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肺部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胸外科肺部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外科肺部手术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胸外科肺部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一、肺切除术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三、肺尖部痛切除术 四、肺大疱切除术五、肺减容手术六、气管袖式切除术 七、肺包虫囊肿切除术一、肺切除术肺切除术是治疗肺部疾患的一个重要手段。肺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肺血管 的处理。因为:肺血管壁较体循环血管壁脆弱,容易撕破,尤以肺动脉为著; 近心脏的大的肺静脉损伤时,由于负压的吸引,可产生严重的空气栓塞;肺 血管与心脏直接相通,一旦大出血,迅速降低心排血量,易导致心脏骤停。因此, 要求肺切除术的操作一定要轻柔、谨慎、细致和准确。肺切除的范围,要根据肺部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累及肺组织的范围而定。一 般可分为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
2、或局部切除。在特殊情况下可做 扩大性切除,如胸壁、胸膜、心包、膈肌、左心房及上腔静脉的一部分或全部一 并切除。总的原则要求:病变要彻底切除。要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 织。这不但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呼吸功能,也为再次肺切除手术留有余地。【适应证】1 .肺先天性畸形,如肺隔离症、肺动静脉瘦。2 .肺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3 .肺结核,如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结核球、损毁肺。4 .肺真菌病,如肺隐球菌病。5 .肺寄生虫病,如肺包虫囊肿。分支,以防意外。细节如下。a.开胸后,向前牵拉左肺上叶,在斜裂内解剖左肺动脉。若上叶后段与下 叶背段之间的斜裂不完整,则应以缝合器或钳夹剪断
3、法将其分开。沿着肺动脉 向远端解剖,越过左肺上叶支气管后即可找到上叶后段动脉,该动脉恰在下叶背 段动脉的对侧。上叶后段动脉的远侧是1或2支舌叶动脉。将舌叶动脉和后段 动脉分别结扎、切断。顺时针旋转和向下牵拉左肺上叶,解剖和游离出较短的尖 段和前段动脉,分别结扎和切断。b.向后牵拉左肺上叶,用“花生米”推开左上肺静脉表面的疏松组织,解剖 和游离左上肺静脉。左上肺静脉的后方为左上肺支气管,支气管周围有结缔组织, 在结缔组织内解剖,很容易将肺静脉和支气管分开。左上肺静脉有3 4个分 支,分别解剖、游离、结扎。左上肺静脉近端、心包外部分甚短,为安全起见, 用缝合器处理比较理想。若没有缝合器,则用无创伤
4、血管钳夹住,切断后断端予 以缝合。c.向后剥离肺动脉,显露左上肺支气管,将支气管切断,移出左肺的上叶。 切断下肺韧带,以利肺向上膨胀,填充胸腔。左肺下叶切除术开胸后,左肺上叶和左肺下叶分别向前和向后牵引,在斜裂内切开胸膜,解 剖出左肺动脉。左下肺背段动脉从左肺动脉后外侧发出,一般在上叶后段动脉 稍下方,有时为2支,将其解剖、游离、结扎、切断。然后沿斜裂向前解剖,在 舌叶动脉的下方,可找到基底段动脉2-3支,分别结扎、切断。注意保护舌叶 动脉。b.切断下肺韧带,将左肺下叶向前上方牵引,切开肺门后方的纵隔胸膜, 解剖、游离和处理下肺静脉。C.最后解剖、游离和处理左肺下叶支气管,移出左肺下叶。(3)
5、肺段切除术:局限于一个肺段的病变,特别是良性病变,可行肺段切 除术。其优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肺组织,肺功能损失少,手术创伤小。缺 点是操作复杂,技术上要求较高。若不熟练,术后并发症多,结果反不如肺叶切 除术。因此,年轻的胸外科医生应慎重选择。目前,常做的是下叶背段、左上叶舌段切除术。背段切除术:右、左下叶背段切除术类似,故以右下叶背段切除为例叙 述。a.在斜裂和水平裂交界处剪开叶间胸膜及肺动脉鞘膜,解剖出右下叶背段 动脉,结扎、切断。b.将肺下叶拉向前方,剪开下叶肺门后面的纵隔胸膜,显露5肺静脉,其最 上一支为背段静脉,将其结扎、切断。c.在已切断的背段动脉的后下方,解剖出背段支气管,先以
