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河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能力测试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A.强化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讲授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答案】B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答案】D3、皮亚杰认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是在()A.五六岁以前B.六七岁以前C.十岁以后D.十一二岁以前【答案】C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
2、的归因是()A.任务难度太大B.努力不够C.运气不好D.能力不够【答案】B5、What is the purpose of using information gap activity()A.To prepare students for oral presentationB.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enjoyable activity based on effectivecommunicative approachesC.To ask students to listen and writeD.To make enough input【答案】B6、小斌既想得高
3、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从事智力劳动C.从事体力劳动D.接受教育【答案】A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答案】B9、由于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加工方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习惯性反应,使得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反应去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A.感觉统合B.注意转移C.记忆再现D.思维定势【答案】D10、下列哪个选项是迁移()。A.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
4、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B.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C.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答案】D11、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A.B.C.D.【答案】C1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B.教育投资C.领导者的意志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D13、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答案】D14、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
5、弗达D.温故而知新【答案】C1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答案】D16、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答案】C17、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这符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效果律C.学习律D.练习律【答案】A18、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答案】C19、直接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的
6、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的人口数量D.社会文化【答案】B20、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答案】B2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C.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D.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答案】A2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formative asse
7、ssment()A.Mainly based on testingB.Done mostly at the end of a learning periodC.Mainly for tes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D.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答案】D23、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答案】C24、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B.采取罚款解决班级卫生问题C.对小学生应多运用榜样进行教育,中学生教育可更多注重说理D.为了维护
8、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把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答案】C25、“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26、一篇课文,如果记忆 20 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次。A.20B.25C.30D.40【答案】C27、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个案研究D.经验研究【答案】B28、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
9、.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C29、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A.B.C.D.【答案】A30、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少了()。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自然消退【答案】A3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答案】A32、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C.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答案】D33、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A.是同一种活动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C
10、.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答案】D34、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这属于()A.参与式观察B.非参与式观察C.直接观察D.间接观察【答案】B35、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答案】C36、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到后进生小刚的家里家访.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王老师的这种行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延续性C.创造性D.广延性【答案】D37、小学教师用小红花小红旗的奖励方式来鼓励学生诚实助人为乐的行为,这种方法是
11、()A.实际锻炼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D3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调查法【答案】B3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D40、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开始时说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
12、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B.直接导入C.经验导入D.活动导入【答案】A41、“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种现象()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答案】A4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答案】D43、“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答案】A44、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
13、计教法之外,还包括(?)。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答案】A45、在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过程中,最需要分析的因素是()。A.学习者的性别B.学习者的家庭背景C.学习者的认知特点D.学习者的体重【答案】C4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答案】C47、“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答案】D48、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实践性【答案】C49、在
14、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答案】B50、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小琪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数学课上,她反应很快,喜欢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抢先回答,但也常常答错。(1)小琪属于何种认知风格(2)基于小琪的认知风格,你认为应如何选择适合她的教育方法【答案】(1)根据小琪
15、的课堂表现分析可知,她属于冲动型认知风格。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2)针对小琪的冲动型认知风格,老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通过专门训练以减少其冲动性;对其进行自我指导训练,减少其冲动型认知风格所犯的错误;给小琪呈现沉思型学习的榜样,让其进行练习并给予反馈。二、某学校把某年级的差生全部分到了一个班级,学生都非常不满,但该班的班主任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对他们失去信心。相反,该班主任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
16、步,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段时间后,该班的成绩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试用所学理论,论述该学校和班主任的做法。【答案】(1)该班主任的做法值得肯定。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强,好胜,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在班级管理中,该班主任能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表扬、激励为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因而该班能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取得较快进步。(2)针对该班级的特殊情况,班主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班集体才能健康地发展。三、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这都不晓得,那
17、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的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低下了头。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 分)(2)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意识问题。(10 分)【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现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而是,用随意和不耐烦的
18、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其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敢想、敢问。同时,必须尽可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3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测试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