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思想比较论纲.docx





《公司管理思想比较论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管理思想比较论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需要一场新管理运动企业必须要能够把握行业的现实,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在 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大局观。这不仅需要企业能够准确地进 行产业分析,建立产业视野;而且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还要确定恰 当的公司战略,解决是多元化发展还是围绕主业不动摇的问题;在此 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竞争战略,并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来检验战略的可 行性。其次,中国企业要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实施问题。一是要切 实实施“结构跟随战略”,在企业内部建立顺畅的授权体系和有效的 指挥体系,为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运用科学的管理 工具,将组织打造成“全员紧盯战略的组织”,把战略目标与每个人 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
2、切实解决激励和控制的问题,使组 织充满活力和动力,将战略实施真正落实到位。再次,要在职能层面切实引进科学的管理技术,提高职能部 门的运作水平。比如,在客户分析方面和成本管理方面,国外企业界 在90年代之后有了很多专业的分析手段和管理工具,我们应该及时了 解,并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加以充发利用。事实上,近年来,企业界对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探索从来 没有停止过。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管理十八法”到90年代的 “IS09000贯标”,再到“学习邯钢经验”,虽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 这些管理改善工作更多是局部的和间断的,还没有使企业达到系统从 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尽可能把管理活动纳入严密的机械式的
3、体系中, 在这个体系里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责权利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适 应剧烈变动的商品经济生活,它又不得不经常地超越和打破自己的管 理规范:不断进行着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革新和刨造,因而没有一种管 理理论能够在西方保持长期的主导地位,在现代更形成了 “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与中国具有强大继承性的管理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保持了一种封建的宗法制度:宗法 血缘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井积淀成为一种极 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心理力量和组织形式。这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核 心的基本社会组织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管理活动的各种特 征。第一,家族型的管理组织。社会是家庭的
4、放大,君主是全国 的,严父,“天下一家”是中国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目标。中国传 统管理思想的中心是“礼治”,而礼的核心则是“仁”。“亲亲,仁 也”,“仁之实,事亲是也”,0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维护这种血 缘关系。因此,“礼治”实际上就是一种家族型的管理,它必然要求 具有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分工专职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模式。从汉代 董仲舒开始,中国的社会管理逐步建立了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 和经由考核、推荐而构成的人才管理和文官体制,这个体制实际上是 各种亲族关系和人情关系之网的体现而已。第二,伦理型的管理机制,把“齐家”的原理扩展到各种管理组织的行为中,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经纬
5、, 从纵横两个方面把血缘关系与管理等级制度联系起来,所谓“君子之 事亲孝,故忠可以移干君;事兄梯,故顺可以移于长;居家理,故治 可以移于君”,说明这种伦理关系在各种管理行为之中起着关键性的 调节机制的功能。第三,心理型的管理方式。中国的传统管理以“求善”、“求 治”为目标,非常强调心理的作用,依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力量 和道德感召力来调动和团结全体群众,达到管理的目标。虽然在中国 历史上,对于管理方式有强调“无为而治”的,有强调“峻法严刑” 的,有强调“杂王霸而用之”的各家备派的不同主张,但由于受血缘 宗法社会基础的制约,以人道、仁义和群体力中心,以心理情感为纽 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的“德治
6、”方式和“内圣外王之道”则始终占 据着主导地位。西方的社会组织形态则与中国大相径庭。恩格斯指出: “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但自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后,这种“氏族制度的最后残余也随之而 灭亡了。血缘关系的瓦解,氏族残余的消亡,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征 战掠夺的频繁,使得西方的管理是以利益为纽带进行组织的。罗马帝 国依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分权治理,欧洲中世纪依靠的是神圣 上帝的旨意进行治理。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之后,则一切都以金钱、利 润为目的。西方的管理组织撕毁了人与人之间温情的面纱,以明确的 权力和利益关系作为管理组织的纽带,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动力。 因此,西方
7、的管理法律条文重干道德教化,实际利益重于心理情感, 职责分解重于整体效应。这种管理思想在2 0世纪则发展成为以企业 公司力中心,以明确的计划、组织、控制为内容,以经济效益为标准 的西方各种管理理论和学派。6.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虽然学派众多,典籍汗牛充栋,但从 根本上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出一套治国安邦的万全之策。 正如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所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周归而 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力治者也。”因此,中 国传统文化也可说是一种“管理型”文化。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和 社会条件的决定,虽然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各自不同,但从两汉开始 一直以儒家为主干,儒道交融,吸收各
8、家之长,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统 一的基本构架和模式。这种构架和模式的基本点是管理的人本观、整 体观、协和观和经权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人本观:这种人本观把人作为管 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于管理系统的中心地位。也就是说,管理 是一个“修己安人”的过程,一切管理都以“修己”作为起点,达到 “安人”的目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最高纲领,也是这种人 本观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人本观具体表现为管理的人道 原则、心理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础是整体观。这种整体观把管理作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以力求达到社会与自然、
