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2023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孟之道”就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之道,就是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我们也需 要将“孔孟之道”置入两个系统中予以考察:一是文庙祭祀系统,其中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四 配”;二是科举教育系统,其中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四书”。这两个系统相互呼应, 但有主次之分。从相互呼应看,假如认为“孔孟之道”只是孔子与孟子之道,就会忽略颜子、曾子、子思 的思想与贡献。以文庙祭祀系统补充科举教育系统,目的就是让颜子、曾子、子思能够与“孔孟之道”保 持牢固的精神联
2、系。从主次之分看,文庙祭祀系统涉及四位配享,科举教育系统涉及四本经典。以文庙祭 祀系统为辅、以科举教育系统为主,是为了让以“孔孟之道”为纲领的“四书”通过社会化的教育制度及 其考试机制得以代代相传。今天,“孔孟之道”已经成为儒学的代名词。儒学的代名词为何不是涉及颜子、二程、朱熹、王阳明 的“孔颜之道” “孔程之道” “孔朱之道” “孔王之道”,而是独独选择了“孔孟之道”呢?历史的选择 自然有其理由,这些理由有可能是:第一,从先秦儒学传播过程看。孔子传给颜子,颜子传给曾子,曾子传给子思,子思传给孟子,到孟 子这里绝传。如果讲一头一尾,就是从孔子开始、到孟子终结,所以将孔子与孟子连在一块,有了 “
3、孔孟 之道”的说法。第二,从儒家道统的以心传心看。孟子末章讲“见而知之” “闻而知之”。唯有圣人能够闻而知 之,闻而知之尧舜之道的是汤、文王、孔子,闻而知之就是以心传心。孔子之后有颜子,有曾子,有子 思。他们见过孔子,所以是见而知之者。孟子说:“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 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孟子尽心下)孟子没有见过 孔子,属于闻而知之者。基于以心传心,将孔子与孟子连在一块而形成“孔孟之道”,这是一种体例,而 且是一种大体例。第三,从“四书”作者的确切程度看。颜子没有作品,或者说没有留下作品。所谓大学代表曾子 的思想、中庸代表子思
4、的思想,历来存有异议。从司马迁开始,有了子思写中庸之说(史记孔 子世家);曾子写大学之说,肇始于二程,定调于朱熹(大学章句经一章)。这两个说法都是慢 慢形成的,但有人提出了异议。论语代表孔子的思想,孟子代表孟子的思想,古已有之,毫无疑 义。从这个角度看,将孔子与孟子连在一块而形成“孔孟之道”,可谓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孔孟之道”最大的精神内涵是内在超越,内在超越是相对外在超越而言的。外在超越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依靠宗教信仰,这是一种高阶位的外在超越;第二种是依靠物质财富,这是一种低阶位的外在超 越。依靠宗教的高阶位的外在超越,是神文;依靠物质的低阶位的外在超越,是物文。“孔孟之道”是真 实的
5、内在超越,代表了人文的方向,这种人文主义通过道德理想主义与文化守成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得以实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 数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效绛、安邑,又为陶启两道,几 尽故宋,卫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君之熟计而无行危也。”穰侯 日:“善。”乃罢梁围。(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有删改) 注华,华阳。芒卯,魏将。大梁,魏国都城。须贾,魏大夫。穰侯,秦国国相,当时任秦军主帅。 陶,穰侯的封邑。效,献,呈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挟楚/赵
6、之兵以复/攻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勿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 B.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勿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 C.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勿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 D.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勿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B. “此言幸之不可数也”与“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C “知者不
7、然”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含义相同。D.轻信,文中指轻视、轻易甩开;现在指轻易相信,如“轻信谣言”。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在华阳击败了魏军,魏将芒卯战败后逃走了,秦国进军围困魏国都城大梁,在这危急关头,须贾 为挽救魏国而去游说秦国相国穰侯。B.须贾先向穰侯转述魏国大臣父兄的意见,他们有感于赵国、燕国不割地而宋国、中山国割地导致的不 同结局,劝魏王不要在胁迫下割地求和。C.须贾又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指出秦军进犯有三十万人把守而城墙高达十丈高的城市,要取胜是不 可能的,最终会出现前功尽弃的结果。D.须贾给穰侯提建议说,要趁魏国急于解除围
8、困而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的机会拉拢魏国, 让魏国与楚国、赵国自相残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以为燕、赵可法,夫秦何厌之有哉!(2)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答案】10.C11. B 12. D13. (1)我认为燕国、赵国可以效法,那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2)楚国、赵国对于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很恼怒,一定争相服事秦国,合纵从此被拆散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国携同楚国、赵国的军队再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耍救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 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要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
