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L税收的含义税收原则税收制度概述税收制度要素一税收分类中国税制的建立与改革展望第一节税收的含义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形式。1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01义年4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 651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63, 692 亿元,同比增长4.6%;非税收入8, 959亿元,同比增长10. 3%。2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1)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减少或避免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2、 .税收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形式,本质上体现着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如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家与居民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由于国家的征税,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重新形成的 分配关系。二、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亦称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厦的规定性。1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的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 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二百零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
3、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 金。2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 付任何代价或报酬。税收的无偿性至关重要,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一一列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一中国税收3 .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思考题】:税率是公司当地税务局决定的吗?3 .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4 .财产税类。包括房产
4、税、车船税和契税。5 .特定目的与行为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和环境保护税。三、中国税制改革方向税收是国家存在与公共治理的基础,税收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 .着力完善直接税体系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 收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2 .健全间接税体系按照税收中性原则,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健全抵扣链条,优化税率结构,完善出口退税等政 策措施,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税收制度。3 .积极稳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调整税制结构,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稳定、
5、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4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按照党中央审议通过的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新开征税种,一律由法律进行 规范;将现行由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的税种上升为由法律规范,同时废止有关税收条例。正确答案不是的。总结:税收的“三性”,如同税收本身一样,由税收这种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征收的特殊分配形式而决定。无 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的本质特征,国家财政支出采取无偿拨付的特点,要求税收必须采取无偿征 收的原则。无偿性必然要求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和固定性得以实现的保证;税收的固定性也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三、税收的职能1 .财政职能税收的财政职能即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税
6、收的财政职能有如下几个特点:(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从纳税人看,包括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企业、单位和个人。从征税对象看,既包括流转额、所得额,也包括财产额,还包括对某些特定目的和行为的征税。(2)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由于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纳税期限,因此保证了税收收入及时均衡地入库。(3)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税收的固定性的特征使得税收在征税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2 .经济职能税收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三项基本的经济职能。(1)稳定经济职能税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节主要是利用税收的内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来发挥作用。内在稳定机制是指随着经济
7、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 挥自动抵消作用。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水平,以消除经济波动, 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2)资源配置职能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通过对投资产生影响实现的。对投资收入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任何投资者的投资目的都是取得收益,如果税收对这些投资收入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就会引起资本 向不同方向流动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收益,也就必然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对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投资者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唯一标准的,这种受利益驱动而引起的资源流动,有时对国家或对整
8、个社 会来说不一定有利,也不一定会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这时,就需要国家进行调节,在国家的各种调 节措施中,税收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杠杆。不同税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第一,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由于投资报酬率的不同而致使资本流动,从 而影响投资倾向。第二,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水平的变化来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从而影响投资倾 向。因此,政府应该充分运用税收手段,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维持投资水平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有 效性。(3)财富分配职能税收的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措施,缩小市场基础上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中的过大差距,让富人比 穷人承担更多的税负。
9、如对奢侈品征收重税,使得奢侈品的税负高于必需品的税负,从而缓解贫富悬殊。3 .监督管理职能监督管理职能即税收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监督管理贯穿于税收活动的全 过程。从税收制度的制定到税收收入的入库,都必须体现税收监督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节税收原则一、财政原则财政原则又称财政收入原则,是指税收应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财政原则包括充裕、弹性、适度三个方面内容。充裕:税收收入必须充足、稳定可靠。弹性:税收收入必须具有随国家财政需要变化而伸缩的可能性。适度:税收收入在满足国家财政需要的同时: 必须兼顾负担的可能。即应照顾经济的承受能力,做到 取之有度
10、。二、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这必须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具有同样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额,即税收的横向公平;二是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额,即税收的纵向公平。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 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实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三、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 效率的不利
11、影响最小;二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 成本最小。4 .税收经济效率税收经济效率的含义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的超额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税收在将社会资源从 纳税人转移到政府部门的过程中,势必会对经济造成影响。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私人部门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 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5 .税收行政效率税收行政效率,可以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行政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有效率就是要求以尽可 能少的税收行政成本征收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税收成本率越低越好。税收行政成本是指在税制实施过程中征税机关和纳税人发生的各类费
