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填空题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w6ij注 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闻一多红烛)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can gcng icng zhi 做奖赏。(鲁迅拿来主义)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qidn cheng 地给他拭着身子。(茹志鹃百合花)二、情景默写.默写填空。(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两句是“,(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梦中仙人纷纷乘着特别的马、车而来的两句 诗是“”和”“ O(3)诗词中的“风”常被赋予各种复杂情感,杜甫登高中“”
2、渲染 了秋天悲凉气氛,而秦观鹊桥仙中“”却体现了秋天相遇的美好。(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喻赞美又尊敬,先后用了两次不同称呼的诗 句是“”和“。(5)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不去坚持、那么再简单的事 情也做不好的句子是“, (6)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文才武略英雄气概,面对大江畅饮、横执长矛 吟诗的句子是“,(7)涉江采芙蓉描述了主人公渡江采撷香花美草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幽、高 洁意境的诗句是“, 三、简答题组(2)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参”,检验。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
3、自己。(2) “属、劝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3) “如 往。句意: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即童生,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错误。此处童子指未成年的人。B. “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错误,一句话中间短暂的 停顿为读,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C. ”共十二个天干,十个地支”错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叫作“十二地支”。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
4、”,通“又”,再次;“槁”,枯;“暴”,晒干;“挺”,直通“煤”, 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2) “身”,自身、自己;“耻”,意动用法,以为耻;惑”,糊涂。参考译文:(一)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 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 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 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 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 没有过失了。(二)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
5、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其是 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 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三)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 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 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缓步徐行。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 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9 .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口方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6、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留宿石碑旁, 三天三夜方才离去。“下马伫立”是连动短语,动作连接紧密,其后应断开;“及疲”作状语,用于句首表时间,其前后断开;“乃”是副词“于是”,用于句首,其前断开;“布裘坐观”“宿其旁”“三日方去”都有动词作谓语句,各自独立成句,“因”用于句首表 顺承。参考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 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禹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 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留宿石碑旁,三天三夜方才离去。10. C11.羁旅多病
7、之愁,“愁杀江楼病使君”;贬谪流离之苦,“怪来调苦缘词 苦,多是通州司马诗”;民生多艰之怨,“蛮儿巴女齐声唱“,竹枝之怨非一人之 怨。结合注释中的国家动乱不安可以得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 “营造一种朦胧之美”说法错误,“水烟低”应为“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末句诗人喟叹云:“愁杀江楼病使君”,可愁煞了江楼上 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表达了羁旅多病之愁。第四首三四句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意思是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 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通州司马“词苦”