6、直角钳夹住,请 麻醉师轻轻胀肺,钳夹正确时,则见背段肺组织不张,其余肺段膨胀良好。若加 压时间长,用力大,背段肺组织可因侧支呼吸而膨胀,但停止胀肺后,其他肺段 即见萎陷,而背段肺组织因支气管已钳夹,气体不能排出,故仍呈膨胀状态。证 明无误后,将背段支气管切断、缝合。d.提起下叶背段,钳夹背段支气管远端,将背段肺组织向上牵扯,有助于背 段与基底段界面的辨认。用切割缝合器沿背段与基底段的界面将肺组织分离,移 出下叶背段。舌段切除术a.在斜裂内剪开叶间胸膜及肺动脉鞘,显露舌段动脉,分别游离、切断。b.在肺门前方解剖出上肺静脉,其最下支为舌段静脉,予以游离、切断。舌段支气管位于舌段动脉的后下方,将其游
7、离、钳夹,胀肺证明无误后切断、 缝合。牵拉舌段支气管的远端,辨认舌段与尖后、前段之间的界面,用切割缝合 器将两者分离,移出左肺上叶的舌段。(4)肺楔形及局部切除术:单肺通气技术的进步及各种各样缝合器的研制, 使得肺楔形切除术有代替肺段切除术的趋势。肺楔形切除木方法简单,不需要 解剖血管和支气管。肺局部切除主荽用于肺良性肿瘤或转移瘤的治疗。肺楔形切除术a.肺楔形切除即切除包括病变在内的成三角形肺组织。探查确定病变部位后, 在病变的两侧2cm处,从周边向肺中心斜行,夹上两把长血管钳,两钳尖部 相遇。切除两钳之间的楔形肺组织,在两血管钳的近侧,贯穿全层肺组织做褥式 间断缝合。b.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缝合
8、器行形或“V”形切除,形切除可保证病变的近侧 缘被彻底切除。新型的缝合器缝合与切割同时完成,效果极好。肺局部切除术:用钳子牵引起病变,以其为中心剪断周围肺组织,予以切 除。出血处钳夹结扎止血。亦可用电刀或激光切除,肺断面一般不出血、不漏气。(5)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术,亦称支气管成形术,是 将有病变的支气管袖式切除一小段,然后重新吻合,不切除肺组织。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是除进行支气管袖状切除外,同时还将连接该段支 气管的肺叶一并切除,亦称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任何一叶肺组织均可行支 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临床上最容易和最常做的是右上肺 袖式肺叶切除术。在为肺癌
9、病人行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的时候,如肿瘤侵及肺 动脉干,则可能要同时行血管成形术。也同样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临床上最常 做的是左上肺袖式肺叶切除及血管成形术。少数病人,特别是行右肺上、中叶及 右肺动脉双袖式切除者,为避免支气管及肺动脉吻合口的张力,可将右下肺静脉 切断,吻合到上肺静脉处,即所谓移位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术a.左侧卧位,右后外切口,切断下肺韧带,向上游离达下肺静脉水平。b.按常规处理右肺上叶动脉和静脉,完全分开水平裂及上叶与下叶背段之 间的斜裂。在奇静脉下方及右上支气管远端分别解剖出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干支 气管,用橡皮条围绕并牵引。将肺动脉钝性向前剥离,使其远离右中间干支气管
10、, 在两软骨环之间分别切断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干支气管,移出右上叶。c.肺癌患者支气管切缘的近端(主支气管)和远端(中间干支气管)均送病 理科行冷冻切片检查。若报告为阳性,则要扩大切除,近端可能到达隆崎,远端 可能要切除右中叶。若冷冻切片检查为阴性,则着手行右主支气管与中间干支 气管的端端吻合。d.用3-0无创可吸收缝线行间断缝合。先缝合显露较差的一侧,始于软骨 环和膜部交界处,腔外进针,由后向前行腔内缝合,缝至前壁时缝针从腔内出来, 从腔外缝合软骨部。注意主支气管端针距(34mm)比中间干端针距(2cm) 大一些,以克服两断端直径上的差异。吻合毕,恢复通气,向胸膜内灌注生理盐 水,加压呼吸,观
