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20XX~202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试卷.docx
《XX大学20XX~202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大学20XX~202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试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大学20XX202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试卷(A卷).一单选题(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在“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一句中,“爱”的意思是(C )。(2分)A.喜欢B.亲爱C.吝啬D.喜爱1 .汉字的四种造字结构中,(D )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2分)3.3.A.指事、会意B.象形、指事C.会意、形声“六书”中,只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是造字方法,(CD.象形、形声 是用字方法。(2分)B.转注、指事D.转注、假借5.6.7.8.9.A.表音,字体B.表音,结构C.表意,本义(B )的
2、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共概括出了( 分列其下成为有一定系统的体系。(2分)A.偏旁,540B.部首,540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文字的分水岭。A.篆书个,C.部首,214 隶书、楷书五个阶段,(2分)B.金文用作第一人称的“我”字,属于(B )A.通假字B.假借字在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中,其中只有(A.象形B.指事下列各组词语中,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字。C.隶书(2分)C.象形字 带表音成分。C.会意(2分)分)D,表意、字体 将意义类别相同的字D.偏旁,214(C )是古文字和今D.楷书D.形声字D.形声A.窈窕、饥谨B.踌躇、倜傥C.望洋、狼狈D.狼狈、匍匐A.假借、
3、指事C.转注、指事;假借4.4.汉字是属于(C )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的了解。 (2分)10.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大多采用(B )的结构形式。(2分)答:两种情况,又叫互文或互见。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了 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字,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44 .根据下列例句说明什么叫“代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5分)答: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换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和这个事物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代称的几 种形式:用事物的性质状态的特征的词带指代这个事物。不毛:荒凉的地方。用泛
4、称代特 称的。病指一切病,这边特指一种寄生虫病。用特称代泛称的。许史是汉代的贵威,这里 指当时的一般贵威,泛指的贵威。45 .什么叫“古无舌上音”?举例说明。(5分)答: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 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田”、“透”、“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 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t”、“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 头音,例如:湖南衡山方言,“里(头)”读“底”,“(费)力”读“里”,还有闽南方言 中“猪”的声母为d,
5、 “陈”的声母为4。46 .所谓说文四大家是哪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5分)答: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 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 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7 .简要说明“谓”和“谓之”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5分)答: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被解释的词和解释的词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谓之不仅是用来解释 词意的而旦还是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的。谓用来解释的词往往是用来说 明前面的词所指的范围或者隐射的事物。48 .简要说明“读为,读日和“读若,读如”这两组术语的不同用法。(
6、5分)答:读若,读如光是注音的;读为,读曰除了注音还说明本字和通假字的。49 . “平”、“上”、“去”、“入”四个字,它们是中古四个声调的代表字。在现代汉语普 通话里,“平”读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读去声,四个字只读两个声调。为 什么? (5分)答:语音发生变化。平、上、去、入在当代汉语普通话中也是四声,阴平上去,平分阴阳,声 调变化是以声母为条件,浊声母平声字变成阴平,清声母平声字变成阳平;上声有一某些变成 去声,全浊声母上声变成去声;去声没有变;入声字变化最多,入声字有某些没有规律,入声 字浊声母有规律次浊声母变成去声,全浊声母字变成阳平。50 .什么叫“古无轻唇音” ?举
7、例说明。(5分)答: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 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 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 “奉v” “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的 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起)”、 “孵(鸡崽叽)”、“(黄)蜂”的声母分别读“袍”、“抱”、“烹”。湖南东安的“冯,逢,缝”等读“彭”。XX大学20XX202X学年第X学期期末考试古代汉语试卷(
8、A/B卷)-单选题(共7题,总分值14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在下列四组敬谦副词中,既可以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也可以表示听话人发出的 动作行为的一组是:(D ) (2分)A.请、敬、谨B.幸、惠、辱、蒙C.敢、窃、伏、伏惟D.忝、猥.在下列四句话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是(B ) (2分)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B.孟子尽心下:矣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百项王。*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承之。.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C ) (2分)A.
9、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在下列四组程度副词中,全都表示最高程度的一组是(A ) (2分)A.殊孔雅B.良、尽、力1C.颇愈、滋D.极、益、弥.在下列四组范围副词中,全都表示总括范围的一组是(D ) (2分)A.悉、皆、专B.尽、偕、特C.俱、具、但D.举、毕、咸.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B ) (2分)A.信、必、盖B.良、乃、实C.宁、诚、果D.固、即、殆.在下列四组时间副词中,全都表示过去时态的一组是(D ) (2分)A.既、力、寻B.向、旋、会C.会、已、行D.曾、尝、业二名词解释题(共5题,总分值25分)3 .意动
10、用法:(5分)答: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 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4 .宾语前置:(5分)答:指在古汉语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前置。这主要是指疑问代词作 宾语时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5 .使动用法:(5分)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实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实行这个动作。6 .辅助性的代词:(5分)辅助性的代词:古汉语中,“者”和“所这两个字都有一定的称 代作用,因此从马建忠开始,许多语法学家都把它们归在代词中。它们虽然都有指代作用, 但是却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份,必须放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
11、构成“者字结构”或“所 字结构”,作为句中的一个成份,因此把它们叫做辅助性的代词。7 .虚词:(5分)虚词:古汉语中虽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有时不能独立回答问题、词汇 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以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 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三填空题(共5题,总分值11分).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参”的用法特点是: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o (2分)8 .古代汉语中,副词数量很多,应用广泛。按照副词得意义和用法,可以归纳为程度、 范围、时间、情态、否定、敬谦、称代等七类。(2分).按照所涉范围的大小,范围副词可分为三种:总
12、括范围、_限定范围、一共涉范围 o (3分).否定副词“莫”有两种用法:一般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情态副词按其所表语气和情 态,约可分为六种:肯定确认语气、估计测度语气、反问诘难语气、转折语气、暂时 让步语气、故意特指情态o (2分)9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使动用法和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一般动词。(2分)四判断题(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10 . “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1分)(B ).用于谦称的名词,如“妾”、“仆”、“臣”等,可代第一人称。(1分)(B )11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1分)(A
13、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1 分)(B )12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1分)(B ).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分)(B )13 .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 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1分)(B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1分)(A )14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1分) (A ).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和“诺,恣君之
14、所使之”两句中的三个“所”字用 法相同,都表示动作的对像。(1分)(B )五简答题(共5题,总分值40分).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8分)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 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 情)”。“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主 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15 .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 (8分)答:.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常用的第一人称
15、代词有“吾”、“我”、“余(予)”、 “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 “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 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 对不能用作宾语。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由指示代词“之”“其”“彼”兼任。古代汉语 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泛指、特指 和旁指五类。“是、此、斯、兹”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 “彼、夫”是远指代词;“之”是泛指,“其”是特指;“他、它”是旁指代词。疑问代词大致 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
16、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 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16 .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8分)答:“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 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 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 物”、“的情况”。例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
17、产于秦,而愿忠者从。”国语.越语上: “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 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例如:论衡.订鬼:“二者用精至矣!(“二者”,指伯乐相 马、庖丁解牛。)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者,以前。)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例如:史记.项羽 本纪:“亚父者,范增也。晁错论贵粟疏:“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17 .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8分)答:古代汉语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1.句首语气词;2.句中语气词;3. 句尾语气词;18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主要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XX 大学 20 202 学年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