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并不是说我们不准备写精英和经典的思想史,我只是说要注意思想家的知识、思想与信 仰背景有些什么,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过去的思想史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或经典的思想史,可是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生活的实际的世界中,还有一种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作为底 色或基石而存在,这种一般的知识、思想与信仰真正地在人们判断、解释、处理面前世界中起着 作用,因此,似乎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 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
2、程,因此它也应 当在思想史的视野中。所谓“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描述的并不完全是“小传统”,这里,我特别希望读者不 要用“大传统”与“小传统”这两个可以二元对立的词语来划分思想史的叙述对象,也不要用所 谓的“民间思想”或“民众思想”来理解我所说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因为我所说的“一 般知识与思想”,是指的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对宇宙间现象 与事物的解释,这不是天才智慧的萌发,也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也不是最底层的无知识人 的所谓“集体意识”,而是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知识和思想,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知识与 思想,这些知识与思想通过最基本的教育构成人们的
3、文化底色,它一方面背靠人们不言而喻的终 极的依据和假设,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理解,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解释与操作的作用,作为 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摘编自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材料二:日常与历史记载是“八字不合”的。传统的历史记 载倾向于记录那些不同寻常的突发事件和重大转折,比如“崔杼弑其君”,以及大人物的重要言 行,比如“唐太宗君臣论治”。普通人喝酒唱歌属于日常,而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 就属于由外交活动引发的政治事件,因为这关乎国家体面,甚至秦赵两国关系的走向。而永和九 年春那一场曲水流觞的兰亭盛会,则因王羲之的绝妙书法被赋予了崇高的美学和文学意义而得以 流传。传统历史记载中,如
4、果没有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加持,“日常”是看不见的。“日常”就 像阳光、空气和水,它与生命同在,却与历史记载求新、求异的传统追求相左。一个时代一般性 的思想状况一一大多数人想什么、信什么,基本是缺失的。记录者之所以忽略日常,是因为那是 家喻户晓的,不认为有说明、记录的必要C可是对现代读者来说,古人的“不言而喻”却早已变 得完全陌生,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才能弄清楚的。“日常生活”是所有日常中最寻常、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是“生活的日 常”,即所谓“寻常日用”,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在“生活的日常中,我们关心 古人物质条件和生活习俗的演变,关注变化的实相与原因一一刘伶千杯不醉
5、”,李白“斗酒诗限的格局,寻求更具意义的人生。”新民晚报上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如此评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看了以上材料,对“青年参与时代”,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知?请结合 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和解析15.【答案】D、B、C、【解析】(1)D. “完全没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思想”,材料二的表达是“大多数人想什么、 信什么,基本是缺失的”。故选Do(2) B. “更有理性因而更清晰、更先进的思想”错误,材料一表述是“这些知识与思想通过最基 本的教育构成人们的文化底色,它一方面背靠人们不
6、言而喻的终极的依据和假设,建立起一整套 有效的理解,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解释与操作的作用,作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不 言而喻”说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含混的特点。故选B。(3) A.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意思是: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 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B.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 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C.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意思是:我认为粮食和布匹都是很难得的东西,如果使用不加节制, 那么没有道理不会匮乏。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思
7、想状态,对民众有训诫、警示作用。D.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的意思是: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ABD三项,是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智与识,非日常,是精英的知识、思想与信仰。故选C。(4)材料一相关表述是“因为我所说的一般知识与思想,是指的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 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对宇宙间现象与事物的解释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知识与思想, 这些知识与思想通过最基本的教育构成人们的文化底色”。材料强调了 “一般知识与思想” 对普通民众的意义。首先,“亲民”是要亲近民众,根据材料内容“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解释与操作的作用,作 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可知,“一般知识、思想与