11、察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吻合口用附近的胸膜或奇静脉包埋。左肺上叶支气管、血管成形术a.右侧卧位,左后外切口。切断左下肺韧带,向上游离至下肺静脉水平。b.分开斜裂,找出左上肺动脉各分支。将未被肺癌或转移淋巴结侵及的各 动脉分支按常规方法游离、结扎、切断。c.然后游离受侵肺动脉干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用无创伤动脉钳先阻断近心端, 向远心端肺动脉内注入肝素溶液(100mg/200ml) 2040ml后,阻断下肺静脉, 以免血液倒流。肺动脉干行袖式切除,肺动脉干远端不用阻断。d.常规处理左上肺静脉后,着手行支气管成形术。解剖左主支气管及左上 肺远端的支气管(中间干支气管),根据支气管受侵的范围,在适当部位分
12、别切 断左主支气管和中间干支气管。由于左中间干支气管很短,因此切断时一定注 意不要伤及下叶背段支气管。e.左上肺移出后送冷冻切片检查,若支气管的两切缘均无癌组织,则进行 左支气管吻合。在左侧,主动脉弓挡住了左主支气管,有时要切断2 s3对 肋间动脉及动脉韧带,游离主动脉弓并向前牵引,才能很好地显皤左主支气管及 顺利地进行支气管吻合,但极少数病人切断肋间动脉可引起脊髓缺血、瘫痪,要 警惕。f.最后行肺动脉端端吻合。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适应证】1.1 s II期肺癌肺叶或一侧肺切除。2.部分III期肺癌。【禁忌证】1 .肺转移癌病灶切除。2 .晚期肺癌为减轻症状目的做姑息手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3、1 .术前准备同肺叶或一侧肺切除术。2 .麻醉与体位(1)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2)健侧向下卧位。3 .手术步骤(1)右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切开肺门处的纵隔胸膜,将膈神经用套带 牵开,向右肺门方向解剖,游离奇静脉并切断。在胸膜顶部,剪开胸膜,显露锁 骨下动脉,向下游离,显露头臂动脉干、上腔静脉、气管前筋膜及升主动脉右侧 壁,按照这一顺序依次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气管后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 支气管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将肺牵向前方,显露心包后,清扫隆靖下淋巴结 和左俱11主支气管旁淋巴结,最后从肺韧带最低点解剖下肺韧带内的淋巴结,向上 游离,清扫食管旁淋巴结。(2)左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14、向前牵拉肺脏,清除下肺韧带淋巴结,然后 剪开肺门前后的纵隔胸膜,将食管和主动脉向后牵拉,显露气管分叉,从右主支 气管内侧开始清扫隆崎下淋巴结和右主支气管旁淋巴结。左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首先切开上纵隔胸膜至胸膜顶,显露左头臂静脉, 向下显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清扫左上纵隔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 切断动脉导管韧带和第3、4支肋间动静脉,游离并牵拉主动脉弓,清扫气管前 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然后继续显露主动脉弓,清扫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注意事项】1 .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尚无统一标准。Graham认为右肺肺癌系统性 淋巴结清扫应当包括第24组和第7 10组淋巴结,左肺肺癌清扫第410 组