9、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复攻”,是偏正关系的短语,“复”是“攻”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B;“不然”是表示假设的情况,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B. “含义相同”错误。“幸”:上天的宠幸,幸运。句意: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屡次降临。/ “幸”:宠幸,迷恋。句意:不迷恋女色。可见,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C.正确。“知”:通“智”,智慧、聪明。句意:聪明人却不这么看。/ “知”:通“智”,聪明。句 意: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可见,两句中的“知”含义相同。D.正确。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
10、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让魏国与楚国、赵国自相残杀”错误。从“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而君后 择焉”可知,应该是让楚国、赵国和魏国争相服事秦国,这样合纵就被拆散了,而秦国就可以从楚、赵、 魏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法”,名词动用,效法;“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厌,通朦满足。(2) “怒,对恼怒,为恼怒;“先己”,“先(于)己”的省略句;“讲”,与秦讲和;“事”,服事,侍奉;“从”,通“纵”,合纵;“是以,宾语前置,“以是”,从此;“散”,被拆 散。参考译文:秦国在华阳战败魏国,赶
11、跑了魏将芒卯,又包围了魏都大梁。大夫须贾替魏国对秦穰侯说:“我听 说,魏国的大臣和王公贵族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进攻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下了赵都邯 郸,赵国坚持不割地,而邯郸又回归赵国。齐国攻打燕国,杀了相国子之,攻陷燕国故都蓟城,燕国坚持 不割地妥协,而旧都蓟城又回归燕国。燕、赵两国之所以能保全国土、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而土地没有并入 其它诸侯,是因为他们能忍辱负重,所以又收复了失地。宋国和中山国几次遭到攻伐,几次割地求和,可 接着就被灭亡。我认为燕国、赵国可以效法,那秦国的贪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又赶走了芒卯,攻 进了北地,这不只是要进攻大梁,而且也是要胁迫大王多割让土地,大王一
12、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避开楚 国、赵国去讲和,楚国、赵国恼怒而同大王争着服事秦国,秦国一定会接受他们。秦国携同楚国、赵国的 军队再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救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 要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 事。周书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屡次降临。战胜而割得八县土地,这 不是由于兵力精锐,也不是由于计谋的精细,是上天的宠幸太多了。现在又打败了芒卯,进入了北地,围 攻大梁,因此认为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聪明人却不这么看。臣下听说魏国召集它近百个县的所有精兵, 来留守戍卫大梁,臣
13、下认为有不下三十万人。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高的城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 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轻率背离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切高的城墙,去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 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的时候到现在,不曾有过。进攻了却不能攻克,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陶邑 一定会被灭掉,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刚刚有所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一些土地收拢魏国。希望您 趁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得土地的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 割让土地来讲和,(魏国)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想得到的。楚国、赵国对于魏国先于自己与 秦讲和很恼怒,一定争相服事秦国。合纵从此被拆散了,而
14、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地选 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不用出兵而魏国就献上绛、安邑,又替陶邑开辟了 两条道路,(您)几乎尽得了昔日宋国之地,随即卫国必定会献出单父。秦国军队不受损失,而您就控制了 这些地方,想求得的东西什么没得到呢?想要做的什么没做到呢?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冒险。”穰侯 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包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即事文天样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注公元1276年(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
15、又一度被谣言诬陷。而为了表明 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诗。灵均,这里指屈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中的“端午”;上句点明时间;下句写有人赠艾草,但没有交代是谁。B. “故人”与“新知”相对,颔联写故去的人已不可见,而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C.颈联中“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形容为国尽忠的人,让人联想到“留取丹心照汗青”。D.尾联借景抒情,诗人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但是三湘被辽海阻隔而太过遥远。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4.D15.欢欣愉悦之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时光易逝的伤感之情。丹心爱国的赤子之情。面对谣言的愤