8、信仰”切实地影响和指导着民众的生活, 因此,“亲民”“走群众路线”就是走进百姓,了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等,这样才能贴 近民心,了解民意。其次,根据“可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人们生活的实际的世界中因此,似乎在精英和经典的思 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可知I,所谓的精英思想一直与民众之间有距离,这不值得提倡。“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才是合乎百姓需求的思想,这种思想是 建立在了解民众的基础之上,因此才能从思想和观念上贴近民众,进而在信仰上引领民众,这也 是“亲民”和我们党群众路线的要求与意义。(5)首先,根据“我们关注人的生命轨迹,对同样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古代的
9、人们投注理解 与同情”可以得出: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同情古代的人们,从而更清晰透彻地明白个体命 运与时代、社会的关系。其次,根据“尽管我们每天会在发达的网络平台上看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消息在自己欲望的 驱使之下,有海量信息供给的当下,我们更可能是史上最知情的群体”得出:能让人们更全面地 审视自己的生活处境与生命状态,从而更为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生活、生命的状况与水平。答案:(1) D(2) B(3) C(4)“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切实地影响和指导着民众的生活,只有走近百姓,了解民众的 所思所想,所需所急,才能真正近民心,知民意;也只有合乎百姓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 才能真正发动群众,引领
10、群众,向上发展向前进。精英思想太高深,离民众太远,只有从思想、 观念上贴近民众,才能在信仰上引领民众,才能具备圣人之德、党的先进性。(5)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同情古代的人们,从而更清晰透彻地明白个体命运与时代、社会的 关系。(理解人一一真真切切的人)能让人们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处境与生命状态,从而更为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生活、生 命的状况与水平。(评估自己)(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 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 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
11、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 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延伸。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 分析、概括。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69.【答案】A、B、【解析】(1) A. “是因为战争并没有打断他正常的人生进程,他现在很幸福”错误,佐敦不愿面 对过去,
12、是因为战争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2) B. “他瞧不起佐敦”错误,约翰的优越感来自自己是参加过“正义战争”的正义战士,而佐 敦这样的战俘不在其列。(3)结合“您是最幸福的。托尼这样夸奖过他” “何谓幸福?多琳和孩子们的幸福就是他自 己的。他很幸运,多琳给了他一个稳定的港湾,稳定得足以让他放心锚定自己”可知,战争的胜 利与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值得“庆祝”,但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付出“惨烈”代价的基础上的。 结合“可在佐敦心底的某个角落,总会出现那天黄昏的海一一金黄的海面上漂浮着真正的鲜血, 他的战友正在海水中挣扎着死去;有时候,他会看到自己的脸”“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想安静 待着,不想见从
13、前的难友,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可知,同时对于像佐敦这样的二战幸存 老兵而言,战争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他并不想记着那些经历。结合“可是,在和平 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以为这世界的和平是天然的,就跟空气和阳光一样,是永在的事物。不 会再有那样的战争了。儿媳们说,你们尽管放心,可怕的二战已经结束了可知,但是“纪 念”可以警示人们不忘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这种矛盾揭露了佐敦内心的痛苦与迷茫。(4)结合“佐敦已经八十八岁了,但还有头发,听力没衰退,思路也清晰,脚步依然矫健”可知, 小说以简洁的语言,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全方位展现了小说人物“二战老兵佐敦”的经历和思 想状态。片段式的回忆,
14、“回国后的生活与另一名二战老兵约翰的争论”“里斯本丸沉船事 件”“妻子儿媳的祈祷”等穿插在现实生活中,逐渐组合成佐敦完整的心灵世界。结合“是庆祝 还是纪念?他凝视这两个单词,越发不懂这信在说什么。那一刻,他想到了约翰”可知,在现实 与回忆交织中推进故事,这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呈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远伤害,并 展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结合“多琳睡着了,头靠在他胳膊上。佐敦努力调匀呼 吸,听着多琳轻轻的鼾声,忍住了眼泪”可知,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细节符合生活常识,也 符合心理真实,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答案:(1) A(2) B(3)战争的胜利与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值得“
