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宋代金】.docx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宋代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宋代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成都七中英才学校历史备课组宋代金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第二课民族认同与民主丰碑一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力图践行“健康课堂”和“精准教学”的理念,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健康课堂”要求打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堂, 教师备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尊重规律与差异,引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发现 和赞赏学生的付出与努力。精准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成长 规律和认知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确构建教学结构,细
2、化教学流 程,促进学生在“核心素养”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和完美教学结果。基于践行“健康课堂”和“精准教学”的理念,本课的教学立意,围绕“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展开,确定课魂为“民族认同与民主丰碑”。在研究教材内容、领会课本知识 点内在逻辑关系、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本课以“问题引学一创设情境一探究学习一批判思维一发散 思考一情感升华”为主要教学设计思路,以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中华民族和民族国家认同的逐步形成、 民主共和的初步尝试为为明线,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积极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为暗线。在问题的设置和 师生互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情境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历史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 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长远发 展奠定人文基础。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历史新课标、考试说明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健康课堂和精准教学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深入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了解革命 过程,并运用唯物史观和多元史观多角度分析“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培养学生的家国 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4、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唯物史观】通过呈现丰富的史料,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树立 严密的历史逻辑思维,理解历史发生发展的复杂性。【时空观念】联系近代辛亥年的大事,梳理狭义辛亥革命、广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时间线,帮助学生建构纵向的时 空认识。【史料实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积极解读史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引领下,准确理解临 时约法为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研读,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并阐释问题的能力以及论从史 出的历史思维。通过史料分析,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允许不同声音、接受
5、多元理解、容纳相悖 评论,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家国情怀】1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感受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信念,继承发扬伟大的辛亥精 神,包括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勇于牺牲与勇于进取的担当精神、追求民主共和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 的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意识。2 .通过引导学生把辛亥革命放在近代世界的大历史中看待,使学生树立全球视野中的民族观念,引 导学生以“天下为公”的立场探寻解决两岸问题的政治智慧。3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辛亥革命在近代探索和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提高对辛亥革命的深入认知能力,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社会担当意识,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理解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艰难、 曲折、漫长,学会珍惜当下,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学习、努力奋斗。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定位: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近代民主革命第二课 辛亥革命,在本专题中上 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辛亥革 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第一子目“武昌起义”对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内容的介 绍,主要是深入分析革命背景,理解革命爆发是偶然与必然相结合的结果;第二子
7、目中“中华民国”建 立和临时约法主要内容和评价是学生必须握的内容;第三子目“辛亥革命的功绩”,讲述辛亥革命 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阐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可从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近代化文明、社会 发展趋势、社会生活变迁的视角肯定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学生可以存在成败两种不同的认识,但最重要的是肯定它的历史功绩。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新史料的运用和新情境和创 设,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情分析4 课教学对象为00后高一新生,身心特点为知识面宽、思维活跃,求知
8、欲强、表现欲强,喜欢直 观形象、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初中对本课内容有所学习和认识,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但基本上是静态研究的学习方法和 直观形象的知识体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而且要在了解这些史实的基础 上,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高中历史注重提升本质、动态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知识量增大,高一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 的本质探究能力与建构知识体系的主动意识。基于以上分析,我在本课的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辛亥革命放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巨变的历 史大背景中,宏观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发挥脉络,梳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等基本史实。通 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从材料中深刻地掌握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体验历史、探究 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能力,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指导和 帮助,因此我在掌握好课堂节奏和知识容量的同时,注重传达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评价辛亥革命六、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师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设问法、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思考、探索学习本课
