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湖北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试卷能力模拟考试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 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D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D.
2、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答案】D3、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B4、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A5、现代化学课程的理念是()。A.B.C.D.【答案】A6、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
3、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D7、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答案】A8、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C.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D.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
4、质和化合物【答案】A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利用乙醇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B.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的发生C.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属于新能源D.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A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A.接受式学习B.探索式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答案】D11、下列关于自主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B.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C.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D.自主学习就是上自习课【答案】D1
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答案】D13、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A1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A.物质构成的奥秘B.科学探究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D.物质的化学变化【答案】C15、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
6、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答案】D16、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答案】D17、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B18、某温度下将
7、Cl2 通人 KOH 溶液里,反应后得到 KCl、KClO、KClO3 的混合溶液,经测定 ClO-与 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1,则 Cl2 与 KOH 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4:3C.2:1D.3:1【答案】B19、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答案】C20、下列除去杂质
8、的方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C2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 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B22、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D23、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教材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B.把
9、握教材的重点、难点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答案】D24、下列属于化学概念的是()。A.溶解度B.加热操作C.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的性质【答案】A25、进入 20 世纪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C.蛋白质的人工合成D.制陶技术的成熟应用【答案】D26、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
10、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答案】D27、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C28、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A29、关于化学课程中的 STS 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育,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B.使学生从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使学生正
11、确认识化学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D.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答案】A30、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答案】C3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 2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A32、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
12、正确的是()。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33、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C34、含有 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A35、要求设计实
13、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答案】D36、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 HX(X 为
14、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答案】D37、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弱D.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答案】D3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课程性质的修订,突出了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性质反映的化学课程功能?()A.课
15、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B.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C.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D.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答案】D39、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答案】D40、()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A.形成性B.诊断性C.过程性D.总结性【答案】D41、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A.1/2B.1/3C.2/3D.3/5【答案】C42、下列
16、对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A.多重联系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可视化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B43、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C44、()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答案】B45、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
17、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B46、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B47、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答案】
18、C48、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描述中,符合从低到高顺序的是()。A.知道、识别、认识、理解B.说出、辨认、解释、应用C.说出、认识、比较、归纳D.能表示、举例、归纳、证明【答案】B49、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描述中,符合从低到高顺序的是()。A.知道、识别、认识、理解B.说出、辨认、解释、应用C.说出、认识、比较、归纳D.能表示、举例、归纳、证明【答案】B5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20?mLKMnO4 溶液B.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 2/3。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
19、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1772 年,瑞典的舍勒在从事“火与空气”的实验研究时分离出了氧气。但他信奉当时流行的“燃素说”,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他把氧气叫作“火空气”。1774 年,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加热氧化汞时也得到了氧气。遗憾的是他是比舍勒更虔诚的“燃素说”信徒他称自己发现的气体为“脱燃素空气”。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燃烧试验。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内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有一层“金属灰”,锡和铅的质量增加了空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加热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
20、没变。他意识到这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的结果。此后,经过大量实验分析,他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据此,拉瓦锡于 1777 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流行近一个世纪的“燃素说”。问题:(1)材料和中两位科学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解释燃烧的本质,而材料中拉瓦锡能够获得重大发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中体现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3)从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价值【答案】(1)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并没有正确地解释燃烧的本质,主要是由于他们受当时“燃素说”理论的左右,没能大胆质疑,没能做到
21、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和创新;而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他具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拉瓦锡利用金属的燃烧实验推翻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燃素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了在燃烧过程中金属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最后提出了“氧化学说”。(2)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3)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利用化学史知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单调的化学知识赋予具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内涵,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通过化学史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表达、亲身经历活动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
22、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从而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史,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从而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更要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2023 教师资格 中学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考试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