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教案.docx





《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全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推力和拉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 的力。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2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3 .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得出来的实验结论-一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教学过程:一、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1 .推和拉物体会怎样?我们有什么感受?师演示:推开门和拉开窗户。学生感受:
2、推开 门和拉开窗户。推一名同学和拉一名同学。问: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在推、和拉这位同学后,你们看到了这位同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估计:学生结合学生移动或走动的现象分析出:是因为受到了力的缘故.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师则问: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2 .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二、通过学生的实验证明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 的力。1 .小组讨论交流:推和拉物体时你会感受到什么?2 .听讨论结果的汇报:估计1:向里推门能把门推开。估计2:向左边位窗户,能把窗户拉开。估计3:我推讲桌,推不动,因为我力气小。估计4:我拉
3、窗帘,可以把窗帘拉开。估计5:我擦地时,要推拉拖布,要用力。生:很漂亮,很薄,有裙子、短裤5、师设疑请学生讨论并说出理由。师:我今天身上穿的长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学生自由回答师:我这件衣服虽然是长袖的,但是它很薄,穿在身上也很凉爽的,也是夏天衣服。6、教师小结:夏季的衣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薄薄的、轻轻的,穿在身上很凉爽的, 也很漂亮的。7、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夏天到了、天气热了;蝉儿叫了了、荷花开了;小朋友们换上 了薄衣裳)8、思考问题:天气炎热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二、观察并描述夏季对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启发提问:1、出示图片,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师:夏天到了,小朋友很热,
4、有什么办法让他凉快?大家帮帮他?2、与学生一同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使他凉快。(二八引导讲述;1、夏天我们要穿哪些服装?2、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热了可以扇扇子,开电扇,还可以用什么办7、寻找蚂蚁的家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3、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4、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教学准备:1、搜集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2、调
5、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教学过程: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1、谈话: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 壤中究竟有那些小生物呢?介绍同学们知道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师生交流。2、课件出示土壤剖面图,观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3、总结:土壤中生活着蚯蚓、蚂蚁、田鼠等小动物。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1、交流:同学们知道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吗?师生交流。2、要观察校园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应该怎样观察?师生交流。观察前制定观察计划,划定观察区域,知道到哪里
6、观察、观察什么等。3、观察时要注意什么?教师提示观察注意事项:要注意安全,要爱护小动物等。4、实地观察校园中生活的小动物,并做好观察记录。5、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今天我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8、给小草安个家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记录。3、愿意在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教学难点: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记录。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在土壤生长的植物图片。
7、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提问:在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家在哪儿? 有校园里给它安个家吧。二、探究与发现(一)给小草安个家1、实地观察:植物生长在哪里?(1)明确任务: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出问题:观察什么?怎样以观察?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想不到的地方教师要及 时补充。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观察的是校园中的植物生长在哪里。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 式进行。注意:不了解的植物不要随意碰触、品尝,以免伤害自已;同时要爱护植物,不要 破坏植物的任何部位等。(2)实地观察:教师要眼随学生一起进行观察,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 找到的植物最多,记录
8、得最详细。20亲自种植(1)种植准备:活动前教师要选择好合适的场地。(2)交流方法:可以先让一些有经验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种植方法和经验、提问:给 小草安一个什么样的家?怎样安家?给小草安家时注意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出示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探种植方法。(3)亲自种植:活动我给小草找的家仍然采用四人小组形式,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记录。教师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 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教师要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爱护自己种植的植 物,保持卫生,在活动进行时,及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给小草找的“家”记录在科 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中。(4)展示成果: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教
9、室进行交流汇报,交流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的形式。交流时,教师适 时提出探究问题:”怎样把小草种到9、种豆子教学目标:1 .对种子的变化感兴趣,萌发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 .探索发现种子的变化以及种子变化需要的条件,学习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做观察记录 表,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盆种类相同、长势差不多的植物。一、情境与问题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在什么环境下发芽的?2、你种过植物轻型?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植物茁壮成长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种豆子。二、探究与发现(一)种豆子1、观察种子的变化。教师出示黄豆、绿豆、蚕豆、芸豆干湿
10、种子,浸泡出芽的四种豆的种子。(包括没出芽 的豆)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我这里有四种豆子,分别是黄豆、绿豆、蚕豆和芸豆, 但是这四种豆子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一些干的,一些湿的)已经发芽了 的种子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2、种豆子(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松土:用小铲把土弄松,把土块弄碎。浇水:水量要适中。浸种:在种之前,把种子在水里泡一段时间。、播种:先挖个坑,坑深浅要适当,每个坑里放两三粒种子,再盖上土。出苗:过几天后,就会出苗了。(2)学生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师:现在请你们一组为单位种豆子。(3)学生动手种植、浇水。(4)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