12、用和损失,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 成本。征税成本是指征税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征税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和福利费用,设备、 设施费用,办公费用,等等。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纳税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四、法定原则税收的法定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1 .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2 .征收内容明确原则要求征税内容法定。第三节税收制度要素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项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制 度依据和纳税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定准则。税收制度由纳税人、征税对
13、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 收优惠等要素组成。一、纳税人纳税人亦称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 只有在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才能确定向谁征税或由谁来纳税。1 .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2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辨析】纳税人VS负税人纳税人VS扣缴义务人二、征税对象征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国家征税的标的物。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规定了每一种税的 征税界限,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每一种税一般都有特定的征税对象。1 .税目税目即税法上规定应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
14、象的具体化。2 .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所依据的标准,是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从价计征的税收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征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价格的数额,如商品 的销售收入额、劳务收入额等。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重量、容积、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3 .税源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 中的国民收入。【提示】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与税源相同,如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有些税种 的征税对象与税源不同,如财产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或其他收 入。4 .税
15、基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征税对象的数量。按课税标准的不同,税基可分为实物税基和货币税基。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是据以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 基数。可见,如果没有法定税前减免或扣除项目,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三、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和税收负担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制中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 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类型。1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一般适用
16、于商品流转额的 课税。2 .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的增大而逐级提高税率的一种递增等级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征税级距,规定若干高低不同的等级税率。 纳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越大,规定的等级税率越高;反之,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超倍累进税率等。 其中使用时间较长和应用较多的是超额累进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全部数额按与之相对应 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即一定征税对象的税额只适用一个等级的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
17、。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绝对数额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中符合不同级距 部分的数额,分别按与之相适应的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即一定征税对象的税额会同时适用几 个等级的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额时所使用的扣除数额,反映的具体 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通常,速算扣除数事先计算出来后,附在 税率表中,并与税率表一同颁布。【例题】王某应税所得为80000元,适用的税率表如表所示表1T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部分)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
18、%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2520要求:分别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王某的应纳税额。解析:全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80000X10%=8000 (元)超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36000X3%+ (80000-36000) X10%=5480 (元)或 80000X10%2520 = 5480 (元)(3)全率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全 部数额按与之相适应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相对比例划分征税级距,就纳税人的征税对象 全部数额中符合不同级距部分的数
19、额,分别按与之相适应的各级距税率计征的一种累进税率,它以征税对 象的某种比率作为累进依据。目前,我国税收体系中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3 .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 运用时,又可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和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形式。【辨析】名义税率VS实际税率VS边际税率VS平均税率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款金额占其征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由于某些税种中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不一致,税率存在差异以及减免税等因素,实际税率常常会低于名义 税率。边际税率是指一定数
20、量的税基再增加一个单位所适用的税率,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边际税率始 终不变;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条件下,税基的不同级距上有不同的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是指全部税额与全部征税对象数额之比。【例题1-2王某应税所得为80, 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表1-1所示。计算王某纳税的 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2520解析: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王某应纳的税额:80000X10%-2520 = 5480 (元)。王某纳税的名义税率: 由于王某的应税所得为80000元,对应的名义税率即税
21、法规定的税率,即10%王某纳税的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实际缴纳的税收+应税所得=(548080000) X100%=6. 85%王某纳税的边际税率: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税基的不同级距上有不同的边际税率。王某应税所得 为80000元,边际税率为10%王某的纳税平均税率:指全部税额与全部税基之比,即(5480 80000) X100%=6. 85%四、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在税法规定的商品整个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在上述各税制要素分别解决了对谁课税、对什么东西课税以及征多少税的问题之后,纳税环节要解决 在哪里征税的问题。【例如】应税消费品征税环节1 .金银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零售环节纳,其他
22、环节不纳2.卷烟生产、委托加工、进口+批发环节3.超豪华小汽车生产、委托加工、进口+零售环节(含进口自用加10%)4.其他应税消费品生产、委托加工、进口缴纳,其他环节不纳五、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各种税都明确规定了税款的缴纳期限。纳税期限有以下三种形式:(1)按期纳税。根据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通过确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期纳税。纳税人的具体纳 税间隔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情况分别核定。(2)按次纳税。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纳税期限。如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均采取按次 纳税的办法。(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或缴纳。如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的期限预缴税款,年度结束后汇算清缴
