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一、积累运用默写I、【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1题按要求填空。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I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 的句子是“ , 。3、【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1题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4、【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2题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 是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 一语
2、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C.撼树蜉螳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D.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5、【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3题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o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示例二:论证不够充分。第段紧承第段“事实的论据含义”并对其进一步阐释,运用类比论 证和比喻论证,把事情比作自生的树,突出其处于动态变化中,把事实比作不变的木材,突出其 处于静态的不变中。再进一步把从事情中选择、截取事实,为某种看法提供证据,类比为到树林 中伐下合适的树,截成需要的立柱等。虽说抓准了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但
3、对成为“证据”的 事实的目的性强调不够,止于类比,深入分析阐释还不够,因此我认为论证不够充分。(5)本文首先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银元不同判断的现象,引出“事实与价值”是否需要区分这一论 题。然后运用类比、比喻论证,比较“事情”和“事实”的区别,阐明事实截取于事情之中,但 角度等不同,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以法庭、科研与FI常生活对事实要求的区 别,论述“通常”情况下,事实与价值连在一起,进而强调法庭和科研是只陈述事实和专注于事 实的。最后得出并没有事实和价值两个世界,不过有时为了特定的目的,需要事实和价值相分离 这一结论。7、【答案】(1)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比喻以及想象的手
4、法的运用,描绘了一幅生动活 泼、自在惬意的群鸟图。用“走走停停,一缩一缩”“踱步”描摹小鸟优雅的神情;用“仿佛沉 吟的诗人般悠闲而雅致”的比喻,突现鸟雀们找到安宁环境后的气质;并且想象野鸟对笼中鸟的 “鼓动”等描绘出鸟雀们在安宁生活中的闲逸,还表现了它们想冲出牢笼、去往阔大天空翱翔的 追求。(2)第一次,写儿时禾苗喊我去玩,默契自如的敲窗声;第二次,生病时期盼听到敲窗声;第三 次,鸟儿啄窗的声音。三次描摹声音的状态,如在耳边回响,由实到虚,由虚而实,表现这一声 音给予我的美好记忆和生命力量,同时成为表达我与外在世界情感联系的线索,贯穿全文,产生 一唱三叹的效果。(3)文中的“窗”既指物质形态的
5、玻璃窗;也喻指我与外在世界联系的屏障或桥梁;还象征映照人 性的荧幕和自我反射的镜子。作者通过具体形象的“窗”,折射出从前人们之间相处默契美好, 也透过“窗”发现当下生活中人们之间的隔膜,然而更主要的是表达心窗敞开,就能召唤鸟雀们 的响应,产生相依相恋的情感。这一意象把生活中的惊喜、忧郁、猜测和怀疑,真切地透露、证 明给你看,突出对生活的反思和追寻,从而产生生动真切、含蓄隽永,余味悠长的艺术效果。(4)结尾段以夸张的手法描摹斑鸠啄窗的声音,有惊讶、更有欣喜,虽然隔窗相视,然而人与鸟的 相依相恋让人感动;尾段与第段盼望获得超越困厄力量而不得以及第段鸟儿与人接触的防备 形成反差,表面写雨后之景的崭新
6、和鸟啄窗的不设防,实则表现作者内心的转变,真正感受到心 灵的沉静开阔和生命的从容愉悦;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同时呼应了文章标题的提问,深化了文 章的主旨,构思极为巧妙。8、【答案】(1)C;D;(3)首联从半夜闻听角声写起,直接表现角声带来的凄厉悲凝的心理感受;中间两联通过“塞雁” 绕空盘旋不下、“胡云”触草畏冻而飞、“老马”望月嘶鸣、“疲兵”泪落湿衣,由物及人,侧 面渲染角声的悲凉凄切,突出广大士卒因久戍不归,闻听角声而产生的强烈的悲怨之情;尾联以 景结情,通过在寒空中盘桓飘绕的角声,把“闻角”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每联都紧扣“闻 角”,层层渲染,弥漫着一种低徊哀伤的气氛,读之令人悲怆。9、
7、【答案】(1)约束徒众、同伙C;A;(4)陆俟到任以后,对羌戎实行笼络策略,叛乱者没有不归附的。陆俟又追赶讨伐金崖等人,将他 们全部抓获。出征归来,被授予散骑常侍的官职。(5)陛下今以郎孤复镇/以臣愚量/不过周年/孤身必败(6)陆俟立足高车人不讲礼节的特点,分析自己严厉以待的原因。而郎孤再任会迷惑于自己有恩的 虚名,从而采取宽仁的策略,如此必会逐渐导致高车人的难于驾驭;而在发现难于驾驭之后再施 用威权,难免导致怨怨、引发叛乱。陆俟的分析不仅层层推进,充满着逻辑力量,还将自己与郎 孤的做法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郎孤做法引发叛乱的必然性0(7)历史著作具有以史为镜的功能,惩恶劝善的职能,讲求实录的原则
8、等;文学作品用生动的描 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解释、演绎历史。如第段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陆俟做 事有策略,行事有原则、有坚守等,在治功考核中被评为天下第一,体现史书中“劝善”的职 能。而第段中世祖面半开玩笑地I可答陆俟,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把如释重负,俏皮诙谐的世 祖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更重要的是从侧面烘托出陆俟有远谋,因而作品极富文学色彩。10、【答案】(1)C;(2)第段画线句承上启下。由第段养鱼的经历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们要求细密的渔网不得放 入池塘,鱼长不足一尺不能捕杀,市场上不得出售,人也不准食用,从而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 这一句使文章衔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开论述。(3)