15、淋巴结;Watanabe等提出如果术中证实左肺肺癌有隆峭下淋巴结或气管、支 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时,主张正中切开胸骨行双侧上纵隔淋巴结清扫;Sugi提 出2.0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不需要系统淋巴结清扫。2 .术中注意要点。(1)肺癌淋巴结转移范围与其大小并非一致,淋巴结清扫时应将淋巴结连 同周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2)淋巴结清扫后纵隔创面较大,为减少术后渗出,可用生物蛋白胶喷洒 创面。(3)右侧淋巴结清扫时注意不要伤及胸导管,左侧淋巴结清扫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三、肺尖部癌切除术肺尖部癌(apical lung cancer)通常特指位于胸廓上口处的原发性支气管肺 癌,过去称为肺上沟瘤或Pan
16、coast瘤(Pancoast tumor),属于周围型肺癌,约 占肺癌总数的5 %。其中鳞癌约占60 %,恶性程度较低,远处转移发生较晚; 其余为大细胞癌和腺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鳞癌差;小细胞肺癌少见,胸 顶部的肿瘤生长蔓延至胸膜后,极易直接浸润邻近的胸廓上口结构,引起一系列 特殊的临床表现,即所谓“ Pancoast综合征”。既往认为肺尖部癌因广泛的局部 浸润而不易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对肿瘤生物学特性认识的 提高,主张切除病变,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方法,疗效明显改善,5年生存率 可达34 %37 %。多数学者主张术前给予中等剂量(30 -45 Gy)放疗,尤其 是肿瘤外侵
17、范围较广泛的病例,有可能使病变范围缩小或更为局限,便于手术 切除,同时还可以减少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对未能根治性切除或胸内淋巴结转移而无法彻底清扫切除者给予术后放疗, 术后常规给予辅助化疗。【适应证】1 .肺尖部癌估计能够手术切除者。2 .经放疗后病变明显缩小或局限者。3 .术前病理确诊为小细胞肺癌但病变局限,接受新辅助化疗12个疗程后 可考虑手术治疗者。【禁忌证】L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者。4 .臂丛神经、椎旁区(特别是椎间孔)、椎体或椎板广泛受侵者。5 .肿瘤严重外侵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者。【操作方法及程序】6 .术前准备(1)同一般肺癌术前准备。(2)怀疑有
18、锁骨下动脉受累可能切除血管者,备好血管修复材料及器械。7 .麻醉与体位 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根据切口选择合适体位(侧 卧位或仰卧位)。8 .手术步踝肺尖部癌根治的基本手术径路为后外侧切口,便于暴露上肺结 构、椎旁及胸廓上口中后部,经颈前部颈胸联合切口,可以更好地暴露胸廓入口 处的结构,尤其在锁骨下血管受侵或累及臂从神经时,有利于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后外侧径路:取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向前方并固定。消毒术野,取 延长的后外侧切口,后缘向上至肩胛冈水平以上,向下绕过肩胛下角止于腋前线。 分离、切断斜方肌和背阔肌,切断前锯肌在第2肋的附着点及菱形肌。牵开肩 胛骨,显露胸廓
19、上口,将后锯肌自第25肋附着点处切断,分离至一侧待 用。如第1、2肋必须切除,则应自第3肋上缘进胸;如第3肋骨受侵,进 胸切口应在第5肋上缘。将手伸入胸腔探查肿瘤,判断肿瘤范围、肺门和纵隔 淋巴结有无转移、胸壁和椎体受累程度等,判断能否行根治性切除术。将撑开器 置于肩胛骨下面与第3肋或第4肋之间,解剖、分离可分为术野前部、上部及后 部3个步骤进行。先行前部解剖,切断第3肋、第2肋及肋间血管、神经、肋间 肌,前界至少距肿瘤5cm。确认锁骨下静脉后,由第1肋骨中部向前解剖,用第 1肋骨剪或线锯切断第1肋。上部解剖,将第1肋牵向下方,暴露出前斜角肌 至第1肋斜角肌结节的附着点,其前方为锁骨下静脉,后