23、,多 退少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六、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 规中给予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各种优待的总称。L税基式优惠税基式优惠主要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行的税收优惠。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 除以及亏损弥补等。【辨析】起征点VS免征额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 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就超过部分征税。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扣除的数额
24、,对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免征额一般是正常的费用扣除。【练习】张某月经营收入为30000元,a.若当地规定的起征点为20000元,计算张某应税收入额;b.若当地规定的免征额为20000元,计算 张某的应税收入额。若当地规定的起征点为20000元,张某的应税收入额为30000元。若当地规定的免征额为20000元,张某的应税收入额为10000元。2 .税率式优惠税率式优惠是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行的减免税,具体包括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 率等。种类税率适用范围法定税率25%(1)居民企业(2)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取得的所得与机构、场所有联系的非居民 企业优
25、惠税率20%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15%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 企业(2011. 1. 1-2020. 12. 31)3 .税额式优惠税额式优惠是指通过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行的税收优惠。【比较分析】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其投资额的 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 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七、税收附加与加成税收附加与加成是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税收附加也称为地方附加
26、,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比 例随同正税一起征收的列入地方预算外收入的一种款项。正税是指国家正式开征并纳入预算内收入的各种 税收。例如:教育费附加只能用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税收附加的计算方法是以正税税款为依据,按规定的 附加率计算附加额。八、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 不利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节税收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可以将税收分为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特定目的与行为税五 类。这种分类方式是世界各国进行税收分类时采用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也
27、是我国税收分类的主 要方法。1 .货物与劳务税是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也称作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的经济前提是存在商品 的交换和劳务的提供,它主要以商品销售额、购进商品的支付金额和营业收入额为计税依据,一般采用比 例税率的形式。我国现行税制中,货物与劳务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和烟叶税等。2 .所得税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它主要是依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收入所得和其他所得进行课征。因此,纳税人的应税所得总体上可以分为经营所得、财产所得、 劳动所得、投资所得和其他所得。我国现行税制中,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 .财产税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
28、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作为征税对象的财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两类。一般而言,各国的财产税并非对所有的财产都征税,而 只是选择某些特定的财产进行征税,其中主要是对不动产征税。我国现行税制中,财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 车船税和契税等。4 .资源税资源税是以资源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前者以拥有某种国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为 征收对象;后者以纳税人占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差额所形成的级差收入为征税对象。征收资源税的目的 在于调节级差收入。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资源税类主要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5 .特定目的与行为税特定目的与行为税是以特定的目的与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我国
29、现行税制中特定目的与行为税主要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和环境保 护税等。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税负转嫁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按税负能否转嫁,可 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大类。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负担的各种税收。对于直接税而言,由于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一般来说,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2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各种税收。对于间接税而言,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最终负担税收的可能是消费者。一般认为,货物与劳务税属于间接税。需要指出的是,某种税归属于直接 税或者间接税,只是表明这种
30、税在一定条件下税负转嫁的可能性。在实践中,税收是否能够真正转嫁,则 必须根据它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来判断,这与理论上的税收分类并不矛盾。三、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按照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L从量税从量税是以实物量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的方法。从量税的税额随征税对象实物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受 价格影响,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曾被普遍采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宜在少数税种中采用。我国 目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属于从量税。3 .从价税从价税是以价格为课税标准确定税基的方法。从价税的税额随征税对象的价格变化发生同向变化,收 入弹性大,能适应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
31、经济运行的要求,便于贯彻税收政策和增加税收收入。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在从价税中,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税金是计税价格的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价内税的负担较为隐蔽,能适应价税合一的税收 征管需要。消费税属于价内税。价外税: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为价外税。价外税的负担较为明显,能较好地满足价税分离 的税收征管要求。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五、按收益权限分类按收益权限的不同,可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1 .中央税:中央税是指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如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关税等。2 .地方税:地方
32、税是指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如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等。3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收入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的税收。如我国现行税制中 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第五节中国税制的建立与改革展望一、中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L新中国税制的建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月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同时制定并公布了全国税 政实施要则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以下简称要则和规程),以上各税在全国 统一施行以后,统一了全国税收,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2 .中国税制的发展第一阶段:19501957年的税制商品流通税是对某些特定商品
33、按其流转额从生产到消费实行一次课征的税收;取消了特种消费行为 税,停征药材交易税及粮食、土布交易税,改征货物税。第二阶段:19581978年的税制改革工商税制、统一全国农业税制第三阶段:19791993年的税制这个阶段重点推进了两步“利改税”的实施。即把原来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方法改为征税的办 法。第四阶段:1994年以来的税制改革1)增值税改革2)个人所得税改革3)房产税的试点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开始试点房产税,上海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新购房且属于第二套及以 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新购房,税率暂定0. 4%0. 6%;重庆征收对象是独栋别墅高档公寓,以及无工作、无 户口、无投资人员所购二套房,税率为0.5%1.2吼4)开征环境保护税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二、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目前,我国实际开征的税种共有18种,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类:1 .货物与劳务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和烟叶税。2 .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