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列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乂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占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
2、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狭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
3、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 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 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4、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 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 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最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 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 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 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想意蕴”,没有指出这样容易解读过度。故选Co3. D【解析】叶燮的观点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
5、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意思是诗歌可以表现人的内在品格。A.从“其文如其为人”可知,此处是说文章表现为人,与叶燮的观点一致。B.从“因内而符外者也”可知,此处是说诗歌可以表现人的内在品格。与叶燮的观点一致。C. “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泗卓茕” “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都 说明词作表现作者的性格特点,与叶燮的观点一致。D.元好问这首诗是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批评、嘲讽了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 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安仁”是潘岳的字,“拜路尘”讽 刺潘岳趋炎附势。与叶燮的观点不一致。故选D。4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
6、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 唐宋词。5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茜苔”凋谢 “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 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 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基础知识.【答案】C【解析】A纶.巾(guan)倡.女(chdng)B枕.藉.jib D红绡.X. i. a. o. 7.【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
7、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因为:古义,两个词,因,于是,就。为,写,创作。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C.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D.狼籍:古义同义。.【答案】D【解析】知同“智”;冯同“凭”;暴同“曝”受同“授”8 .【答案】A【解析】A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师;B前者是介词,表被动,后者是介 词,向;C前者是固定,后者是长期;D前者是主谓之间取独,后者是宾前标志。9 .【答案】A【解析】名词作动词,游泳: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意动,以 为师;意动,以为耻;名词作状语,向南;名词作动词,吹奏;使动,使 战栗,使惊动;
8、使动,使繁茂。都是名词作动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都是意动用法;都是使动用法。故选Ao.【答案】1)【解析】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于水”为状语,状语后 置句。应该为“(于)斯人言感”,即“被这个人的话感动”,为省略句,被动句。“利” “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句。根据“也”分析,为判断句。 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安”为宾语,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余学”,“于 余”为状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羡乎”,“何”为宾语,宾语前置句。根 据“也”分析,为判断句。故选Do.【答案】C【解析】A.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 着的水
9、一样,使用对象错误;B.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 来叩人的脚,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不符合语境:C.休戚与共:有 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符合语境;I). 一蹴而就:比喻 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和“一下子”重复,不符合语境;故选Co.答案C【解析】“司马光”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为“曾巩”。 三、文言文阅读(-). A【解析】“绝人”作形容词“聪慧”的补语,“聪慧绝人”是形补短语,作“居易”的 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薄后进文章”虽可说通,但后文“无可意者”主语缺失, 故“后进文章”应做“无可意者”
10、的主语,“浮薄”是一个词,不应断开,排除Do 故选Ao10 . C【解析】C. “吏部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的”错误。吏部是掌管天下文官的 任免、升降等事务,不包括武官。故选Co. D【解析】D. “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错误,由 原文“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可知,当权者上奏朝廷要求贬白居易为“江表刺 史”11 .【解析】(1)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自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 回诏书授任白居易为江州司马。(得分点:疏、治、授)(2)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位盖世英雄, 可现在又在哪里呢
11、?(得分点:骊、固、安在)(3)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饱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 杯来互相劝酒。(得分点:渔樵、侣、友)12 .【解析】元稹为官正直,不惧权贵;有罪不处,无罪遭贬,有损圣德;方镇有罪,无人敢言, 陛下会受蒙蔽。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是北齐五兵尚书白建的八世孙。他的父亲白季庚,建中初年 做彭城县令。白家世世代代都以尊奉儒学为业,都是凭借明经科做了官。白居易小时候聪慧 过人,胸襟宽广,性格豪放。他卜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编辑的一部分诗文,去投赠著作郎吴地 人顾况。顾况善作诗文,但是秉性轻浮,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了白居易的文 章,不由得亲
12、自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没有人能写出好的文章了,没想到又遇见了 你。”贞元十四年,白居易开始应考进士,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任命 他为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篇篇都 有讽谏之意,能针贬时俗之弊,弥补政务的缺陷,因而有德有才的人都很赞赏他,作品往往 流传到宫中。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征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 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想要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白居 易与河南人元稹关系很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贬谪为江陵府士曾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 皇上跟前当面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
