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糖脂代谢差异 附【述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docx
《成年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糖脂代谢差异 附【述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年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糖脂代谢差异 附【述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的探讨成年1型糖尿病(T1DM)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患病及其代谢 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登记的N18岁的患者1 158 例,其中男524例,女634例,分为单纯T1DM组(n=982)和合并AITD组(n=176),进 一步根据入组时甲状腺功能将合并AITD组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42)、减退组(n=31) 和正常组(n=103),分析患者入组及随访1年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指数(BMI)、 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压等指标变化,并比较不同分组间随访1年前后的代谢指标水平。 采用t检验、Mann-Whi
2、tney U检验或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起病时,合并AITD组代谢紊乱更严重。随访1年后,两组HbAlc均较入组时明显下 降合并 AITD 组:8.40% (7.03%, 10.78%)比 7.65% (6.60%, 8.93%), P0.01;单纯 T1DM 组:8.50% (7.20%, 10.80%)比 7.75% (6.70%, 9.10%), P0.01, BMI 及胰岛素敏感指 数较入组时均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后,合并AITD组 亢进组 TSH 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组0.15(0.01, 0.39)比 1.92(1.34, 3.17)nmol/
3、L, P0.05; 与减退组和正常组不同的是,HbAlc未见显著改善;此外,减退组BML收缩压及舒张压 显著高于正常组(22.372.89)比(20.71 2.77) kg/m2, 120 (110, 129)比 111 (103, 122) mmHg, 78 (75, 81)比 70 (63, 77) mmHg,均 P0.05)。结论成年AITD合并T1DM患者起病时代谢紊乱更严重;随访1年后,AITD组中甲状腺功 能亢进的患者糖代谢未见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1年后更易于出现增重及血压升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糖尿病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广受关注,
4、但其通过调控免 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多个系统产生自身免疫等临床 表现,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1型糖尿病虽然是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但易发生危及生命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且多数患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随着临床上ICI的广泛应用,ICI 相关1型糖尿病的发生势必越来越多,应引起临床重视。笔者就其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 免疫遗传学特征、临床特征及临床管理逐一论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广受关注。ICI通过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
5、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 CTLA-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从而发 挥抗肿瘤的效果lo目前ICI分为三类:PDJ抑制剂、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齐I。 ICI已被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 也可能导致机体多个系统产生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2。内分泌不良 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
6、、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引 起相应的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3o ICI累及胰腺引起的1型糖尿病(ICI-induc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CI-T1 DM)虽较少见,但易发生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且多数患者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应当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笔者就ICI-T1D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免疫遗传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管理逐一论 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一、流行病学ICI-T1DM是相对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报道,尚无明 确的发病率或患病率报道。
7、迄今为止,共有90余例ICI-T1DM病例报道4o临床试验报 道其发生率总体偏低。Stamatouli等5报道2 960例受试者中27例发生ICLTlDM(0.9%)o Tsang等6报道538例接受ICI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10例发生ICI-T1DM (1.9%)。 ICI-T1DM中位发病时间和中位用药周期时间并不尽相同,但多见于用药半年内。Stamatouli 等5报道的27例ICI-T1DM患者中位发病时间为20(1228)周,中位用药周期为6( 178) 周期。Mayo中心21例病例中位发病时间为21 (3-103)周,中位用药周期为4 (1-17)周 期7o出现DKA、胰岛自身抗体
8、阳性、PD-1和CTLA-4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发病时间 更短8oICLT1DM发生率低,多数见于接受PDJ/PD-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中PD-1抑制剂 更为多见,CTLA-4抑制剂相关T1DM偶有报道9。这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止匕 开始ICI治疗的半年内是关键时期,应加强血糖监测;对于接受ICI治疗的患者发生DKA 相关表现时需要警惕T1DM的可能;治疗前后重视检测胰岛自身抗体;接受PD-1/PD-L1抑 制剂治疗或联合PD-1和CTLA-4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亦应加强血糖监测。二、发病机制PD-1是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的一类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可在T细胞、B细胞、 树突状细胞、
9、巨噬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表达,更重要的是可在胰岛细胞中表达,某些肿 瘤也表达PD-L1。PD-1和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杀 伤,而阻断这一通路可以重新激活T细胞,并产生抗肿瘤效应。PD-1和PD-L1抑制剂则能 阻断这一通路,不仅靶向肿瘤的T细胞存活,而靶向胰岛细胞等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也得 以存活,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10oPD-1抑制剂虽均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启动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由于不同PD-1抑制剂的PD-1结合表位不同,与PD-1的亲和力不同, 以及人源化水平和免疫原性不同,是否对临床疗效、免疫损
10、伤产生不同的影响尚不明确。 Clotman等10报道的42例ICI-T1DM病例中,34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21例纳武 利尤单抗,12例帕博利珠单抗,1例未报道)。Wright等9汇总的数据亦发现,接受PD-1 抑制剂治疗发生ICI-T1DM的患者中52.7%使用纳武利尤单抗,23.3%使用帕博利珠单抗。 上述研究提示ICI-T1DM多见于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者;虽同为PD-1抑制剂,纳武利尤 单抗ICLT1DM发生率可能更高。但上述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偏倚,仍需更多的临 床研究进一步观察。三、遗传学特征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基
11、因是T1DM最重要的遗传易感性 基因。在高加索人群中,HLA-DR3-DQ2 (DR3)和HLA-DR4-DQ8 (DR4)单倍型是已明 确的T1DM高危基因,而DR3/DR3、DR3/DR9和DR9/DR9在我国和日韩地区T1DM患者 中频率增高11, 12。ICI-T1DM患者中最多见的HLA基因型是HLA-DR4 (76%) 5。de Filette等4汇总分析的91例病例中,51例进行了 HLA基因分型,其中HLA-DR4为23 例、HLA-DR3为8例、HLA-DR9为5例,提示相当一部分人群携带HLA易感基因。由此 可见,与T1DM相似,ICLT1DM可能也存在遗传易感性。但目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述评 成年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糖脂代谢差异 附【述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1型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72592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