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考融合综合考试试卷(一)-【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析版).docx
《第三单元教考融合综合考试试卷(一)-【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考融合综合考试试卷(一)-【教考融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考融合综合考试试卷(一)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 科技创新同等
2、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 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 展的根本遵循。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 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 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 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
3、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 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 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李白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注】卜筑:择地而居。回蓝岑:即蓝山。结茅:筑茅屋。金液:指长生不老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交代了风景之所在、自己的活动和酬寄的对象,流露出喜爱之情。B.开头四句侧重写山,五六句侧重写水
4、,描写了蓝山景致的雄奇、明丽。C.七八句紧扣上文,言如此佳境令人缓棹慢行,如此清辉令人停驻脚步。D.结尾写怅恨官场束缚,使自己不得欢游,希望能与友人来此隐居学道。16 .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借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世之情的作品,但两首诗描写 景物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人常常将月与人对照,抒发因时空无限、宇宙无穷而引起的迷惘和感伤,这在 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2)历史悠久的八百里洞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人常常在诗词中描绘洞庭湖的美景,比如“湖的美景,比如“(3)冰雪常用来
5、形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酷夏,心不静,气不顺,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 以外,唯靠读书静心。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辍转京、厦、广、沪四地而做。用时竟达十四年。 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o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 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O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大 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
6、;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对于威权铸 剑则是轻蔑与挑战;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恩想;再然后, 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八十六年的、也曾壮怀激 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仗他的冷 峻和深远,让酷热笼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 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
7、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古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早期历史形态, 在中华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历程中,其传承和传播必须主动面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和 影响。数字时代提供的各类传播路径和平台,可为古文字传承和传播开辟极为广阔的前景。 (1) ,使古文字知识的传承和传播受到极大局限。对社会大众而言, (2) ,令人望而生畏。数字时代,网络、新媒体和各类传播平台可以生动 形象地传播古文字知识产品,让古文字走进社会、走进大众。人们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
8、围中 获得古文字知识。通过培育古文字传承和传播的深厚群众基础,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以青少 年为主要对象的古文字数字化传播,对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个部门组织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 将数字化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了多个古文字与出土文献数字化项 目。 (3) ,古文字在数字文明时代将焕发出新的生机。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 一项是()(3分)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B.疫苗从“孕育”到“出生”,要经过六大步骤。C. “一带一路”
9、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海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D.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文创作要关注时代。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 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拴阅的是集体主 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标准。东京奥运会上,作为P卡(替补)选手的王曼昱在队友因伤退出后临时出战,以出色的发 挥帮助中国女乒拿下
10、团体金牌。航天英雄邓清明坚持训练25年,三次进入备份乘组,终于在2022年11月29日成为执 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1 .C【解析】C项。选项中“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实现“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 深度嵌入“理解有误。天宫课堂的品牌和内容建设开展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从而实 现对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深度嵌入。根据材料二中“天宫课堂的品牌和内容建设展开多 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包括但不限
11、于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等内容可知,多 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A.项原文“历史上 每一次重要的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 向公众展开科学传播的契机,从而推进航天知识科普工作的发展。“可知,各国利用重要的航 空事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行动,从而推进航天知识的科普工作。B.项原文“欧洲航天 局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航天知识教育。三是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 将计算机编程、工程技术、太空探索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传感 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知识。”可知欧洲航
12、天局面向青少年,进行课堂设计与资源配 套开发,引导学生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相关数据知识。D.项原文“天宫课堂可以综合多样化媒 介形态和媒体平台,从面向青少年的课堂教学逻辑转向多维度、多层级的复合传播逻辑,包括 但不限于知识传播逻辑、文艺作品传播逻辑、学术传播逻辑等,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 航天科普传播体系J可知天宫课堂综合多样化媒介传播,运行多维度、多层级的复合传播逻 辑,形成了面向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传播逻辑、文艺作品传 播逻辑、学术传播逻辑等”是解释“复合传播逻辑”。“运行” 一词由最后一段“天宫课堂的科 学传播模式运行逻辑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可知。2 .
