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职业技术大学《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指导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XX职业技术大学《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职业技术大学《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指导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职业技术大学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指导书一、课程性质本大纲是面对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开设的专业课,是物流管理专业课 程体系中实际动手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 握和理解以及对实际操作过程所碰到的问题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一 门实训课程。本专业实验实训课为独立设置课程,总课时为64学时,其中 实验实训课为16学时。本大纲立足于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运输学环节的总体内容,结合学 院开设的各门理论课知识,针对现代社会对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进行实际技术能力的操作演练,增强现代物流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 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二、课程目标1、了解运输、运输业及运输管理的基本常
2、识;2、掌握现代物流运输基本技术、现代物流运输形式;3、学会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输中的应用。4、利用实验室配置的计算机系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训 练,学生通过在物流模拟实验室的学习、操作,最大限度地了解熟悉企业 物流操作的实景,提高学生企业物流操作模拟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 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三、实训内容及时间安排以一小组为单位成立一个运输公司(10个小组为10个公司),模拟一个运输企业开展其运输业务,完成:实验一:各类货物运输管理方法(第1、2、3、4小组,每个小组6人)1、实验目的(1)了解各类货物运输的特点,包括货源的不确定、组织工作的复杂 性等;(2)熟悉各类货物运输的组织系
3、统,包括各类货源市场的调查、组织 方法等;(3)掌握各类货物运输的基本技术,包括单一装载条件的车辆集装技 术、两种装载条件下的车辆集装技术等。2、预习要求(1)查找“各类货物运输”相关内容,做好理论准备;(2)拟定“各类货物运输实训”的方法及步骤;3、实训程序(1)建立各类货物运输系统,了解各类货物运输的特点,如货物流量、 货物数量、货物流向、货物运输成本、货物运输的品种等;(2)建立各类货物运输的组织系统,熟悉各类货物货源的市场调查、 组织方法;(3)掌握各类货物运输的基本技术,包括单一装载条件的车辆集装技 术、两种装载条件下的车辆集装技术。各类货物运输管理方法实训课题1:整车运输管理方法(
4、第1小组)实训课题2:零担货物运输管理方法(第2小组)实训课题3:集装箱运输管理方法(第3小组)实训课题4:特殊货物运输管理方法(第4小组)实验二:公路运输(第5小组,6人)1、实验目的(1)了解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当中运费相关信息,知道公路货物运输 运费的计算要求,清楚公路货物运输运费的计算程序,会根据公路运输业 务计算运费。(2)通过对公路成本模拟计算的实验应用,掌握运输实际业务流程中 对各种单据的应用。2、预习要求(1)查找“公路运输系统”相关内容,做好理论准备;(2)拟定“公路运输系统”实验方法及步骤;3、实训程序(1)构建公路运输系统,了解公路运输的基本特征,如其快速、灵活、 方便、货
5、物破损率低等优点,运输能力小、运输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 缺点;(2)模拟公路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熟悉公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 路标、交通信号;汽车、汽车站等基本条件;(3)建立公路运输的发展系统,掌握公路运输现状(服务方式多样化、 运输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单车化)、发展趋势(高速公路运输、跨 国公路运输、不同运输方式的交叉)(4)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公路通行能力,掌握基本通行能力、允许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等相关的知识,掌握公路运输的成本核算能力。公路运输业务运作方法实训课题1受理托运。规划公路运输最优路线。实训课题2 车辆计划与调度。提高运载工具使用效率。实训课题3货物交接实训课题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输管理实务 XX 职业技术 大学 运输 管理 实务 指导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