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射洪中学高2021级2022年下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汤慧刘涛马瑜 常一婵 审题人:常一婵何廷通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on 一、现代文阅读(36分)那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在传统文化中,“青”与“碧”可以说是内涵最
2、丰富的颜色。“青”在不同语境中,常代表不同的颜色。在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 的色谱中,它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在“青出于篮而胜于篮”中,它是介于蓝色和 紫色之间的靛蓝色;在“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它代表的是黑色;而在“青青河畔草”中, 它又代表绿色。青的衍生色彩天青色,是一种略显神秘的颜色。据说唐五代时期,后周的柴世宗 命人烧造一批瓷器。负责此事的官员向皇帝请示,问要烧制成什么颜色,柴世宗批复道: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仿照雨过天青的颜色,把瓷,器做出来,于是后世 便有了水一般青润的汝窑瓷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天青色是由宋徽宗所命名的。这“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
3、倒了多少工匠。传说当时匠人都选择在阴雨天烧制 天青釉,这是因为天青釉需要较高的湿度,而古人无法掌控环境,无法制造烟雨天气的温度 湿度等环境,所以只能等空气湿度大的烟雨天才能烧制成。另一种解释认为,天青色必须是 雨过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古人为了参照颜色是否精准,每次烧窑只能等待天降大雨,在雨过 之后再将烧好的瓷品,同天空对比。这种有烟雨的氤鼠质感的颜色,也被今人收入歌曲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中国传统色彩中还有一个特别的“雪青”色。雪青虽然名中有“雪”,也有“青”,但 既非白色,也非青色,而是一种偏冷的紫红色。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便穿 过一套雪青比甲外罩,加浅绿薄纱中衣,搭
4、配白色长裙,灵动又飘逸。“碧”也是一种有故事的颜色。“碧”原指一种青绿色的石头,后来常形容青绿色。春天由于气温升高,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颜色会变成青绿包,于是诗人们常把这时的水 比作碧玉。杜甫绝句中有“江碧鸟逾白”,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春来江水绿如蓝”, 韦庄菩萨蛮中有“春水碧于天”,描写的都是这个自然现象。“碧”色中有一种“天水碧”,顾名思义,是像天空与绿水的浅青色。这个名字据说 是南唐后主李煜起的。南唐时,宫中流行绿色,宫女和妃子不仅争着穿绿色的衣服,还亲自高二语文 第1页共14页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19
5、 .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想弹就弹”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李白诗歌中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句子。B.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别人都叫他“没头脑”。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21小题。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 因此,它成为了减肥者瘦身路上容易忽略的“绊脚石”。那怎样克服“能量补偿机制”给减 肥带来的负面影响呢?答案就是 o我们知道,肌肉量是维持基础代谢率的基础,肌肉量少的人基础代
6、谢率往往比较低。要想增加身体的肌肉量,:第一,合理营养,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只有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才能为身体提供原材料,促 进体内肌肉蛋白的合成;第二,适量运动,尤其是抗阻运动。正所谓“用进废退”,如果缺 乏运动,机体的肌肉就很容易流失。而基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对于肌肉健康而言,除了进行 有氧运动,还需要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总而言之,要想实现真正的减重(减脂不减肌肉), O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 .下列选项与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7、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儒家认为“人之生也直”;道家认为“曲则全”。关于“直”与“曲”,古往今来争论不断。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冷义,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第10页共14页射洪中学高2021级2022年下期第四学月考试语文答案1 .A【解析】B项,“是因为其是青的衍生色彩”错,天青色的神秘
8、感与之无关,强加因果。 C项,”这个自然现象多见于古代诗句中”错,据原文“这个自然现象”指代的是“春天由 于气温升高,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颜色会变成青绿色”。D项,“其诗意则源于欧阳 修的词句”错,原文只说欧阳修的词句“给这种颜色又增添了几分诗意”,可见这个名字本 身就具有一定的诗意。2 .C【解析】林黛玉的穿着“灵动又飘逸”在于她的服饰搭配了多种色彩,并不是由雪青色 一种颜色决定的。文章第段以林黛玉的穿着为例,是为了证明雪青色的特别。3 .B【解析】B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4 .C【解析】据图二,更多考虑线下剧本杀商家的店内环境的受访者比例为65. 9%,应表述 为超过一半。5 .B【解