9、管理系统与外部环 境、管理组织内各种组成和状态的最佳和谐为目标,把管理的各个要 素和功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在具体操作上,这种管理整体观表现为以计划为依归,以组织为工具,以领导为中心,以控制为根本,以训练为起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管理系统。中国管理思想的灵魂是协和观。这种协和观以追求管理系统 的协调、和谐、稳定为目标。在生产管理上实现“干人合一”,在社 会管理上实现“天下一家”,在人事管理上实现“知行台一”和“情 理合一”。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主体做到“内圣”与“外王”相统一, 从“修身”、“齐家”达到“治国”、“平天下”;管理客体达到与 大自然相适应,与社会相协调,实现“天地合德”、“保
10、合大和”。这种协和观在管理行为上具体表现为,阴阳互补、五行反馈、 刚柔相济、动态平衡,中庸和谐等图式,以达到主体与客体、人群与 个人、自然与社会、“天理”(社会性)与“人欲”(自然性)等, 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相互交融合一。这样,管理就不仅是一种 科学的理性操作,更是一种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境界。这种管理的理想 境界即是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 力”。中国管理思想的规范是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 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 和势态变化而不断改变着的方法和策略。这种经权观一是要求“执经 达权”,即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
11、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 定合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的目标,二是要求“通权达 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 持久,得以实现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的理论根据是周易,运用的模式是 兵、医、农、艺四大实用技术。造了一个自然、社会、人事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有机图式,因而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框架,例如, 对于管理的经权观来说,其理论根据就是易的三义:变易、不易 和易简。“变易”指的是万物和人世的不断变化,这就是“权”;不 易”说的是各种规律和原则的确定不易,即变中的不变,这就是“经”; “易
12、简”说的是对规律本质简明的把握和领悟。因此,管理的经权观就是依据周易的要义,以“不易” 的“经”作为判断的准绳,以变易的“仅”来达成最优的决策,并以 最简要明确的原则让群众易知易行,变成共同的管理行动。中国的这 些传统管理思想在丰富的兵、农、医、艺的典籍中得到现实的贯彻。 例如: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运筹庙算”和“因敌而变,因变 制胜”的用兵之道;齐民要术中“顺大时、量地利”,“不失农 时、因地制宜”的农业经营管理方针;黄帝内经中“辨证论治”、 “阴阳平衡”的治病方法,等等,都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具体地体现 了中国管理的一般思想,成为历代管理者借鉴的模式J内经的作者 就很明确地要求把调和阴阳的医
13、疗原则推广到政治管理活动中去,“非 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而孙子兵法更成为古今中外许多管理 者的心读之书。7.中西管理思想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发展起来的, 从管理历史的实践检验的结果来看,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点主要是: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 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 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努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产 生了诸如系统工程思想、运筹学思想、信息思想、综合管理思想等实 际应用的光辉范例。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异彩,具有 顽强的生命
14、力,在现代的管理中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日本及亚洲 “四小龙”的崛起,都得益于对这种中华管理文化的借鉴。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 来的,它有二十羌天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 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 的科学形态。在管理思想的各种长处中本身也包含着各种弊端:人本 观既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却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 整体观既科学地把管理诸要索及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却 又可能成为失去活力、缺少个性、束缚生产发展的樊笼;协和观既正 确对待自然、社会的各种辩证关系,注意保持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 又可能
15、成为反对变革、摒弃竞争、害怕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经权观 辩证地处理了管理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 但“天不变、道亦不变”,万古不变的“经”就可能成为社会进步、 组织更新、模式变革的极大障碍。传统管理思想中的许多信条,如“不 患寡而患不均”、“何必曰利”、“父母在不远游” “子为父隐”等 等,不仅在历史上成为管理方式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在 今天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仍是沉重的历史包袱。西方管理思想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论,更是直 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这
16、主要是:善 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 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 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 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然而,西方管理思想的这些优点又伴随着诸多弊端:各种“管 理科学”都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但这种过分重视理性的传统却造 成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人的心理情感的结果,这就可能导致 管理活动的失败。各种管理理论对管理中的某一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科 学的逻辑分析,总结出某一管理方面的规律,但却往往把这局部的规 律看成是整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产生了以偏概
17、全、好走极端的弊 病。例如,“科学管理理论”是极端的唯理性论,而“行为科学理论:, 却走上另一极端一一唯人性论;“管理科学学派”迷信“组织中心” 和“技术中心”,强调专业化、规范化、严密化、制度化,再次走到 把人机器化的极端,而当代“新潮派”则片面鼓吹“价值观念,的 作用,又摆向了相反的另一极端:现代西方的管理日益趋向复杂化, 但这种复杂化又带来了新的矛盾: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往往使各种矩阵 结构相互牵扯掣时,扼杀了创造行为,产生了被称为帅白金森效应, 的弊病;管理技术的复杂化造成了片面追求管理的数学化、模型化和 计算机化的倾向,无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管理艺术的丰富性,以致 成为被美国入称为对“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管理 思想 比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