9、作者第一次发出感慨,是因为自己不能禁止细密的鱼网,但以自己绵薄之力使它们的生命暂时 得以延续;第二次是感叹让自己内心忧伤的不只是鱼,由鱼推及到天下万物,表现了作者仁怀天 下,护惜之情溢于言表。两次感慨前后呼应,同时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情感、思想更推进了 一层。9第段的“不忍”,指将用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第段的“不忍”,指三十年 后发现此文,愧对起初心志,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第i个“不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表 明养物而不伤物,推而广之,人类也要“乐其生,遂其性”的思想,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瞥 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第二个“不忍”表明即便历经沧桑也要坚守初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对
10、 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 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11、【答案】山拥云,云润山云来,则山雾飘渺,仙境似幻,云去,则豪华落尽,青山常青。山影晦明,云同高下间,是 山云的羁绊,更是人与世界万物的联系。可以说,我们自身便如这山一般,生命中相逢的人便是这云。人之一生,来往无数客,有人 塑他梁骨,有人改他江河,有人使口月生辉,有人使星辰无色。不可否认地,每一个人,每一件 事都在无时无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想法。万物可为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因人自身视角的狭 隘,与他人的相交能提供我们更多看待事物的新视角,或是知识的分享,前人的忠告,可使日月 增辉。
11、同时,亦有云来夹杂着恶意的暴雨,使他星辰无色,但须知,山屹立于世间不倒,自有其 脊梁与思考。除却无意义的中伤,应思考背后可取的意见,风雨过后,山如洗而更青。而云去之后,山色如画,包含着云的洗礼,更有山自身的常青如画。立足于世,我们不能总 期盼着依靠他人的推力前行,有时历经必须独行的路,是历练如画景色的机会。只因我们生来是 独立于世的山,而非枝蔓相交的藤草。聚作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山无云时有其傲世筋骨,云无 山时亦有绵亘万里之胜景。山与云,相交时晦明相投,试问,谁能知山未曾对云有所影响呢?只 需换位来看,在他人生命中,我们亦为一朵流云,风吹过后的擦肩,相互添彩却又彼此独立。然而,我们却又不完全是
12、这山。山屹立巍然不动,我们的一生却都在行走。奔跑在世间的我 们与万物相遇、相知、向别,挥手自兹去的同时,难免喟叹一句此生或许再不相见。山常青,而 我们终有一天会老去,死亡。逐渐停下脚步,葬身于脚下不知何处的疆土,再不复见世间流云飘 然而动,不见晦明苍穹,不见日月朝夕。这是千古之悲叹,不可扭转的结局。但,山也好,云也罢,归结到底,人是人,是随历史奔走千万年人。纵有离别之痛,亦有天 涯若比邻的胸襟,纵有沧海一粟的渺小,生命摇摇欲坠的脆弱,也有酣酒临江,精神、灵魂与天 地万古长存的壮志。非但与人相遇如此,与物,与事皆如此。所以,去做山罢,去做云罢,不动于i处也好,游荡世间也罢,数十载年岁所逢的多彩,
13、足 以在弥留之时感怀良久。且踏上脚下的征程,以青云之姿接受浮云的停留,以浮云之态拥抱满山 苍翠。山云交汇,亦梦亦幻,山云别离,洗去如新。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松是做学问的前提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A. B.C.D.二、阅读6、【来源】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第4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事实与价值今天的知识人都知道“这是银元”是个事实判断,“银元是好东西”是个价值判断。我们 有时的确需要区分事实与价值,但不宜把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要弄清楚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不妨从“事实”和“事
14、情”的区别说起。我们总是从静态说 到事实的,事情却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我们说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事情正在起 变化,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事情终于过去了。然而,事实却不发生,也不发展、结束或改变。“事实”这个词儿有很强的证据含义,我们确立事实,是为了解释什么、证明什么。事实是静态 的,这跟事实的证据含义有关一一证据当然不能一时这个样子,一时那个样子。我们不妨把世上的事情比作树林,把事实比作木材。树木生长、壮大、死亡,树根长在泥 土里,又跟别的树的根系纠结在一起,枝叶互相交又,乂有藤尊缠绕其间。我们要打桌椅、盖房 子,跑到树林里,伐下合适的树,截成立柱和楝子,制成木板。树是自生之物,事实
15、是有用之 材。我们从自生之物取有用之材,我们从林林总总的事情那里选择、截取事实,为某种看法提供 证据。既然事实是从实际发生的事情截取而得,我们自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截取。“李四打了张三 一拳”是个事实,但这可能是从“张三先打了李四两个耳光,李四回了张三一拳”截取下来的。 由于截取的角度、长度、密度不同,同一件事情可以提供颇不相同的事实,有时甚至会“歪曲事 实”。世界上每天发生无数多的事情,要论证某个结论,何须编造事实,两个人挑选的事实不 同,足以引出完全相反的主张。那么,把所有事实都陈列出来如何?在法庭上,不仅要求“所陈述的都是事实”,而且还 要求所提供的是“全部事实”。然而,我们肯定无法从字面上
16、穷尽“全部事实”。所谓“全部事 实”,说的是全部相关事实。我们为了论证什么才确立事实、寻找事实。事实的主要身份是证据。在有些领域,有些场 合,我们需要从证据和结论的关系来看待世界。典型的是法庭和科学研究。可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并不总是在提供证据,所以事实和价值通常是连在一起的。“他跳进火海去救战友” “他骗 走了他妹妹的钱”,这些话是在陈述事实抑或作出价值评判?根据同样的事实,你我还可能做出 不同判断。检视同一块化石,你判断是鸟,我判断是恐龙;根据同样的情报,你主张进攻,我主 张按兵不动。但判断不同,并不意味着你我把自己偏好的价值贴到事实之上,而是把同一个事实 跟不同的情况联系了起来。事实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上海 黄浦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