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基础知识综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深秋的树叶们被风轻抚着,缓缓飘落,为大地铺上了金黄的(di tan)o乙她低头(cuG nidn)看桌上的橡皮泥,全神贯注,不再与母亲交谈。丙短腿猫与狗中的柯基犬一样,有着四条可爱的小短腿,十分聪明,性格学则, 非常适合新手饲恭。丁 2021年10月5日,我国长征七号遥四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绝大部 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该火箭末级残骸得到卡当处理。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di tan) (cuo nian
2、) 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温驯()妥当()二、句子默写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水何澹澹,O (曹操观沧海)(2)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3)客路青山外,o (王湾次北固山下)(4)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表明全文主要观点的句子是:“(5)某位同学从不温习旧知识,因而成绩止步不前。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告知他“温习”的重要意义。三、选择题3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巧聊的一项是()A. “先生”是古时对老师的尊称。B.蒲松龄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晴空”是指晴朗的天空;排云上是
3、指冲破云层, 领空直上;“碧霄”是指碧蓝的天空;诗句的意思是: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 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 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它 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6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D.理解分析不正确。秋词(其一)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天净沙秋思则抒发了 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并没有表现作者“奋发进 取的豪情”。故选D。7 . 挖掘、开凿讲述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应答
4、,回答8. (1)宋国有 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2)(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 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呀。(意思对即可)9.宋君派 人向丁氏询问“穿井得人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蹊跷,人命关天,而且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 风雨,需要当面对话,才能得知实情。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 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词语解释一般放到句子当中理解。(1)句意: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穿:挖掘、开凿。(2)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道:讲述、谈论。(3)句意:使宋国
5、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4)句意:丁氏答道。对:应答,回答。8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k调、换、 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 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重点词:(1)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濯溉。汲:从井里取水。(2)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9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这件事已经答案第2页,共7页闹得满城风雨;传的都是“丁氏穿井得一人“,事情有蹊
6、跷,人命关天的大事,须当面了解清 楚。10 .本题考查故事寓意。由“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可知大家i传十、十传百,闹得满 城风雨;由文章最后一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传播不真实的消息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得出我们对待传闻,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要以审慎的态度 进行分析、甄别。【点睛】参考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 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 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7、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 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11 . 贫瘠的味道 麦子的清香12.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调皮”一词将南瓜 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瓜不受约束、肆意生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南瓜的喜爱之情。 (2)用“斩首”进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牛咬掉叶子的青草的样子。13.示例:妈妈的 味道,故乡的味道,根的味道。(符合上下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14.示例:作者对大 地包容各种味道的广博胸怀的敬佩之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根据文章第段“你再看看另一个懒汉家的菜园,所有的菜,都菁不拉几,半死不
8、活的样子, 你能嗅到的,就只有贫瘠的味道”的内容可知,空可填“贫瘠的味道”;根据文章第段“种过麦子的麦田里,有麦子的清香”的内容可知,空可填“麦子的清香 12.本题考杳对文章词句的赏析。(1)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句中用“调皮”一词修饰南瓜,赋予其人的行为动作,使用的是拟 人的手法;接着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即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此处写南瓜的藤蔓跑到 别人家的菜园子,可见南瓜的生长旺盛,不受控制,所以形容南瓜“调皮”;最后明确表达效 果,即表达出作者对南瓜的喜爱之情。(2) “斩首”的本义是指砍头,此处用来形容被牛咬掉叶子的青草的样子,将断了的青草比 作“斩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生
9、动形象。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段“一个流落外乡的人,为什么总喜欢带走故乡的一捧土? ”的内容可知,作为一个 流落外乡的人,带走故乡的土壤,无非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思乡怀人的表现,所以补充的 内容符合思乡怀人的情感表达即可。例如:亲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思念的味道。14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全文都在写大地的味道,描写了大地上植物的味道、动物的味道,结合文章第段“大地就 像个巨大的收藏盒,将各种味道都埋在了它的怀抱里”的内容可知,表现的是作者对大地的 深情,和对大地的广博和包容的热爱和敬仰;文中还多次提到弄人在大地上的劳作,以及农人的味道和大地的味道混合,结合文章第段 “
