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矫形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儿矫形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矫形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矫形外科疾病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非手术治疗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第二节发育性微关节发育不良骨盆骼骨截骨术(Salter)第三节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非手术治疗Salter骸骨截骨术Chiari能臼内移截骨术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第四节先天性胫骨假关节Ilizarov技术治疗第五节膝内翻和膝外翻截骨矫正术第六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非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组织松解术肌力平衡手术第七节新生儿骨折锁骨骨折“8 ”字绷带固定法肱骨干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法股骨干骨折下肢悬垂皮肤牵引(Bryant牵引)肱骨下端骨甑分离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第八节儿童骨折肱骨雕上骨折手法狂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肱骨
2、牌上骨折切开狂位内固定术肱骨外踝骨折切开复位术股骨干骨折牵引疗法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第九节急性骨愤炎减压引流术第十节骨样骨瘤骨样骨瘤切除术第十一节骨囊肿第十二节骨软骨瘤2 .已确诊为抗D型维生素D缺乏病或肾性维生素D缺乏病,但已经儿内科治 疗无活动性者。3 .单侧膝外翻(K型腿)踝间距在7-10cm或临床上有膝部疼痛者。【禁忌证】1 .全身性疾病并发膝内、外翻尚未明确诊断或仍未得到控制者。2 .中、轻度膝内、外翻。【操作方法及程序】1 .腰椎或硬膜外麻醉。2 .膝内翻多需胫腓骨截骨,膝外翻宜行股骨下端截骨术。3 .单纯张开式截骨、楔形切除式截骨或圆顶拱式截骨可依患儿年龄、术者经 验选择。4 .截
3、骨后用2枚克氏针做内固定,或行保留极少量的骨皮质长腿石膏内折骨 术矫形。【注意事项】1 .股骨下端截骨,如需要选用内侧切口,应防出损伤股深动、静脉。2 .严重的膝外翻(踝间距超过15cm的)宜选用楔形切除一段骨质,以防止 在矫正中过牵腓总神经而并发足下垂问题。3 .对有外伤史的患儿术前应检查有无能板损伤所致的局部箭早闭。4 .有条件的宜在术前请儿内科、内分泌专业医师会诊,共同协作诊治。5 .有时在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引起的膝内、外翻时要辅以支具防止畸形复发。第六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非手术治疗【适应证】1 .生后至1岁以内婴儿。2 .畸形松软者。【禁忌证】1 .年龄超过1岁。2 .僵硬型者。【操作方
4、法及程序】1 .手法矫正康复治疗,每天要进行多次手法矫正,先矫正前足内收,跟 骨内翻,后矫正马蹄,矫正后以绊创膏及绷带固定维持位置。经3s6个月后, 如跟腱挛缩较重者,可行经皮跟腱延长术或应用辅助支具。2 .Kite石膏治疗,先矫正前足内收后打前足石膏,然后矫正足内翻和马蹄 畸形,在矫正位再继续打石膏。为防止石膏滑脱,打膝关节屈曲30长腿石 膏,每24周更换1次,经3 s6个月后跟腱挛缩较重,可经皮行跟腱延 长术,也可应用辅助支具。【注意事项】1 .要注意石膏防止过紧发生血运障碍和压疮。2 .防止足在石膏内回缩。3 .治疗半年后,疗效不理想者,可辅以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软组织松解术【适应
5、证】1 .年龄6个月以上。2 .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3 .僵硬型。【禁忌证】年龄过大已有骨性变形者,软组织手术难以奏效。【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宜选择全麻。2 .Turc。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仰卧位,取足内侧弧形切口及跟腱纵行切口。3 .切开皮肤后相应切开三角韧带,游离舟骨结节的胫后肌附着点,将该肌 腱行Z形延长,切开距舟关节囊及弹簧韧带,继之切开楔舟、楔跖内侧关节囊, 切开距骨下关节囊及骨间韧带及Y形韧带,从跟骨到足舟骨进行松解。后方行 跟腱Z形延长,松解切开胫距后方关节囊,切断跟腓韧带。彻底松解后足部 畸形。至此,畸形完全矫正,然后用1枚16mm克氏针经第一跖骨、楔骨、足 舟骨、距骨固定