16、懑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 “诗人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错误,尾联的意思是我想要跟随屈原的脚步,自沉于汨罗江中,却隔 着茫茫大海,而不是“得到希望”。选择D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点明端午佳节的民间 习俗之赠艾、悬艾。一枝艾草给诗人的艰苦生活带来了一些快乐的节日气氛,表现了作者的欢欣愉悦之情。但同时又让他感到了加倍的孤独。诗的颔联“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故去的人不可能再见面了,新知音尚在万里之外。由于国难当 头,颠沛辗转,老朋友大
17、多故去,不能再见,新知音尚在万里之外,自己的一举一动难以为人所知。表达 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的颈联“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己经白发苍苍。诗人向普天 下的人表明心志。他要一如既往地热爱、忠于自己的祖国,哪怕是处境艰危,鬓发斑白,也要始终不渝, 坚定不移。陈词慷慨,字字铿锵,如同人生宣言,惊心动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伤感之情,也反映 了作者丹心爱国的赤子之情。尾联与开头两句遥相呼应,前一句“我欲从灵均”,是就“丹心照夙昔”作补充,进一步说明自己要以屈 原为楷模,坚持独立不迁的操守,纵然是以身殉国也在所不辞。后一句“三湘隔辽海”则表明诗人欲从屈 原以死明志
18、而暂不能从的矛盾心理。此联表明作者面对谣言的愤懑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人生短促,人很渺小”感慨的两句是“,(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峰回路转的两句是“, (3)锦瑟中,李商隐擅长借用典故传说来寄托情思,如“” 一句化用了庄子的典故,如“” 一句借用了鲸人的传说。【答案】.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蜉蟾” “粟” “萦” “晓” “珠”。三、语言文
19、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维护科普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尊重科学事实,是开展一切科普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单一刻板、式的科普固然不受欢迎,但如果为了迎合流量而失真夺大的“速食科普危害更大。尤其在健康 医疗、食品安全等话题上,科普的趣味性首先应为准确性服务。不够严谨的科普,恰如一样美好 而虚幻,甚至可能误导人们,使原本的科学传播舞台让位于一些“科学流言”。有位多年从事科普的科学家说:“我去讲课,满头白发的院士们“直勾勾地”听,因为他们对自己专 业之外的东西也很感兴趣。”在学科交叉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体认知是有限的,只有认识到科普对象的 广
20、泛性和多样性,分清楚做的科普到底给谁看,才能,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语言风格、表达范 式,做出特色,提升效果。科学普及充满创造性,需要把艰深的知识用 的方式讲出来。科研人员是科普传播链条里重 要,擅长科普的科研人员不仅能帮助受众培植创新思维能力往往还能生动地传播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为 此,从机制上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普热情,从方法上引导科研人员掌握科普技巧,是科技界需要努力的目 标。1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剧词语不得到变原意。18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
21、,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B.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C.我们的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的事物。D.阅读小说祝福不仅要关注祥林嫂这个人物,还要关注一些“次要人物”。【答案】17 .照本宣科 空中楼阁 有的放矢 深入浅出18.示例:科研人员是科普传播链条里重要 一环,擅长科普的科研人员不仅能生动地传播最基本的科学事 实,往往还能帮助受众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单一刻板”强调科普宣传的死板,不生动,可用“照本宣科”。照本宣科:意思是照着本子念条 文;形
22、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处,此处是比喻,“美好而虚幻”形容科普只重趣味性,而忽略知识性,不严谨,可用“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处,语境强调科普的目的性、针对性,可用“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 目标明确。处,语境指用生动的形式把艰深的知识讲出来,可用“深入浅出”。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 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科研人员是科普传播链条里重要”缺宾语,在句尾加上“的一环”;二是语序不当,“不仅还”是递进连
23、词,所连接的两个句子语序不当,“帮助受众培植创新思维能 力”层次更高,分句顺序应该调换。【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项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都表示特殊含义。A.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引号表示引用;D.引号表示强调。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露并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它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但它o在0以上,空气因冷 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在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 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 上,这些多余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青海省 海东市高三 上学 12 第一次 模拟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