个道理,然后应当努力实行 之。朱熹多强调知行相成,“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双翼”,但若分开来说,多 半会持常识的看法,知先行后“义理不明,如何履践?如人行路,不见便如何行? ”朱熹又说:“知行常相需,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我们常常知道什么是善却不能行。知善而不能行是道德上的大弱点,因此,道德家反复强调知易行 难,要求我们知行合一。然而,在有些哲学家那里,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普遍要求,更是一种“本体论 刻画”。苏格拉底有“德性即知”的著名论断,照他的说法,没谁
3、明知一事是恶而为之。中国传统中也 有同样的提法,伊川说:“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人为不善,只为不知,知之则至之。”这种意 义上的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核心学说之一,他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旦明白了 道理,没有不行的。他又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这 些说法不只在劝勉人们言行一致或勇于实行所知的道德,而是主张:知行合一说的是知行原本就是一体 若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摘编自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材料二:王行环的微信签名是“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他说,“这种知行合一是最美科技工作者 的美之
4、所在,也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核。”在雷神山,他将这种精神发扬开来。2020年2月8日早晨6点钟,王行环接到电话,说“需要你接管雷神山医院! ”国有难,我必战。可跑到雷神山医院一看,这哪里是医院?分明是工地啊!各种施工的车辆、四处 忙碌的工人,雷神山有32个病区,当时仅有2个病区即将完工。“那个时候真不能等,一张床救一个人的命啊。”彼时,斯能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为尽快收治患 者,临危受命的王行环,创新性地提出“边建设、边培训、边治病、边研究”的策略,建好一个病区就14.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
5、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 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 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结合语境可知,单于“怒”的内容应该是“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而不是“浑邪王居西 方”,所以在“浑邪王居西方”后不能断开,排除BD。“将城河上”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将于河上城”,而且下一句“得浑邪王使”的主语也是 “大行李息”,不是“上”,所以“上”应归于前一句,排除C。故选A。【II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
6、化常识的能力。C. “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错误,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 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 溢,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 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 “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错误,对于聂壹的建议,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 见,王恢的回答是“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意思是“匈奴不断地 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
7、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也就 是说王恢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行”,经过。“自经于道树”,状语后置句,在路旁树上上吊。“相望”的 意思是“一个连着一个” “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勒”,统率。“以”,目的连词,来。“见”的意思是“显示”“显 扬” “显现”“展示”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假所采用的劝谏方 法,根据
8、“司马法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可知,主父偃先采用了引用 的方法,可概括为“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先援引司马法中的观点”等;根据“高皇帝定天 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可知,主父偃后采用了举 例的方法,可概括为“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困之事”“后举高皇帝不听劝谏而遭到平城之围的事 例”等。根据题干“以达到什么目的”的设问可知,问的是主父偃劝谏的目的。主父偃先引用的司马法中指 出“好战”与“忘战”两个方面,借此既委婉地告诉汉武帝“好战”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 “忘战”的 危险,之后又举用高皇帝刘邦执意对匈奴用兵导致被围平城一事,进一步强
9、调了 “好战”的危害。据此 可知,主父偃旨在劝谏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时应掌握好分寸,既不能“忘战”,更不能“好战”。由此, 可概括为“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以劝谏汉武帝对匈奴不应过度用兵”等。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分点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及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 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 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 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
10、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 两万名崎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崎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 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 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 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 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 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 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
11、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髅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 月,霍去病任票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 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 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思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 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 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 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
12、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 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 ”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 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黄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 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 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 ” 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 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
13、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口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
14、结合 内容简要分析。【答案】I5.A16. (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 “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 困难。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 哲
15、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 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 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 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 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
16、村村 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 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 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 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 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 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 极为重视。(三)名
17、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 ”和(2)礼记大学认为志向坚定不移,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的两句是(3)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内敛,不要自夸自大,因为“ (4)大学之道中“”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答案】.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物格而后知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伐”“矜”等。(四)课内文言知识(本题4小题,共8分)18.下列选项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
18、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文胜质则史史:虚饰在止于至善止:停止B.自胜者强强:强大跨者不行不行:不能远行C.当察乱何自起当:尝试魏王/我大瓠之种贻:赠送D.足以保四海保:保护若此则天下迨治:安定太平【答窠】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止,达到。句意:在于达到极完美的境界。B.强:刚,强。句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D.保,动词,安定。句意:便足以安定天下。故选c。A.人面不仁B.若火京始然C.吾为其无用而拍之D.故窃异室哒利其室【答案】B19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有是四端面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虽父之不慈子为之于未有世世以济潞统
19、为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有了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C.第一个“为”,介词,因为;句意: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第二个“为”,动词,做:句意: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D.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因此偷窃别人家来使自己家获利。 第二个“以”,介词,把;
20、句意: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故选Bo.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故贼人以利其身B.朝闻道,夕死可矣C.先充其家D.见贤思齐焉【答案】D就有道而正焉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大学之道,在叨明德 其坚不能自举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能力。A.句意: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利”,使动用法,使获利。句意: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B.句意:早晨得知了真理,就算是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C.句意:先要管理好自己家庭和家族。“齐”,使
21、动用法,使整齐有序。句意: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彰D.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句意:它的坚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坚”,形容词用作名词,硬度。故选D。2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请买其方百金B.以盛水浆C.客得之,以说吴王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省略句式,应为“请买其方(以)百金”。句意: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B.省略句式,应为“以(之)盛水浆”。句意:用(它)来盛水和饮
22、料。C.省略句式,应为“客得之,以(之)说吴王”。句意:游客得到药方,用(药方)游说吴王。D.状语后置句,判断句。”于乡党朋友”作“要誉”的状语,后置了; “非也”否定判断。句意: 不是因为想要在相邻朋友中博取名誉。故选D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是以伦理为核心的,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垃。从儒家伦理学来看乡土中国,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大显著的特征, 它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血脉”。“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网络,是儒家“”伦理原则的派生模式
23、。“己”或 者“自我”是差序格局的价值中心。它和“礼治秩序,一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立体空间”或者 说是“三维空间”,而不是单面或平面的机械的社会格局。而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主要特点有: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 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礼”的天下。礼维护的是君 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礼”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传 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B.克己复礼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南安市 高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月学情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