10、知识。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等学习 方法。七、教学用具电脑平台、投影及音响设备、PPT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设置情景:两个辛亥年的“革命”,两次救亡图 存的探索。1851年,金田起义,农民阶级建立“天 国”,却成封建化政权;1911年,武昌起义,资产阶级建立“民 国”,终成民主化丰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911年的 辛亥革命,感受在动荡岁月中革命志士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1 .树立清晰的单元整体线 索一一救亡图存中的探索 史2 .回顾农民阶级的太平天 国运动,理解民主革命进程 中资产阶级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以两个辛亥年的 对比,吸引学生的
11、兴趣,有熟 悉知识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场 景,做好辛亥革命学习的铺垫。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宏观上 把握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之间 的内在联系。【历史概念解读】教师:什么是辛亥革命?教师:狭义上讲,191年武昌起义于旧历 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讲,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 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全过程。(1894到1912年4月)学生感知辛亥革命的时空 布局、革命任务和大致过程准确解读历史概念,有利 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定 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一一时空观念,使学生在 时空联系中认识、探究历史。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带着 问题学习新课。学习的过程就 是发现问
12、题、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自主解 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体现出教 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位。【讲授新课和板书设计】主要环节展示 第一篇: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一话背景 第二篇:枪声骤起与新陈代谢一看过程 第三篇:民族认同与民主实践一言成果 第四篇:辛亥评说与精神传承一谈评价学生整体认知本课的学习 内容和学习流程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事 件的思维,提升学生全面把握 历史事实的能力。第一篇: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一话背景 1.教师创设情境,以材料和问题切入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 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 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 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
13、。这场意外, 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 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问题:学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学生:武昌起义是一个偶然事件 教师:武昌起义是一场意外,它意外地摧 毁一个王朝,这有历史的偶然。设问:武昌起义的偶然性还有哪些表现? 教师:解读保路运动、起义过程等偶然性1.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逐步 养成辩证思维 能力高一学生于辛亥革命背景 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形象的图 片或材料进行直观感受和理性 分析。设计以上材料和问题, 目的是通过研读史料,培养学 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提取信息、 概括材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 生深入思考、探究历史的意识, 认识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
14、利于提 高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解释和 史料实证意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呈现一张典型的晚清历史老照片和一段 关于民族抵抗、民族意识的史料教师设问:北方士大夫和下层百姓的行为 说明民族存亡呈现怎样的状态?2.学生通过解读图片和史 料,自然得出政治背景:(1)政治:清廷民心丧失, 民族国家意识弱化,民族危机严重3.教师:面对危机,清政府进行了改革一 一新政和预备立宪。设问:清廷改革与革命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思索,明白新政、预备立宪客观 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壮大了革命力 量。但是因为清政府不愿分享统治权并违 背民意,证明改良道路走不通,必须用革 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3.学生解读得出结论:清廷 改革客观
15、上准备条件,加速 革命进程一一经济:民族资 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新 军、士绅、立宪派倒向革命4 .革命派为革命进程的发展积极准备教师提问:辛亥革命在革命组织、革命理 论和军事方面各有什么准备?5 .革命的有利时机是什么事件?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查找相 关知识:组织:革命政党成立,革命 思想传播;军事: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 装起义,并深入新军宣传培养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提炼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这部分内容高一学生在初中阶 段已经学习,可以通过课本阅 读自主获取知识并复习巩固。二.枪声骤起与新陈代谢一看过程武昌起义:通过阅读课本,学生了解武昌 起义概况,引导学生记忆武昌起义的基础 知识。学生自主阅
16、读,自主发言。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炼有效 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意识。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及旧官僚象征性 革命的史料。追问:革命过程呈现怎样的特点,说明了 什么问题?学生抓取历史地图信息并 分析史料,思考回答: 立宪派乃至旧官僚的加入 革命阵营既加速清政府的 瓦解,又说明革命的不彻 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有效 信息能力,积极锻炼自己的语 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 养。三、民族认同与民主实践一言成果1.民国成立(1)学生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时 间、地点、总统、国旗、纪元,加深对中 华民国的认识。(2)教师展示旗帜的变化,设问:旗帜 变化代表民族观怎样的
17、变化?(3)临时政府颁行的法令和措施(1)学生从课本上自主查 找相关知识,自主回答问 题。(2)学生直观感受旗帜的 变化:由大清黄龙旗到铁血 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得出旗 帜变化的背后的内涵(3)阅读课本史料(1)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炼有 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中 华民族认同(3)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推动 社会近代化的具体表现,感受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帝制终结【合作探究】PPT呈现元典性清帝退位 诏书,设问:诏书体现出何种政治智 慧?于民族、于国家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教师:清帝退位是南方革命政府、袁世凯 施压等原因所致,政权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设计宋代金 专题 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 人民 辛亥革命 教学 设计 宋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