9、析】A项,“大多数剧本作品互相抄袭的现象”错,原文为“越来越多的剧本作品 在套路、悬疑设计、核心情节上互相抄袭”,并不能据此判断有抄袭现象的作品是大多数。C 项,“几乎所有被采访的剧本杀店家和玩家都”错,原文为“几乎所有店家” “一半以上的 玩家”。D项,”主要原因是”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发行规则的不透明、不公正也是导 致剧本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原文并未说“剧本创作的野蛮生长”是导致剧本危机的主 要原因。6. 杜绝抄袭、重视原创,端正价值观,剧本可以从我国流传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丰富多样 的地域文化、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同时还要注意剧本不宜出现类似“三俗”环节等危害青少年
10、身心健康的内容。规范剧本发行,坚持透明、公开的发行规则,为创作者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渠道,以合理的 利润分配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推进“旅游+剧本杀”新业态的发展,剧本应不断根据游客的反馈、消费者的喜好等定期更 新,才能让游客保持新鲜感,不断丰富其旅游体验。(每点2分,答出三点、大意对即可。)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 “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 动他”错误。从“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到后来“不再身披铠甲”,换上“白粗布长 袍”,说明他对“我”的话有所触动和认同。故选C。8. 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描述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更能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描写
11、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读者以真实、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所有情节。 “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通过“我”见证了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的变化,从 而展现了周瑜“放下屠刀”的布衣英雄形象。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文中通过“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生活,引领读者去思 考探索小说的主题。9. .小说诗意的美学体现在如下儿个方面:高二语文 第11页共14页环境描写体现诗意美:故事始终有月光笼罩,艾香萦绕;人物出场时的环境开阔、宁静、 素雅。人物形象体现诗意美:“我”是砍芦苇、喂猪、奶孩子的村妇,却对英雄有自己深刻的看 法,能让
12、战争的参与者放下武器;不再身披铠甲的周瑜身着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情节设置体现诗意美: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 空进行交流。语言体现诗意美:小说语言简洁、朴素、隽永、舒缓,富于诗情画意。如“他的笑像雪山 前的回音” “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10. A【解析】句意: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 下己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三主失道”“忠臣不谏”“智士不谋”是三 个并列的句子,都是主谓结构,各自断开,注意“而”在这里表并列关系,领起“忠臣不谏”, 可在其前停顿,排除B、Co “天下”为名词,在句中作主语,“乱”
13、应为谓语,故“天下已 乱”主谓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D。11. B【解析】B. “此其所以为得也”中“得”适合,得当。句意:这是它做的得当的地方。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北”,败退的军队。句意:追杀败逃的敌军。故选B。1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 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说法错误,依据丙文第二段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 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可知,导致秦衰亡的不是郡县制 的先天缺陷,而是在于政治问题。故选D。13. (1)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苛的律法、严竣的刑法使天下人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
14、, 百姓怨恨,天下背叛。(振,通“震”,震惊;及,等到;怨望,怨恨;畔,通“叛”;每点1分,大意1分)(2) 一个戍卒起义,秦王朝就被毁掉了,秦王子婴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 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作难”起义,起事;“黑”,毁灭;“为天下笑者”,“为”表被动,被动句;“仁义 不施”,正常语序为“不施仁义”,“仁义”作宾语,宾语前置句;每点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甲】略【乙】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 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形势危急而又势力微弱无人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 而不觉悟,秦