15、庆祝”,但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付出“惨烈”代 价的基础上的。同时对于像佐敦这样的二战幸存老兵而言,战争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灵创 伤,他并不想记着那些经历。但是“纪念”可以警示人们不忘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这种 矛盾揭露了佐敦内心的痛苦与迷茫。(4)小说以简洁的语言,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全方位展现了小说人物“二战老兵佐敦”的经 历和思想状态。片段式的回忆,“回国后的生活”“与另一名二战老兵约翰的争论”“里斯本 丸沉船事件” “妻子儿媳的祈祷”等穿插在现实生活中,逐渐组合成佐敦完整的心灵世界。在 现实与回忆交织中推进故事,这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呈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深远伤害, 并展现了普通
16、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小说运用大量细节描写,细节符合生活常识,也符 合心理真实,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和感染力。(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 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 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 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可以依据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17、、神态表情和行为动 作的刻画、环境描写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014,【答案】B、C、C、【解析】(1) “务”的宾语是“养民丰财”,要连在一起,排除AD; “无灾而民命尽”与“无 为而国财空”句式对称,前后断开,排除C。译文:现在四周边境安宁,应当与民休养生息,积 蓄财富。
18、而陛下更加奢侈,欲望无穷,没有发生灾荒而百姓已经精疲力尽,还没有什么作为而国 库已经空虚,我私下感到很痛心。故选:Bo(2) C 文中的节是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有误,文中的“节”是征调兵将、更换长官的凭 证,“苏武持汉节牧羊”中“节”才是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故选:Co(3) C. “更换吴国原来的官员”分析有误,原文为“吴牧、守已下皆不更易”,吴国原来州牧、 太守以下的官吏都未被更换。故选:Co(4)率:大都;隐:使动,使隐蔽使潜藏埋没;病:害,损害;蠹:损害。译文: 此外您身边的臣子,大多没有什么才能,他们结成帮派,互相扶植,陷害忠良,埋没贤才,这些 都是些损政害民的人。阙失:过失、错误;迂
19、视:迎面直视;罔:无、没有。译文:宴会结束后,黄门郎各自上奏汇 报群臣的过失,(包括)迎面直视(孙皓)或说错了话,没有不检举揭发的。(5)晋武帝问的是孙皓灭亡的原因。由原文“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而更穷奢极欲”等可知, 孙皓奢侈无度(或“穷奢极欲”);由原文“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 皆蠹政病民者也”可知,孙皓任用奸佞,任人不当,忠奸不分;由原文“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 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 “大开苑囿,起土山、 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可知,孙皓劳役百姓(或“劳民伤财”);由原文“宴罢 之后,各奏其阙失,迂视谬言,罔有
20、不举,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录为罪。或剥人面,或凿人眼。 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可知,孙皓滥用刑罚(或“暴虐无道”)。答案:(1) B(2) C(3) C(4)此外您身边的臣子,大多没有什么才能,他们结成帮派,互相扶植,陷害忠良,埋没贤才, 这些都是些损政害民的人。宴会结束后,黄门郎各自上奏汇报群臣的过失,(包括)迎面直视(孙皓)或说错了话,没有 不检举揭发的。(5)奢侈无度(或“穷奢极欲”);任人不当(或“害忠任佞”);劳役百姓(或“劳民 伤财”);滥用刑罚(或“暴虐无道”)。(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
21、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22、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口,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B、【解析
23、】(1) B. “鸟儿的离群单飞”于文无据。这句诗借天上飞鸟的轻快迅疾反衬自己的迟缓老 迈,表达了作者无法像鸟儿一样飞回故乡的愁绪。故选B。(2)由“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可知,两首诗都是诗人客居他 乡之作,都能表达诗人漂泊羁旅、身心俱疲的离别思乡之情。不同点:杜甫诗诗作于宝应元年,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首句写秋景,点明时 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 者对动乱的厌烦。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诗歌第五 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
24、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诗歌 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 城呢。“凉风万里”暗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情。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远 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而由杜牧诗中的“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可知,诗首先写微风吹过黄叶飘落,万物才惊觉秋 天已经来了的现状,进而引出“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的浓重的离愁乡思;“不及孺溪叟, 身闲长自由”意思是还不如解溪边的垂钓的老翁,只能羡慕别人的自由和悠闲,由此可知诗人对 自由清闲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也隐隐流露出得遇明君、施展抱负的愿望。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浙江省 联谊 学校 月考 语文试卷 11 月份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9120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