10、而他留给我们的话,还有他的希望,你翻开土地那一刻所闻到的,就是它们的味道”内容可 知,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农人的赞美;文章最后还提到了流浪异乡人,喜欢带走故乡的一捧土,这是表达作者这类异乡人对故乡的 怀念之情。15 .父亲决定让15岁的“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16.选文笫段主要讲述了母狐 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的作 用。17.示例:“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我舍不得”这部分运用语言描 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在父亲决定将我送去北京读书后的不舍,刻画了一个深爱孩子,舍 不得孩子离开家的母亲形象。18.示例:一时的苦难不算什么,一时的犹豫也应该
11、克服, 莫要忘记父亲的付出,莫要辜负父亲的期望,相信自己,美好的未来定在不远处等你!(言 之有理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章第段“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 去寄寄人篱下? ”和第段“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的内容可知,“父 亲的决策”指的是让15岁的“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16 .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的内容概括和作用的分析。根据文章第段“母狐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的内容可知,文章第段主要是讲述了母狐把已长大的小狐们驱赶离家、让小狐去自谋生路的生存景观。其作用从内容上看,母狐狸赶
12、走小狐狸是为了让小狐狸可以独自应付外部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帮助小狐狸成长,所以这个故事表明父母真正爱了女,就会放手让孩了独自闯荡,培答案第4页,共7页养孩子独立自强的能力的观点,揭示了文章主题;结构上,为下文父亲决定让15岁的“我” 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培养“我”的故事做铺垫,暗示了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效果 上看,文章开篇引用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17 .本题考查对人物语言描写的分析。首先从文中任选一处语言描写,结合内容分析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产生的作用即可。 例如:文章第段”能给多少算多少吧!”这部分运用了语言描写,这句话表现了父亲的决绝。 结合前文“父亲有些犹
13、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的内容可知,得知大衣没办法 卖出好价钱时,父亲心里还是权衡了一下是否要卖;但再结合“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 怀里一塞”的内容可知,父亲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卖掉大衣。所以这句语言描写就表现出 父亲在无奈的情况下坚决要卖出大衣的果敢,所以这部分语言描写彰显了父亲坚定的人物性 格。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围绕为自己的加油和鼓励和对父亲甘于奉献的感激等角度 来写即可。例如:不要害怕,努力战胜自己的恐惧,不要辜负父亲的期待,向美好地未来前行!19 .藤野先生。示例:他为“我”认真修改讲义。【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题干中“为
14、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为 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内容可知,这个人物应该是藤野先生。“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相关事件可以根据藤艺先生一文进行概括,例如:他为“我”认真 修改讲义;他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他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 他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任意写出一个事件即可。20 . 金箍棒火眼金睛【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孙悟空出自西游记,孙悟空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在东海龙宫取得的: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在太上老君的八卦 炉中炼成了金钢之躯,眼睛被熏成火眼金睛。21 .例文:明天,我准备重新开始明天,明天是
15、什么样子?明天要怎么做?“我是差不多先生,我的差不多是天生,代表”摘掉耳机,任由这首差不多先生 习用全力外放。扬了扬手,但终究还是放下了,扔下手中的笔,合住了写了不到一半的语文试卷,一齐 向床上抛去,拿起还在放歌的手机,将其一横,点开了游戏。“算了,算了,差不多行了, 明去再去学校补吧。“我心想到。熟悉的界面又在我眼前打开,看了下好友列表都灰灰的- 大片,都没有上号。又点开了游戏好友,乱点开了几个人,又打算玩几把。手机中的歌切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渴望”还没有听完就将这首不适 场合的励志歌给滑掉。还是没有人和我一起打游戏,无奈将游戏关掉,看着外面寂静昏黑的 天,又看了看惨不忍睹的试
16、卷,我叹了口气。打开音乐的评论看了起来:“最后100天,冲 冲冲。,中考加油,创造奇迹! ”不知道这是故意出现在我面前还是怎的,映入眼里的多都 是青春热血的热门评论。我心中有些烦躁,靠在了椅子上,闭上了服睛。再有30天就要中考了,我还是放任地同初一初二一般玩着,闹着。“黎明的那道光全跃 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我猛的张开了眼睛,看着乱糟糟的房间,不经 意间看向了窗外漂动着的树叶。绿色的叶子在那灰天黑地中充当着一抹炫丽颜色。我走到窗 前,打开许久未曾打开的窗户,那树就如那无边黑夜之中最青翠的一笔,这黑夜之中也存在 着希望。暮色悄悄将四面覆盖,只留下了几家灯火和几盏明亮的路灯。隐约看到
17、灯光映出的身影 不是默默伏案的读书人,就是在路灯下来去匆匆的过客。寂静的夜,也是忙碌的夜。“我今晚必须要做完这份卷纸! ”心中突然升起这般念头。重新回到书桌旁,将卷纸平铺在桌面上。扬了扬手,又挑甩了甩笔,将腰挺宜,带上了 耳机,让那你的答案一歌在耳边回响:“低着头,期待白昼,接受所有相同;向着光, 拥抱彩红,勇敢的向前走。”从拿起笔的那一刻开始;从眼神不再迷茫开始,从决定做好这份试卷开始,从零开始, 从头开始,重新成长。明天,我准备重新开始;成长,从此刻开始。【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题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去理解,“明天”“我准确”,结合导语“明天是希望,激 励我们努力学习;明天是
18、理想,激发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明天是灿烂的阳光,给予我们温 暖和力量为了迎接更好的明天,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可知,这里的“明天”可以实指, 指日期,指今天后的一天;也可以虚指,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它代表希望、理想、温暖、力 量等一切美好的、充满力量的期待和日子。我限定了写作人称,必须是第一人称,“准备” 即要。题目的意思是我要在未来准备做点什么,让自己的、周围人的、国家的、民族的未来 答案第6页,共7页更加美好。第二,思路。先补全题目,“准备”后面要补充的是具体的行动,例如:明天,我准确努力学 习;明天,我准备走进自然;明天,我准确走进书海;明天,我准备爬起来;明天,我准备 珍惜时间;明天,我
19、准备付出爱;等等。补题范围非常广泛,从个人品行,到个人追求,再 到家国大义,都可以进行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在意的过程,通过补题确定自己要为明天做 些什么?然后明确具体怎么做?这个“准备做”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要 有具体安排,同时要表明为什么要准备做这些,这是文章主题所在。走进书海,是为了让自 己有更广阔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走进自然,是为了感知自然的魅力和深邃,让自己体 悟到生命的可贵;爬起来是因为自己跌倒了,要重新爬起来,要重新奋斗,为了一个更美好 的明天;等等。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所选的素材、准备做的事情,最好要具体, 要小一些,要贴合自己的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廊坊市 大城县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