13、次上疏恳切劝谏,说:“臣近口因元稹降职一事, 已多次奏禀皇上。不可将元稹降职有三个理由。理由何在?元稹为官正直,举报上奏不避权 势。如今宦官有罪,没听说处置他们;御史没有过错,却先贬官;远近之人闻知此事,确实 有损陛下圣明的美德。估计天卜方镇守臣,都恼怒元稹严于职守。现将他贬为江陵判司,便 是将他送与方镇守臣,臣担心元稹被贬官后,方镇守臣有越轨行为,无人敢言,陛下无法得 知那些不法之事。”皇上又想加封河东人王铐担任平章事,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 有贤德良才的人就不能担任此职。王铐搜刮民财,来求得皇上恩泽,反而给他宰相职位,这 对我们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皇上这才打消了这个
14、念头。元和十年七月,强盗杀死宰相 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为他陈述冤情,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东宫官 员没有谏铮的职责,不应当先于谏官言事。适逢有个素来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自居易,说 他华而不实没有操行,当权者正憎恨他上书言事,上奏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书卜.达,中书舍 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I口1诏书授任 江州司马。(二)古诗阅读D【解析】D项,“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19. 苏词通过细节描写“谈笑间”,就让曹军快速崩溃,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 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戴词则
15、用对偶、比喻、夸张等手法艺 术地再现周瑜火烧曹营时惊心动魂的赤壁战场,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 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满江红赤壁怀古翻译: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 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 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 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 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 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去。问
16、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 动金黄的枝条。满江红赤壁怀古是南宋词人戴复古的宋词。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盛赞周瑜“气吞区宇”、火烧曹兵的雄才大略。下片寻访遗踪,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表达了作 者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三)名篇名句默写20.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3)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艰难苦恨繁 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7)羽扇纶巾酿酒临江(8)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22.【答案】A【解析】A项强调礼尚往来,符合文意。B项侧重“黄金”,“礼尚往来”中的“礼”指的 并不是某种实物,不
17、合文意。C项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人在饥渴时对饮食没有过高的 要求,不合文意。D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比喻交往的方式和特点不同,不 合文意。23 .【答案】D【解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卜分嚣张(含贬义)。愈演愈 烈:(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处用来形容“人情礼”,应选“愈演愈烈”。磨火: (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湮灭:埋没。此处应选“磨 灭”。 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陈 规陋习:过了时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习惯。此处应选“陈规陋习”。奋勇前行:奋发努力 鼓起勇气地向前
18、进。健步如降形容步伐矫健有力,走得很快。此处不用在新时代的风尚中鼓 起勇气,应选“健步如飞”。故选Do24 .【答案】D【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在南北朝诗人陆 凯折梅花时”应改为“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据此可排除A、B两项;二是搭配不 当,可改为“留下了千古名句,成就了佳话”,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Do 25【答案】C【解析】A.意思是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 绕着它,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B.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 孩时不应忘记其他
19、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C.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强调的是立志和诚信的重要性,与题干表述不符。 D.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可见强调以“己”为中心,体现差序格局的特点。 故选C。26 .【答案】B 只有夫妻间的相敬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表述过于绝对。27 .【答案】(1)“金玉良缘”属于“阿波罗式”,宝钗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和 宝 玉闹别扭,以“纪律”维护自己的感情;(2) “木石前盟”属于“浮士德式”,黛玉 和宝 玉闹别扭,与宝玉沟通内心,他们的感情是热烈的。(3)中国乡土社会扼制男女感情,以 纪律维系群体的
20、稳定。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婚恋模式是“阿波罗式”。28.1. 文【参考立意】此则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培养更高尚的人生追求。这两种人生观并没有 好坏优劣。第一自然段中,谈人生与我的材料提出两种人生观:种是演戏人生,它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前台,与世界上的切人物在起玩把戏”, 也就是说,这种人生观要求我们亲自参与其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时代的改造和世界的建 设;另一种是观戏人生,“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也就是说,这 种人生观要求我们能“坐在路边鼓掌”,欣赏他人的人生,以旁观者的角色看待时代的改造 和世界的建设。当然,我们必须要明白,此处的“装腔作势”不是“故意做作,装
21、出某种情 态”的意思,写作者应该赋予其一个正面的意义。第二自然段承接第一自然段列举了一些人的人生观。朱光潜、沈从文、周作人秉持的是 观戏人生,鲁迅秉持的是演戏人生。材料除了列举人物事例外,还丰富了这两种人生观的内 涵。观戏人生不意味着单单作为旁观者看待人生,与人生保持距离,而是以一种静穆的方式 观照人生精神,其精神层面可达到“超世观世”,也就意味着这种人生观不是消极的,而是 积极向上的,以一种乐观自达、安静庄严的态度看待人生,是一种有为,观戏只是一种途径。演戏人生则更强调积极参与人生改造,尤其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参与演戏不仅仅 是一种作为,也是匹夫的责任,这是一种精英意识。那是否意味着在当
22、下这个和平的时代就 不需要演戏人生观了吗?实则不然,无论哪个时代,匹夫都有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国家的兴 盛,匹夫依旧有责。本作文题只要紧紧围绕两种人生观即可,适当地要加入“静穆”“超世” “奋进”“积 极”等词,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人生观,可以定性分析两者的价值,也可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 人生观,皆可成立。1 .观戏人生,静穆超世2 .演戏人生,积极奋进3 .在积极奋进的演戏人生里,追求静穆超世的观戏人生4 .在静穆超世的观戏人生里,追求积极奋进的演戏人生01.常存“静穆”,敢为“匹夫”人生问题向来是人们所常常寻思、反复讨论的问题。以怎样的姿态迎接生活、面向世界, 是哲学的终极论题。在中国的历史中,大
23、致可将人生态度分为两类:观戏人生与演戏人生。这二种人生观都具有其合理性,世界恰如戏台,若观众满席而无人出演,必将无戏可看; 若演出精彩却无人问津,亦索然无味。因此,社会生活中即需入世演戏之人,也需要出世观 戏之人,两者本质上并无优劣对错之分。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似乎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呢?其取决于个人的性格,持“观戏人生观” 的人往往是“内向”型,往往冷静淡然,持理智的眼光看待事物,注重内心、自我的反省与 改变。恰如朱光潜一生潜心学问,追求“美”的境界,拥有一种修身的倾向,因而选择观戏 人生,显出静穆、超脱之态。然而,持“演戏人生观”的人往往是“外向”型,他们关注世界,并将自己作为影响世 界的一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福建省 三明 第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