6、;再经跟距和胫骨用另1枚克氏针做垂直固定。打一管形石膏固 定6周。4 .McKay手术矫正距跟关节在3个平面上的旋转。采用足后方环形切口 (Cincinnati切口),从楔舟关节起经跟骨跟腱,达足外侧,进行后方、内侧及外 侧广泛的软组织松解,行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必要时行屈躅长肌及屈 趾长肌腱延长,保护好内侧胫后神经血管束,切断上述各韧带及关节囊后,则彻 底松解,矫正畸形理想。为保持足部稳定,距、舟、楔、第一跖骨钻入1枚克氏 针,从跟骨下向上经距骨插入另1枚克氏针,缝合切口,术后打一屈滕位长腿石 膏,如切口缝合困难,暂放轻度跖屈位,2周后再进行二次矫正。【注意事项】1 .注意防止石膏压疮。
7、2 .术后防止足部在石膏内回缩致并发摇椅足畸形。小婴儿期可经跟骨横行穿 人1枚克氏针,将针固定在石膏上。3 .畸形矫正不理想或畸形复发,主要是手术松解不彻底,原始矫正不理想。4 .一般术后仍有胫骨内旋,或前足内收,多能经3 s5年后自行矫正,否 则仍应手术治疗。5 .术后踝关节功能不佳的应注意距骨、足舟骨畸变的可能。肌力平衡手术【适应证】6 年龄在6个月2岁。7 松软型。【禁忌证】僵硬和骨性变形明显的不宜行腱转移术。【操作方法及程序】1 .全麻下进行。2 .先行2形跟腱延长,并切开后方胫距、距跟关节囊。3 .从第一跖骨基底找到胫前肌腱切断,于胫中部前做一小口,将胫前肌从该 口拉出。4 .根据畸
8、形轻重,决定胫前肌移位固定的部位,通常将该肌固定在骰骨上。5 .术后打一膝上石膏固定6周。【注意事项】1 .防止石膏滑脱可于跟骨钻入1枚横行克氏针。2 .防止石膏压疮。3 .去掉石膏还应在夜间用Dennis-Browne支架或其他支具,预防畸形复发。4 .注意观察远期踝关节功能及距舟骨畸变。第七节新生儿骨折锁骨骨折“8”字绷带固定法【适应证】1 .锁骨青枝骨折2 .锁骨横断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不用麻醉,助手将患儿两上肢外展,双肩后伸,胸部挺直,腋下置棉纸或纱 布。术者用绷带将两肩部呈“8”字形固定,“8”字交叉点在后背。【注意事项】1 .绷带缚扎不宜过紧过松。过紧,影响上肢血运;过松,不能
9、起到固定制动 和矫正肩部低落的效果。2 .避免粗暴固定,即使存在较重畸形,也能随小儿生长发育塑形矫正。3 .要检查并记录是否已存在臂丛神经麻痹。4 .“ 8 ”字绷带固定后要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以免除患侧上肢的重力和 活动造成伤处疼痛,小婴儿也可将上臂缚于胸侧固定。肱骨干骨折复位小夹板固定法【适应证】有移位的婴幼儿肱骨干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清醒下,患儿仰卧,患肢上臂外展,前臂旋前,助手拉住腋窝做轻柔对抗牵 引,术者拉住患儿肘部渐渐向远端牵引。骨折重叠处轻柔手法复位,取4块小 夹板或硬板纸做前后左右固定,布条缚紧,屈肘位患肢贴胸壁固定。如果骨折 端嵌插或无移位,可直接将患肢贴胸壁固定。【注意
10、事项】1 .不强调整复移位。即使未整复移位,随患儿生长也能逐渐矫正畸形。2 .固定后需要密切注意患肢血运,一旦发现皮肤颜色改变应放松夹板固定。3 .固定时间一般2-3周。4 .注意并记录是否合并挠神经损伤。5 .年龄大的患儿可改用屈肘的长臂石膏,并加颈袖悬吊,利用石膏重量使 骨折复位,股骨干骨折下肢悬垂皮肤牵引(Bryant牵引)。【适应证】6 岁以下的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禁忌证】1 .合并肺炎患儿。2 .股骨下端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不须麻醉将两下肢贴上胶布,加用分离板预防踝部压疮,外面用绷带包扎 后甸上固定于牵引架上,使臀部离床2-3cm ,如果是上1/3骨折,患侧下 肢应较对侧高2cm
11、 ,使患肢加大屈曲和外展位牵引。时间2 3周,亦 可采用绷带固定法(Crede法)或Pavlik吊带制动。【注意事项】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未成熟儿须慎重做下肢悬垂皮肤牵引。2 .注意保暖,预防肺炎。同时注意足部皮肤颜色等观察血循环情况。3 .绷带固定时,应防止缚得过紧。肱骨下端骨箭分离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适应证】肱骨下端骨箭分离。【操作方法及程序】清醒状态下,轻柔牵引前臂,并向前推伍尺骨鹰嘴突,整复分离的骨箭或逐 渐屈肘至60石膏板固定或伸直位石膏板固定。固定时间2-3周。【注意事项】L石膏板固定时,应密切观察肢端血运。2 .常可发生畸形愈合,不能自行矫正的,可手术复位。3 .整复前记录手部
12、循环情况,如指甲颜色、被动伸手指有无疼痛和挠动脉搏 动,以及是否并发神经功能障碍。4 .属关节内骨折,注意骨折愈合后,射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第八节儿童骨折肱骨镰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适应证】1 ,骨折移位明显,肿胀不重者。2 .手法复位后不稳定者。【禁忌证】L肿胀严重者。3 .复位后骨折稳定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宜选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2 .手法复位,一助手固定上臂,另一助手牵拉前臂,术者应根据骨折类型及 移位情况,先纠正侧方移位后用手指将下折端前移对位,逐渐屈肘关节于40 -60 位置。3 .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无菌消毒,敷无菌巾,经肱骨内外牌交叉钻入克 氏针固定。4 .打
