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张问日:“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新令尹。何如? ”子日:“忠矣。” 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 德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子张问日:“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新令尹。何如? ”子日:“忠矣。” 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 德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 这个忠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的忠字,但是并 在论语中,忠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 念可以说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
2、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人间的关团体道德的抉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 成他私人间的道德。孟子尽心上篇有:桃应问,“舜为天子,皋陶为土,瞽叟 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日:“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日:“夫舜恶得 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日:“舜视弃天下,犹弃敝旗也。窃 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玳然,乐而忘天下。”这是说舜做了皇帝,不能用对 其他国民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他的父亲。孟子所回答的是这种冲突的理想解决法,他还 是想两全,所以想出逃到海滨不受法律所及的地方去的办法。他这样回答是可以的, 因为所问的也并非事实问题。另一个地方,
3、孟子所遇到的问题,却更表现了道德标准 的缺乏普遍性了。万章问日:“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 日:“封之也,或日放焉。”万章日:“象至不仁,封之有犀,有犀之人,奚罪焉? 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孟子的回答是:“身为天子,弟为匹 夫,可谓亲爱之乎?”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 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 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
4、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 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 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 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 拿出什么标准来。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二他见我们不信,搬来一个木箱,“哗啦”扣地下。里面有凿子、锤子和灰白的石块。 他说:“先用凿子凿出花纹,人的花、鹿的花,再用石头在花纹上蹭,岩画“他 摊开一只手,另一只手握着凿子,”就出来了。他看我们还是不信,从坑头的 白毡子底下拿出两块赭石片,石上有青蛙式的小人和鹿形。“我画的。”
5、虎其吐老人 用较裂的手指自己鼻子。我俩拿过石片看,和山上的一模一样。老汉又拿出一块石片,在地上凿“咔咔 咔”,圆形的头;“咔咔”,两个白点是眼睛;“咔”,接下的方形是身子、胳 膊。我倒吸了一口气。世上固然有许许多多人所不知的秘密,但眼前这个秘密太出人 意料了。“您是岩画爱好者吗? “我问。我不好意思管他叫骗子。“不爱好,”老汉摇头, “是没办法。” “什么没办法?” “真的岩画,我们这里有,”老汉拍地面,“有人 炸,有人用电锯割。没办法,我弄假的掩护真的。”外边雨停了,虎其吐老汉领我们上山。老汉拿小铲子在一块石头下挖土,挖了约有 一尺深,花壁露出湿润的岩画,图案跟山那边的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比较
6、,我只好说 这个看着更真实。这是真的岩画,老汉说。真的不多了。我从山下背土,背烂了两个筐,统共有100 多筐土吧,把这些岩画埋上了。堆上土,踩结实,过半个月就长草了。我最怕下大雨, 土冲跑了,岩画又露出来,还得背土。“你保护岩画是为了什么? 我问。“岩画是有灵魂的,”他诚恳地说,“岩画的 灵魂夜里出来溜达,有人见过的。土埋着也不影响他们溜达。这些人古代生活在这个 地方,死后,灵魂被吸在石头上。他们想看看河水,看看草地上的花,闻闻牛粪的味。 月亮下面,羊群在圈里互相挤着,可好看了。鱼在河里跳,像有人一样。这些灵魂看 了这些东西,心里不惦记了,回山上接着睡觉。外边的人拿炸药炸下来的岩画卖钱, 电锯
7、割,灵魂受不了,会给这儿带来灾难。”我们走到山头那边我称之为虎其吐岩画工作室,他的作品被雨浇过,愈发稚拙。 他拿烟袋锅指缺肢的鹿说:“还缺两条腿。我腰疼,要不早把腿画上了。”我摸摸老汉的画,心里说,我摸到了人类物质文化非遗产,遗产在土里埋着呢。我 问他:“你画的岩画没有灵魂吗?会不会半夜到处走? ” “嘻嘻”他摊开双手, 笑得露出稀稀落落的牙齿。“我的手,抓牛粪、给羊接生,怎么能画出有灵魂的东西 呢? ”(有删改)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线条流畅,笔触稚拙 稚拙:幼稚而笨拙B.目光灵活,也清澈清澈:清透而明澈C.邂逅了一位史前岩画作者 邂逅:与陌生人不期而遇D.我弄
8、假的掩护真的掩护:保护起来不使人知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家们”推断岩画的年代与后文的真实情况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与批 判性。B.第段中写岩画“半成品”显得“不认真”,是作者为后文该岩画为“伪作”设的伏笔。C.第段中“儿童式的顽皮和“嘲讽”写出老汉对藏有秘密的自豪感及对专家们的嘲 笑。D. “怎么能画出有灵魂的东西呢”,通过反问强调了虎其吐老人创作岩画的技艺并不 高超。21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22 .虎其吐老人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七、选择简答.语言基础运用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
9、的社会责任, 但是道家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 方,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道家学说再度盛行,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 庄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 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这两位 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在他们的诗里同时表现出中国思想的这两个主要传统。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 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 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句加点的关
10、联词使用不当。B.第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引用。C.第句“约略”可换成“依稀”。D.第句加波浪线的语句无语病。根据语境,补写第2段横线上的内容。八、微写作.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物,或重复熟悉的生活轨迹时,往 往会忽略身边的美丽。请写一段文字,描写你身边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要求:思想健 康,描写生动,不超过150字。23 .有一首歌唱道:“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曾经是你幻想的未来”,“所谓未来,就 是现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不超过150字。24 .作为中学生,当你读至广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时,有怎样的触动和感受?请就 此写一段小诗或抒情文字
11、。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超过150字。九、命题作文.按要求作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承载3名航天员升入太 空。邓清明作为此次的航天员之一,备受世人关注。邓清明于1998年就已入选我国 首批航天员,却一直与飞天梦擦肩而过,但他依然25年如一日坚持训练。这25年是 一个漫长的追梦过程,他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为迎来飞船发射的一瞬。请以“漫长与一瞬”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5 .按要求作文。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承载3名航天员升入太 空。邓清明作为此次的航天