20、方为锁骨下动脉。 切断前斜角肌,向后解剖至臂丛,在第1肋结节和锁骨下动脉沟之间,将中 斜角肌自第1肋附着点处切断。后部解剖,手探入胸腔,第1肋自肋骨颈或与椎 体横突的附着处切断,将第1肋牵向下方显露臂丛下干后切断第2、3肋,继 续向下解剖,牵开舐棘肌,将横突平肋骨结节处切断或根据肿瘤侵犯情况确定横 突或椎体的切除范围。肿瘤累及锁骨下静脉或其属支者可一并切除,累及锁骨 下动脉可自外膜面分离或局部切除重建(端端吻合或置入人造血管)。肿瘤累及 椎体时多可借助肿瘤假性包膜分离切除,侵及骨质可小心凿除,切除受累椎体1 /4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若术前CT和脊髓造影显示椎体破坏至硬膜外腔(Kb 期),一般不
21、能切除。然后,确定肺切除范围,多数须行上肺叶切除,并清扫肺 门和纵隔淋巴结。常规放置上、下两根胸腔引流管。胸壁缺损一般将后锯肌与背 部肌肉缝合即可。1 2)颈前径路:取仰卧位,肩背部垫一软枕使头颈部后仰,头偏向健侧, 患侧上肢外展。消毒术野,其范围上至乳突,下至剑突平面,内侧至健侧锁骨中 线,外侧至腋中线。采用“ L”形颈部切口,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在 锁骨下方转向水平至同侧胸三角肌沟。切开皮肤后用电刀逐层分离。切断胸锁乳 突肌胸骨端,将锁骨端及同侧胸大肌上部止点自锁骨剥离,掀开肌皮瓣,充分 显露颈部及颈胸连接部。切断肩胛舌骨肌下腹,切除斜角肌脂肪垫及其内的淋巴 结,离断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
22、骨肌后术者用手沿气管食管沟探杳同侧上纵隔,确 认肿瘤可切除后再切除锁骨的近中1/2。先切断颈静脉,再依次切断至锁骨下 静脉的各分支,左侧须结扎胸导管。切断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远端 有利于显露无名静脉的汇合处,缝扎颈内静脉可增加锁骨下静脉的显露。在第1 肋斜角肌结节处电刀切断前斜角肌,若肿瘤侵及该肌肉上部则在颈3至颈6椎 体横突附着点处切断。在处理前斜角肌前要注意隐神经的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 的损伤,影响术后恢复,要尽量保护,分离锁骨下动脉。切断锁骨下动脉分支以 增加其活动度,椎动脉仅当其受侵犯或术前超声多普勒检测无明显颅外阻塞性 疾病时方可离断。肿瘤贴附于锁骨下动脉时,可在血管外膜下解
23、剖出;若血管壁 受侵,肿瘤切除后血管重建行切断端的端端吻合,也可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 管间置。中斜角肌视肿瘤侵犯情况在其第1肋骨附着点或高位切断,尤其当肿 瘤侵及胸廓上口中部时还应切断颈2至颈7椎体横突后结节的附着点。颈7和 胸、神经根容易被确认并由外向内分离至其汇合成的臂丛下干。胸1神经根在 椎间孔侧面近肿瘤处切断,有时肿瘤累及臂丛平面较高,一般也无须切除胸:以 上平面的神经根即可达到臂丛神经松解的目的。注意避免损伤胸外神经和胸长神 经以免术后出现翼状肩肿。继续完成胸壁的切除,第1肋自肋骨和软骨连接处 切断,第2肋自肋弓中部切断,第3肋沿其上缘向肋脊角方向剥离,后部肋 骨自第1、2或第3椎体
24、横突处离断,进而整块切除肿瘤和肺上叶。置上、下胸 腔闭式引流管,颈部切口酌情置皮片或乳胶管引流,缝合胸锁乳突肌后分两层缝 合关闭颈部切口。【注意事项】2 .术中注意要点(1)认真研究术前检查资料,初步判定肿瘤累及范围,然后选择后外侧 切口或颈胸联合切口;进胸切口通常经第3或第4肋间,但务必计划将受侵 肋骨以下的1根正常肋骨也包括在整块切除胸壁之中。(2)在分离切断前、中斜角肌在第1肋上的附着点时,术者应注意保护 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切断第1肋骨前端时要注意保护其深面的无名静脉。(3)当肋骨头或椎体与肿瘤致密粘连时应从横突处切断,可从拟定切除的 最下一节椎体横突开始切断横突,操作时应注意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外科 肺部 手术 技术 操作 规范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