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人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雷雨》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人教).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禺戏剧思想的美学内涵曹禺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优秀 剧作,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乃至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一个剧作家的审美理想,表面看 来是一个感性的世界,一个透过剧中形象与动机行动所表达的审美情境:实际上,透过戏剧 的形象画面,蕴含着剧作家独特的理想憧憬和美学内涵。除了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剧作之外,曹禺还写过雷雨的写作(1935)、雷雨)序 (1936)和日出跋(1936年)、争强序(1930)、原野)附记(1937)、关于话剧 的写作问题(1938)、编剧术(1940)、关于“蜕变”二字(1941)、悲剧的精神(1942) 等一系列阐述其戏剧创作思想的文章,此间不
2、但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思想火花,而且显现了具 有现代性特点的戏剧思想。一、戏剧诗的发现与表现1934年7月,雷雨发表于北京文学季刊第3期上,日本的两位学者武田泰淳和 竹内好看过剧本后,兴奋莫名,旋即推荐给中国的留口学生,激起了他们的演出热情,促成 了 1935年4月雷雨在东京的公演。两位演出组织者杜宣和吴天,在戏剧排演前曾写信 给曹禺,告知他,由于戏剧过长,他们的演出打算删去序幕和尾声。曹禺对此大不满意,这 仿佛是砍伤了一个人的头皮和脚趾,他担心这样演会像一出社会问题剧,了无哲思和诗意, 因此在复信即雷雨的写作中,中发出一番激昂的抗辩:“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 诗,这诗不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
3、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这固然有些实际的东西 在内,但决非一个社会问题剧。”(田本相刘一军主编:曹禺全集第5卷第10页,花山 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如果我们考察曹禺此番言语的文化语境,考虑到“五四”以后一个 时期中国剧坛“社会问题剧”的泛滥,就会发现,曹禺对戏剧诗的追求是对“只谈问题,不 顾剧艺”的创作倾向的反拨。在雷雨序中,曹禺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是一种情感的 憧憬,一种无名恐惧的表征”,“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感情的发酵”,“我并没有明显地 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这样的创作心态表明,曹禺是以狂放恣肆的想象与 主观情感的宣泄作为戏剧的审美诉求,蒸腾为雷雨的
4、氛围,孕育为人物的形象,交织成 为不可解脱的情节和激荡的冲突。在日出的创作中,曹禺说,在他心头最初涌动的是一首诗,就是陈白露几次吟唱的 那首小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当然不能把 它看做是日出的主题,但却是曹禺对这部戏剧的诗意发现。类似于陈白露这类人的存在, 注定是不能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延续下去的,她们不是害人者,她们的生命曾经显示过 美丽和纯净,但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了她们的灵魂,她们注定会成为那个旧世界的殉葬品。这 是曹禺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对这样一种人生及其命运的最本质的概括日出对 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黑暗、无耻、腐朽,做了最深刻的揭露
5、;但是作者却不是 在展示罪恶与黑暗,而是怀抱着希望,憧憬着光明,燃烧着理想去观察和描写这些人间的地 狱和魔鬼。于是,他发现了陈白露的人性的诗意,翠喜品行的诗意,发现了黑暗中有着日出 的曙光,绝望中有着人生的希望。因此,叶圣陶评论日出其实也是诗”。“戏剧诗”的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悲剧用韵文写成,在亚里士多德、布瓦洛、黑格尔、 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有关戏剧的论述中,都不乏类似的表述。应当指出,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到金院本、元杂剧、明南戏、清传奇,中国的艺术,特别是戏剧传统中,从 来都弥漫着浓重的诗的气息,显示着民族的诗性智慧。但是,就中国话剧产生之初的历史状 况而言,它恰恰是以对这种诗学传统
6、的颠覆,来为自己打开进路的。“问题剧”走到极致,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话剧对诗学传统的背离。曹禺以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和艺术卓识, 深刻地把握着戏剧艺术的精神内涵,并将之化为现代的戏剧诗的美学概念。普禺对戏剧诗的阐发,在于他对现实生活中诗意的捕捉、感悟、提炼和升华。比如,他 在雷雨序中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 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这里所谓的“不可言喻的憧憬”,或者他说的“神秘的 吸引”,“抓牢我心灵的魔”等,看来未免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而实际上是对感物抒怀、天人 合一的诗意的感悟,表达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意绪。曹禺戏剧创作思想中所体现的对
7、于现实的“诗化”,在特定意义上说,就是审美意象的 “表现化”、“象征化”。曹禺的剧作充满了象征的色彩,女儿万方曾经询问他,“雷雨”是什么意思,曹禺回答, “雷”是天上轰轰隆隆的声音,警醒他们;“雨”是自天而下的洪水,把大地冲刷干净。由 此可见,雷雨剧名就带有象征性。日出中的主人公陈白露,名字暗喻“早晨的白露”。诗经有诗云,”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种凄冷、肃杀、零落、苍茫的意绪蕴含其中; 乐府诗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太阳一出来,露水就被蒸发掉了,这暗合了陈白露 的命运结局。而“原野”既是主人公仇虎宿命所归的地方,也暗喻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类的 蛮性遗留。二、人性探索与形象内涵曹禺的剧作
8、中写了一系列富有深刻人性和美学意味的人:周朴园、繁漪、侍萍、陈白露、 金子、仇虎、文清、愫方、觉新、瑞珏等,透过这些人物的命运,他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娉 变,种新的时代精神在阵痛中走向新生的艰难过程。曹禺醉心于人物塑造。他的剧作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拥有恒久艺 术魅力的形象。特别是妇女形象,如:繁漪、陈白露、愫方、金子、瑞珏等。在剧作当中, 曹禺似乎特别喜欢为他笔下的人物书写小传,从雷雨到家,每个人物出场之前,都 有作家为之所写的极具表现力的文字,这些人物小传不但是十分漂亮的美文,而且透露着他 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的思路,蕴含着他对剧中人的审美情思和灵魂体悟。曹禺的戏剧形象塑造,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雨 戏剧 思想 美学 内涵 人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