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题 专练.docx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题 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题 专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题专练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 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 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 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 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 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 功,文侯示之谤书一
2、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 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 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 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 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
3、:“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 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 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佛为怨,今公用兵无功, 公必穷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寿对日:“公不论兵,必大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 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 上门来。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本来安逸轻敌的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 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 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t出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2)今王诚欲致土
4、,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14 .孙子兵法日:“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 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 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日:“燕者 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日:“君侯何不快甚也? ”文信侯日:“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 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日:“臣行之。”文信 君叱去日:“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甘罗日:“夫项橐生七 岁而为孔子
5、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日:“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唐日:“武安君战胜攻取, 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日:“卿 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 ”日:“知之。” ”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 专? ”日:“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日:“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 ” 日:“知之。”甘罗日:“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 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日:“请因孺子而行! ”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 侯日: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
6、入秦与? ”曰:“闻 之。” “闻张唐之相燕与? ”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 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 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应五城以广河间请 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 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
7、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 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庶子,战国时指年轻的家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B.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 此称之。C.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 意思相同。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 的尊敬。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
8、子丹入秦 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 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 的建议。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 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被文应侯绞死的结局为警示,最后成功说服 张唐。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 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 即答应。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2)应侯之用秦也,孰
9、与文信侯专?17 .甘罗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版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武王谓甘茂日:“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 ” 甘茂对日:“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日:“子归告王日: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 寿归以告王,干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干问其故。对日:“宜阳,大县 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 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 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
10、羊反而语 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日: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 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日:“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日: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日: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日: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 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人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 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日:“寡人不听 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
11、,王将 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日:“息壤在彼。”王日:“有之。”因悉 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 茂日:”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便为怨,今公用兵无功, 公必宏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向寿对日:“公不论兵,必大 困。”甘茂日:“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 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 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 阳拔。(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注】公中:即韩相公仲佣,“中”通“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臣贤不及曾子/而
12、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 适三人/王臣为恐臣之投杼也B.今臣贤不及曾子/而干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 三人/王臣/恐为臣之投杼也C.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适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D.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子曾之母也/疑臣者不三适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羁旅”,意为长期寄居他乡,在文中指甘茂离开家乡来到秦国做 官。B. “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 较强的约束力。C. “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
13、 “穷”含义不同。D.“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是 春秋战国时的军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凯镜周王室,与过秦论 中所说惠文、武、昭襄东“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证。B.甘茂认为宜阳虽然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实力雄厚,何 况秦王要跋涉千里去进攻,要攻占宜阳实属不易。C.宜阳久攻不下,而且愕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导 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准备停止进攻。D.进攻宜阳时,秦国士兵士气低落,属下左成劝告甘茂要振作建功, 向寿则建议甘茂研究军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13 .把文中画
14、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归告王日:“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2)甘茂对日:“息壤在彼。”王日:“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 茂攻之。14 .甘茂在帮助秦国的过程中遭遇多种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的呢?请简要概括。(3分)15 .【参考答案】C.【解析】“王之信臣”是一个短语,“信臣”不能断开;“疑臣者” 作句子”不适三人”的主语,不宜断开;“王为臣之投杆也”作“恐的 宾语,“王为”不能断开。)11. C.【解析】“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 “含义相同,指在困顿的处境中。12. C.【解析】宜阳久攻不下,而樽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一致,反
15、 对甘茂攻打宜阳。13【.参考答案】(1)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巳同意我的约定。 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当。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劳全归于您。【解析】“听”、“以为”,一点1分,句意2分。(2)甘茂回答武王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里!武“王也说:”是 啊!千”是调动全部兵力,又让甘茂继续进攻。【解析】“对“悉”,一点1分,句意2 分。14【参考答案】(1)制定联魏攻韩的计策,为秦国获取利益。(2)审 时度势,制定盟约,防止秦武王反悔。(3)顶住压力,重赏士兵,振奋士 气,攻取宜阳。【解析】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每点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 给分。【参考译文】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
16、三川,我死后就可以永垂不巧 了。“甘茂说:”我要求出使魏国,与他们相约共同攻打韩国。”于是, 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甘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您 回去告诉武干.,说: 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干暂时不要进攻韩 国。,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 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为什么暂时 不进攻韩国?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郡间的财 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 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难了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 僚。椁里子和公孙大爽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
17、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 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从前,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姓同 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 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 说: 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 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 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仓皇逃跑 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怀 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 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 逃跑的。“武王说:“
18、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 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于 是椁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恰当,武王打算听信 他们的意见了,因而特别召回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对武王说:”息 壤的盟誓就摆在那里! “武王也说:”是啊! ”于是调动全部兵力,支持 甘茂继续进攻。宜阳没有攻下,秦兵已死伤甚众,甘茂准备停战。楚人左 成对甘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椁里疾、公孙衍二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 相公仲佣结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战功,就会走投无路了。您不如继续攻打 宜阳,攻下了宜阳,那就建立了大功。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连续三次擂 鼓进军,但士兵仍然不前进
19、。秦国右将军向寿说:“您如果不研究军事和 兵法,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是一个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 上了秦国左承相的人。现在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公孙衍、椁里疾百般 阻挠,国外有韩相国公仲佣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这是我的末日到了! 明天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 宜阳便被攻下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 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
20、蟆辕、维氏之口,当屯留之道, 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 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 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 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 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 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 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 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21、得其财, 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 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令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 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 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 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
22、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 天下之所不欲/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 “当屯留之道”的“当”是“挡住,占据”之意,与谏太宗 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意思不同。B. “以因于齐、赵”的“因”是“依靠”的意思,与烛之武退 秦师中的“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用法和意义相同。C. “以
23、临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 周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D. “九鼎”,象征国家政权。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 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12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张仪主张“伐韩”,因 为他认为如果出去攻打戎狄,就离开周王畿太远了,不值得。B.从立论角度看,两人论辩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名” “实”二字,既要为秦谋得实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C.秦惠王最终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并派兵攻打蜀国取得成功。蜀国归附了秦国,秦国变得更加强大。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论辨语言构成,文字较为干净、洗炼,且结
24、构精巧、绵密、完整。在叙述中作者并未显露主观的褒贬、抑扬等态度, 但作者的倾向性又融于其中。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2)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 彼已服矣。14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云:“司马错建议伐蜀,句句驳倒张仪。” 请简要概括司马错主张伐蜀、反对伐韩的理由。(3分)【答案】10. D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虚词、短语、排偶 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子结构来断。本句应是“今攻韩劫 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 欲,危!”11. C据文意可知,“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策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出自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题 专练 高考 文言文 复习 备考 出自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