15、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 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 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登足而立,不敢迈步,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 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 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 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 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
16、秦朝强盛的时高二语文 第12页共14页 候,繁苛的律法、严竣的刑法使天下人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 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 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 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 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 国家安定。(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丙】秦朝统一了全国后,不分诸侯国而设置郡县,废除诸
17、侯而委派郡县长官,秦占据了天下 的险要地势,建都于全国的上游,控制着全国,把局势掌握在手里,这是它做得对的地方。 但没过几年便天下大乱,那是有原因的。它多次征发数以万计的百姓服役,使刑法越来越残 酷,耗尽了财力。于是那些扛着锄木棍被责罚防守边境的人们,彼此递个眼色就联合起来, 怒吼着汇合成群,奋起反秦。那时有造反的老百姓而没有反叛的官吏,老百姓在下怨恨秦王 朝;官吏在上惧怕朝廷。全国四面八方互相配合,杀郡守劫县令的事情在各地同时发生。错 误在于激起了人民的怨恨,并不是郡县制的过失。秦朝的情况,也完全可以看清楚了:朝廷有治理百姓的制度,而不让郡县专权,这是正 确的;中央有管理政务的大臣,不让地方
18、官自行其是,这也是正确的。但是郡县不能正确发 挥郡县制的作用,郡守、县令不能很好地治理人民。残酷的刑罚、繁重的劳役,使万民怨恨。 这种过失在于政治方面,不在于郡县制本身,秦朝的情况便是这样。(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14. C【解析】C. “转为沉重”错误,琴声是畅快的,不沉重。故选C。15 .本诗尾联用了恻面撞巧的手法,用诗人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已暮,衬托乐声的 动听让人入迷。李凭箜篌引两句用了正酗茎的手法,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 婉转动听(比喻);用“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凉凄恻,用“香兰笑”摹写乐曲活泼欢快 (通感)。16 .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9、2)将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7 .不胜其烦(不堪其扰);屡禁不止(层出不穷、数见不鲜、屡见不鲜);纷繁复杂(不容乐观、错综复杂)。18【答案】治理违规弹窗广告,不仅要完善管理措施,制定统一、可操作的行业自律标准, 还应为用户提供更加明确有效的监督投诉渠道。【解析】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治理违规弹窗广告”之后;“增强”改为“完善” 或“改进”或“增加”;“让”改为“为”;每点1分,3点全对4分。高二语文 第13页共14页19 .D【解析】A直接引用;B表示特殊称谓。C反讽和否定D突出强调。20 .增加身体的肌肉量;以下两点很关
20、键;营养和运动不可或缺。(每点2分)21 .C【解析】C比喻。A对比,B夸张,D借代、互文。22 .以曲求全炼心志,正直而行泛长舟林语堂曾说:“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于人而言,处于浮华世界,坚守正直并不 易,难免委曲求全、苟活于世;但世间如熔炉,将人的品德淬炼,隐忍蛰伏,表面上看似以 “曲”求全,实则内“直”于心而不改其志,不亦是正直人格的体现吗?由此观之:正直而 行与以曲求全并不相悖,换句话说,“以曲求全”应当向“正直而行”趋近,以曲求全炼心 志,正直而行泛长舟。“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正直确是人格品德中最闪光的部分。屈原一生正道 直行,卓然高尚,宁为玉碎地选择以死殉道,而不愿尘
21、世污浊玷污分毫,可谓正直。然正直 而行,除了以身守节的仁人志士,我认为还应当增添一层内涵:以曲求全而不改其志。周文 王被拘禁时推演周易,司马迁横遭祸事铸就史记,苏武放逐北海持节牧羊。他们的 求全之举,难道是为了苟活于世?或是贪生怕死?显然并非如此,而是他们为了心中的志与 道,毅然决然的选择直面沉病,正视苦难,只是隐忍蛰伏,心自坚毅,这种伟大而深沉的坚 守,不也是可敬的正直之行?“曲则全,枉则直”。以曲求全就一定是正直之举吗? “曲”意为弯曲,而弯曲的可以 是脊背,低下的可以是头颅,但决不可委曲求全的是志节,是道义,是正直的灵魂。有人战 场上叛军降敌,这不是以曲求全,这是贪生怕死;有人拜金慕贵,
22、这不是以曲求全,这是庸 俗虚浮;有人阿谀奉承,这亦不是以曲求全,这是趋炎附势。真正正直的以曲求全者,内心 一定怀有一种执念,或是志向,或是节操,这种执念,让他们宁愿忍受万倍的痛苦,经历百 般的折磨,也始终不渝,以不死的气魄和毅力保全己身,只为了心中那如绳墨般的正直之道 得以实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正直之举定要有所求全吗?其实亦不然。若是委曲求全,怎 得子瞻“竹杖芒鞋轻胜马”之洒脱?又怎可见“东坡处处筑苏堤”之景象?子瞻的正直人格, 随烟雨一蓑而来,不随屡屡弹劾而去;因苏堤春晓而来,不因众人排议而去。此心光明,此 心正直,不需以身殉道,亦无需委曲求全,不也做到了正直而行,问心无愧?在这个层
23、面上 讲,正直之道唯在心中不灭,方可得以实现,至于践行之道,则各有所异罢了。“少年心事当孥云,谁念幽寒坐呜咽”。正直而行,是人生这艘舟楫行稳致远的保障, 我们青年人定要学好行进的方向;以曲求全,是炼就正直品德与人格的焰火,我们青年定要 经得住试炼。且行且进,不负韶华。高二语文第14页共14页 动手印染。一次,一个妃子染色时,把没染好的绿色丝帛忘在外面晾了一夜。这本来是个 失误,却没想到丝帛沾上露水,绿得更加鲜艳通逢。李煜得知此事,说:“既然这种色彩是 天上之水染就的,就叫天水碧吧! ”欧阳修后来有词日“夜雨染成天水碧”,给这种颜色又增 添了几分诗意。(摘编自天青色为什么要等烟雨,北京青年报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附答案 四川省 射洪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