13、一功能位石膏托固定。【注意事项】L内联克氏针钻入注意防止尺神经损伤2 .双针交叉部位一定要在骨折线以上,井穿透对侧骨皮质。3 .可选用经外侧双针平行固定法。肱骨牌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证】4 .合并血管损伤的肱骨牌上骨折。5 .开放性肱骨踝上骨折。6 .陈旧性移位骨折。7 .经手法复位失败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宜选用臂从神经阻滞或全麻。2 .皮肤切口一般经挠侧后外侧切口,如要行血管检查可行时前S形切口。3 .切开皮肤及外侧肌达骨膜,行骨膜下分离,即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 如陈旧性骨折要以骨膜剥离器清除骨痂复位。如前路手术检查肱动脉被骨折近端 挫伤,仔细从骨端分离后,骨折复位克氏针固
14、定后再处理血管。如血管内膜损 伤需要切除损伤段行血管吻合术。4 .骨折复位后经肱骨内、外牌交叉钻入克氏针,要求克氏针必须固定于对 侧骨皮质以求稳定。5 .术后功能位石膏板托固定4s6周。【注意事项】1 .术后给抗生素5s7d防止感染。2 .术后抬高患肢。3 .术中经内腆穿针防止尺神经损伤。4 .骨折愈合后46周拔除克氏针,开始行功能康复训练。肱骨外疏骨折切开复位术【适应证】1.IH型翻转移位以及II型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者。2.陈旧性移位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1 ,可选用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2 .行肘外后侧切口。3 .切开后即可见骨折移位情况,施行复位。陈旧性时间久者,由于翻转移 位造成伸肌
15、腱挛缩,应予以适当松解,但不宜松解过多,以防肱骨头血运障碍 而坏死,或影响骨折愈合。4 .用克氏针固定,一般以2枚为宜5 .术后石瓷托固定4周。【注意事项】1 .术后给抗生素5-7d2 .术后抬高患肢。3 .术后4周摄片骨愈合拔除克氏针,练习关节功能4 .切口靠前可能损伤骨间背侧神经。5 .整复后,内固定前注意观察滑车关节面是否平整。股骨干骨折牵引疗法【适应证】1 .闭合性新鲜股骨干骨折。2 .无血管损伤者。【禁忌证】1 .开放性骨折。2 .陈旧性骨折。3 .合并血管损伤骨折。4 .多发性骨折。5 .股骨下端牌上骨折,有移位者。【操作方法及程序】1 .根据不同年龄、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选择不同
16、牵引方式。2 .牵引后5 s7 d用床边X线机检查对位情况,并及时调整位置,力争对位对线满意。3 .对位对线满意后局部可用小夹板辅助固定,但要松紧适度,密切观察足 趾血运。4 .2-3周后如需要可更换脆人字形石膏固定。【注意事项】1 .牵引中要密切观察足趾血运变化,尤其采用悬吊皮牵引的患儿更应重视。2 .并发神经损伤的多为挫伤,应观察其恢复情况,一般3个月如不恢复, 经电生理检查后决定是否手术探查。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适应证】L开放性骨折。3 .多发性骨折。4 .合并血管损伤的下1/3骨折。5 .陈旧性移位骨折。【操作方法及程序】1 .宜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2 . 1/3及中1/3股骨干
17、横折可选用髓内钉固定。3 .中1/3粉碎性骨折、斜折选用钢板内固定。4 .下1/3骨折,特别是股骨踝上骨折可用双克氏针交又固定。5 .术后中上1/3骨折宜打儆人字形石膏固定,下1/3骨折可打高位膝上石膏 固定。【注意事项】1 .由于小儿多动,无论是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固定均应加石膏外固定。2 .术后宜放置引流管引流,48h拔除。3 .术后注意足趾运动及血运。4 .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5 .拆除石膏后逐渐开展功能训练,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6 .年龄较小儿童注意观察有无肢体过袄情况。第九节急性骨髓炎减压引流术【适应证】1 .骨脓肿和邻近的软组织脓肿。2 .局限性骨脓肿多为亚急性感染,引流不通杨。3
18、 .慢性骨感染常有死骨应一并取出。【操作方法及程序】1 .引流前应用超声波、X线片稍针吸仔细定位。2 .切开后观察病变部的骨皮质,如无腐蚀可用骨钻或刮匙探查。3 .若有脓性分泌物应行骨皮质开窗以利引流。4 .若为血液溢出,可能还须换位探查,直到有脓液引出。5 .髓腔内置两条硅胶管,一条供持续冲洗,另一条连接负压引流用。引流管 常于5s7d后拔除。6 .切口尽可能间断缝合。7 .石膏制动。【注意事项】1 .骨开窗时切忌穿透对侧骨皮质,以预防病理骨折。2 .诊断后采用抗生素治疗有明显进步的可暂缓引流术。3 .亚急性感染,反复发作对抗生素耐药,局部出现疼痛或再现全身中毒症 状时才需要引流。4 .引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矫形 外科 疾病 治疗 技术 操作 规范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