13、B【解析】B.项材料一第四段“从开头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可知,未来形势在不断 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 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J可知,这是我国发展新的需求。在这种国际和国内的大背景下, 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全而提升国民素质。A.项以偏概全。选项”主要从科技方面和经济 方面”错误,材料一从科技创新、公民、文化、存在问题和经济等方面论述我国公民提升科学 素质的必要性,没有突显“主要”从哪一方面。C项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存在的问题。现 实意义体现在“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 “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 天科普传播体系
14、”“为给企人类提供中国视角和中国思考”等。D项强加因果。有材料二可知, 因为开展太空授课的国家数量十分有限,相应的影像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稀缺性,所以 我国的天宫课堂也自然成为吸引全球关注的航天科普活动。3 .C【解析】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科学素质建设的大体内容是了解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 掌握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等。关注第三段科学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也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内容。C.项属于经济建设,虽然是材料原句,但不是科 学素质建设。A.项是在青少年中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B.项是干扰项,根 据材料一第三段指出的问题可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
15、计划,能改善乡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的现象,有助于解决城乡区域不均衡的问题,属于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属于科学素质建设。 D.选项是促进全社会树立科学思想和精神,属于科学素质建设。4 .【示例答案一】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 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技创新助力科学普及的开展。 我国在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实施太空授课,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示 例答案二】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促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 化,科技
16、创新促进科学普及。【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 概括能力。【解析】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理解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二者之间密 不可分,共同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一的“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 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 础;结合材料二“两次太空授课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传播模式,激 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和“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 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向公众展开科学传播,促进航天知识科普的着力点和重要内 容。”可以概括科技创新
17、助力科学普及的开展;由材料“我国先后开展的两次太空授课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模式创新探索天宫课堂传播形式的丰富、传播效能的拓展提供了更多 可能。”可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等重要。5 .【示例答案一】基础建设:重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 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主导:继续坚持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 学传播模式,完善已经形成的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借鉴经验:借鉴 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思路。【示例答案二】国家:将基于航天技 术发展的科普教育正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并逐步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
18、培育的航天教 育体系建设;航天局:设计面向其它国家的学校项目,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或航天局: 综合多样化媒介形态和媒体平台,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给全人类 提供观察、理解、探索浩瀚宇宙的中国视角和中国思考。)教育:加强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 的开发,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相关数据知识。【解析】考查的是推进航天科普教肓活动的举措。结合材料二从天宫课堂的成功之处总结 经验,进行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不能都答天宫课堂。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句提取、 概括为重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 建设;第三段“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太空授课初
19、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 传播模式,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从国家主导的层面提取概括;原文“借 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借鉴经验层面的举措。6 .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 ”意在表明对 现实的束手无策”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7 .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 “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 释。8 .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行三拜九叩大
20、礼,表达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和以死报国 的决绝之情。一颗明星流向西北,用浪漫的笔法昭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也体现其拳拳爱 国心至死不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透过 屈原的想象之景和他的动作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去 思考。第二次,“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一一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秫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 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他行三 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正 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
21、向西北一一她陨落了,一颗明星的陨落, 暗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运用了浪漫的笔法,也体现屈原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9 .示例一:此文好。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 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 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 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 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示例二:课文好。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 皆浊、众人皆醉,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和渔父
22、的“不凝 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 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比较出二者 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如 果认为此文好:渔翁问“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他关心的是屈原的 健康状况;老渔父见到屈原问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他关心的是 百姓的前途命运,从内容上看,本文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 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面对渔翁的问询,
23、“屈原点了点头”;面对老渔父的问询,“望着老 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 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他无力倾诉, 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 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如果认为课文好:“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引出屈 原被放逐的原因,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夫圣人者,不凝 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
24、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酶?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螃乎”, 把屈原和渔父“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 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10 . B【解析】“入学”作“(有光)与从兄有嘉”的谓语,所以“入”前不能断开,排除C项。 “意恋恋”作“有光”的谓语,“意”前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11 .D【解析】D项,中夜是半夜子时。12 . D【解析】D项,“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但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考融合 第三 单元 融合 综合 考试 试卷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语文 同步 练习 统编 选修 下册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73211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