8、,寄寓了志士们流离迁谪之悲,抒发了贬 谪流离之苦。第二首“蛮儿巴女齐声唱”,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说明竹枝之怨非一人之怨, 结合注释“此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外部藩镇割据加剧可知 国家动乱不安,抒发了民生多艰之怨。11 . CI3.画线句将人比作一根柴,将团体比作一捆柴,柴堆“分扎得清楚不会乱”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个体与个体之间平等、团体与团体之间界限分 明”的特点。14.在乡土男权社会里,旁系兄弟姐妹异姓的称“表”,同姓的称“堂”。“表”与“堂,,代表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族谱只记录同姓的家族成员并代代传承, 而同姓女子外嫁后,其后代又变成外姓的表亲
9、。“堂”与“表,,会随着婚姻和生育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表亲会越来越疏远,因此“一表三 千里”;堂亲则可以一直延续传承,所以“一堂五百年【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强调。B.表示话题的转换。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话语的中断。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中把“西洋的社会”单个的人比作一根“柴”,把几个人比作一把“柴”,把小的大 的团体比作一扎“柴”、一捆“柴”,把整个“西洋的社会”比作一挑“柴”,结合后文的解 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 些单位就是团体”“团体是
10、有一定界限的”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 同的来看,此处的比喻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洋社会的团体 格局“个体与个体之间平等、团体与团体之间界限分明”的特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 显,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在乡土男权社会里,旁系兄弟姐妹异姓的称“表”,表亲,“表”为外之意,一般意指舅 .舅、姨妈、姑妈三种至亲的后代,之所以说是表亲,因为不是同宗同姓,而且一般也 不在同一地居住,而是分散于各地居住。在乡土男权社会里,同姓的兄弟姐妹称“堂堂亲,“堂”指家中正房,一般用来表示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是父亲弟弟或者哥哥的后代,是同
11、宗同姓,有着共同祖父,虽然 并非是嫡亲,但也不远,而且都是共同居住在一个地方。可见,表与堂代表了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族谱只记录同姓的家族成员并代代传 承,女子外嫁之后的后代就是外形的表亲。可见,“堂”与“表”会随着婚姻和生育关系 的变化而变化。“一表三千里”,意思是表亲很远。这个“三千里”意指距离远,而在生活中大部分表亲 不在同一地居住,随着上一辈至亲的陆续去世,下面一代随着距离和时间问题,走动 会越来越少,甚至再下一代都互相不认识,关系会越来越疏远,渐渐的就会断了联系。“一堂五百年“,意思是堂亲之间的关系会一直持续很久。因为是同族,有共同的祖先, 平常又在一个地方居住,有着这层血缘关系自然会
12、互相帮忙,所以亲缘关系会一直延 续传承。14 .引用“耕织图诗”丰富了蚕事活动的过程;展现出“蚕事”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了串联文本的作用。16.连续的问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将蚕拟人化,并用一连串美丽浪漫的意象刻画蚕的梦境,丰富了蚕的形象; 使偏于纪实的文本多了一份浪漫的想象,引发作者关于“蚕蕴含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17.开篇我看见了养蚕人用心养蚕时繁忙辛苦的具体过程,“蚕”是江南蚕事活动的 主要对象。我听到养蚕人像母亲一样将蚕呼作“宝宝”,“蚕”承载了养蚕人劳作的心血成果与希 望。将蚕放在手心仔细观察后,我第一次觉得“虫是美的“,这是我对蚕本真的肯定。结尾处虽然湖州地区
13、的桑蚕农事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我意识到“蚕”里蕴藏着的 匠心仍在传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散文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题干问本文两次引用“耕织图诗的好处.第一次引用在邵云凤一家三口在凌晨四点喂餐桑叶时,“蚕太密集了,邵云凤就连同 桑叶抓起来,挪开,弄匀,用的是巧劲,不会抓伤蚕”,让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耕 织图,“春深处处掩茅堂,满架吴蚕妇子忙。料得今年收茧:倍,冰丝雪缕可盈筐”,写 出了蚕家的辛劳和丰收的愿望。第二次引用在邵云凤“四点五十分,蚕喂好了,天光慢慢放亮了,江南最后的养蚕人 家要冒雨去采桑叶了”,给了作者一大袋鲜蚕豆,“她把我当成相帮她的邻里我心 里一暖”,自然想起
14、了耕织图诗“晴明开雪屋,门巷排银山。一年蚕事办,下簇春向阑。 邻里两相贺,翁媪一笑欢。后妃应献茧,喜色开天颜”,写出了蚕事的盛大和邻里的 和谐关系,并联想到“后妃献茧和“天颜”喜悦的历史场景。综上所述,可见引用耕织图诗,由现实的喂蚕、采桑、送蚕豆,自然联想到古代的耕 织图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用耕织图诗,可见我国养蚕缴丝的历史之悠久,蚕文化之悠久。这两次引用耕织图诗,也串起了邵云凤的生活,使文本连接更紧密。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启程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穿上了精心设计的衣 服,地想见到队友。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太空胜利“会师”后,
15、6名航天员在“太空家园”中留下了一张的合影。为了这一刻,56岁的邓清明等了近25年。一次次参加选拔,一次次与任 务, 一次次作为备份为战友祝福、壮行(),有过泪水, 但从没有彷徨,()。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训练,坚信“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 而无备”。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邓清明说:“我可以 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中国航天员,是精锐中的精锐。(),越说明主份的强大。而主份的梦想成真、为 国出征,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力量也包括了备份们矢志不渝的航天理想。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
16、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直接引用了邓清明的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有槁暴,不发挺者,eee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绍兴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