12、员之一,备受世人关注。邓清明于1998年就已入选我国 首批航天员,却一直与飞天梦擦肩而过,但他依然25年如一日坚持训练。这25年是 一个漫长的追梦过程,他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为迎来飞船发射的一瞬。请以“与 擦肩而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 清晰。参考答案:1. A2. C 3. B 4. D 5. (1)在差序格局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没有一个普遍的 标准,具有伸缩性。(2)在差序格局社会中,当有矛盾冲突时。,时常用道德教化来调节。(3)在乡土社会的蜕变中,法律开始给人们,特别是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一 种新的保障。【解析】
1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的是团体道德的缺乏,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而司马迁所谓的不论亲疏贵贱,都一切都根据法律来决断,法律就是唯一的标准。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理解并进行推断的能力。C.“说明传统道德认同,大义灭亲,这种行为”错误。“大义灭亲”是指用统一的道德标准 来要求所有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犯了罪,也要按照法律来决断。而在差序格局的社 会中,所有的价值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所以传统道德并不认同这种所 谓的“大义灭亲”的行为。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理解并进行推断的能力。B.”他们做出的调解均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4、”错误。由原文“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 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可知,是双方时常就“和解”了,而不是均 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理解并进行推断的能力。D.“使得代表新司法制度的司法处实际成了包庇作恶的机构”错误。由原文“但是事实 上,在司法处去打官司的,正是那些乡间所认为,败类的人物。依着现行法去判决(且 把贪污那一套除外),时常可以和地方传统不合。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 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可知,是在乡下 人的眼中,代表新司法制度的司法处成了包庇作恶的机构,但不一定是现实。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15、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 缩”可知,在差序格局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具有伸缩性。由原文“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 事,表示教化不够”“调解是个新名词,旧名词是评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 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里脸 的事!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竞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 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可知,在差序格局社会中,当有矛盾冲突时,时常用 道德教化来调节。由原文“在乡间普通人还是怕打
16、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却已推行下乡了。那些不 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 法处去”可知,在乡土社会的蜕变中,法律开始给人们,特别是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 的人物一种新的保障。3 . C7. D 8. B 9. (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解析】6.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族”,类;句意:士大夫这类人。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解释为“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句意: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其
17、”解释为“代词,它的”;句意:那么它的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4 .之”解释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不知道句子停顿。“之”解释为“代词,它”;句意:从蓝草里提取的。C.“而”解释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句意: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而”解释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句意:顺着风的方向呼喊。D.“则”解释为“那么,就”;句意:问他们,就说。“则”解释为“那么,就”: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当今之人不懂得句读,因而无法解惑”曲解文意。由原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可知,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 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假”,凭借;“水”,游水;“绝”,横渡。(2) “耻”,以为耻;“师”,向老师学习;“惑力糊涂。10. All. C 12. D 13.文章首先叙述盲人识日的寓言故事,说明任何知识都来源 于感性经验,如果撇开感性经验而单靠间接经验,会混淆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作 者写单有感性经验还不够,还得亲自实践,多次探索,方能掌握道;接着作者讲了南 北方人学游泳的寓言故事,说明求“道”单凭勇气是不行的,还得经过长期的实践,不 能一蹴而就,投机取巧;最
19、后一段联系实际并交代为文的目的,要想真正理解“道”, 不能单靠读几本经书,应该杂学旁收,既不能忽略感性经验,又要经过长期的摸索思 考,以渐进于道,. (1)亲自及,赶上(2)君子应先做后说;要言行合宜,不能言过其行;强调少说话多做事。学习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目标要努力用行动去实现,而不是先说出来,否则日常徒增 压力,日后达不成目标又陷入尴尬和被动。14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绛皓驳色而皆若偻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沧、粟、臾、驳、偻、锲、镂。15 .C17. D 18.全词主要采用了对比和虚实
20、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词人.上阙虚写, 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下阙实写,描写了此时“功 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表现词人的洒脱”错。“漫悲歌”指慢慢吟唱悲歌,是作者的自我宽解之语,没有 表现词人的洒脱“故选Co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A. “夸张”错,“曾是气吞残虎”指曾经有过吞杀敌虎的豪迈气魄,是诗人对曾经吞杀 敌虏的豪迈气魄的回忆,不是夸张。B. “用典”错,是化用,“笑儒冠自来多误”这一句
21、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纨绮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而来;”表达词人对儒家思想和儒生的藐视和讥讽”错, 应是感叹自己被儒家忠孝报国的思想所误,一生怀抱此志,却时至暮年仍旧一事无成。 看上去,词人有悔意,悔恨自己不该学习儒家思想,执著于仕进报国,但实是对“壮 岁从戎”的生活不再的哀叹。C. “泛舟优游之乐”错。“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指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 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表达了诗人无奈归隐的失落、苦闷之情。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这几句是词人
22、对南郑生活的回忆,是虚写。他胸中怀抱着 收复西北的凌云壮志,一身戎装,手持剑戈,乘马于胯下,随军止宿,气吞残虏,字 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颇能振奋人心。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这 是实写。“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 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与上片内容形成对比,“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 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 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 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 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丰台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