11、植豆子、定时浇水。师:豆子种好了之后,你们这一组就负责管好自己这一组的豆子,要定时浇水,然后记录下豆 子的生长情况。将豆苗的生长过程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 中。3、展示交流:待学生的豆苗长出后,教师找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种植过程,分享 种植方法和结果,倾听他人建议,改进种植方法,弥补自已的不足,使自己的植物能更好地 生长。(二八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1。提出问题: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提问:(1)同样的两盆植物一盆浇水,一盆不浇水,过几天后结果会怎样?(2)同样的两盆植物一盆放到阳光下,一盆放到黑暗处,过几天后结果又会怎样?2o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对水和阳光是否影响植物生长
12、进行猜测。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 呢?我们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3。你想怎样进行实验呢?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做实 验用的两盆植物要一样;第一个实验除了一盆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 第二个实验除了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阴暗处,其他条件要完全一样。4、利用多媒体祟教材中的财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整个实验的过程的视频。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讨论、交流。注意倾听,分享他人观察的结果,清楚地表述自 己的观点。6o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需要水与阳光。三、应用与拓展1o种植活动:多媒体展示种植草莓的方法和过程,小组交流的、探讨种植的方法、步骤
13、、 注意事项,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种植的方法:把松软的土壤分别放在四个花盆中;将草莓幼苗种入土壤、压 实;给正在生长的幼苗进行施肥、填土;草莓开花;长出草莓。2、课外实践:种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记录它的生长过程,不会可以画下来10、描述方向科学知识:能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科学探究:1、能用确切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能在观察比较中推理出方向的关系。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并与同学讨论和交流。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顷描述方向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如实描述被观察物体所在方向。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观点,能按
14、要求进行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会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师准备:指南针、平面图、盒子、三角板、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描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描述方向)2、多媒体出示教材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人?客人问的是什么问 题?3、怎样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二、探究与发现。(一)描述方向1、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提问:
15、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描述方向的?2、弄清描述方向的方法:(1)可借助指南针确定方向。(2)借助太阳确定方向:”早晨太阳在东方,我的左边是北,教学在我的北边。”先 确定自己的哪边是北,再确定物体在自己的什么方向。(3)描述其他物体在校园中的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教学楼在旗杆的北边。(4)从不中的角度描述方向:面对教学楼时,“教学楼在我的前面”;“大家都向后 转,又该怎样描述教学楼所在的方向呢?(教学楼在我的后面)(二)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
16、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11、确定位置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用东南西北、前后左右、远、近、排、列等词语描述自己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描述位置的活动中大胆发言,运用方向词语和远、近、排、列等词语进行描 述。2o能在描述位置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真实体验发现描述位置需要方向、距离和参照物三个要素。3o能对描述结果
17、进行猜测,并通过讨论交流和探究进行验证。4。能反思评价自己在描述位置活动中的表现,归纳出描述位置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能积极参与描述位置的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探究兴趣。2o能主动分享自己的描述方法,倾听他人的发言,吸取好的经验。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了解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需要有效地描述位置。教师准备:秒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提问:如果班级要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你准备把你的位置怎样描述给家长呢?2、如果一位同学的家长主动要求学生帮忙找位置,
18、你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给同学家长介 绍的。找学生回答。3、通过这位同学的描述,你认为他的描述是否准确?怎样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探究与发现(一)描述教室里的位置1、怎样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怎样描述才能让家长快速的找到你的位置?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位置,然后在全班交流。30老师提问:假如我是XX的家长,你应该怎样介绍你的位置?其他同学注意听他 的介绍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怎样修改?(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 是否清楚准确,对描述不到位的,要给予补充。4、讲解:什么叫参照物?说自己的位置在一个物体的什么地方,这个物体就是大参照 物。例如:一个同学说:我离门最近。”这里的门就
19、是参照物。5、什么是排?自己左右方向对齐的一行叫做排。什么叫列?自己前后方向对齐的一行叫做列。说一说,自己的座位是从前往后第几排?12、做个小导游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描述自己的位置。科学探究:3 .能运用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描述实际生活中某物体的位置。4 .能根据平面示意图选择路线,并运用实际生活中去。5 .能在探究过程中,对多种方法的描述和多种路线的选择进行比较,发现合适的表达 方法的路线。6 .能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言,与同学交流合作。科学态度:1、能对“做导游”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进行位置的描述和路线的选择。、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实验结果,乐于表达、讲
20、述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按要求进 行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运用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描述实际生活中某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1.实物:线绳。2、公园的平面图。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图片,看图,思考:小红的同学都去牡丹园了,小红怎样找到们 呢?2、小红现在在什么地方?(银杏林)3、从银杏林到牡丹园应该怎样走呢?你能帮小红找到牡丹园 呢?二、探究与发现1、做导游(一)描述牡丹园的位置(1)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平面图。提出要求:观察图片中的信息,把牡丹园的位置告 诉小红。2o提示:可以先在地图上标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冀教版 小学 科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