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课课练)-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1 核舟记(课课练)-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核舟记(课课练)-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r核舟记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4)高可二黍许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启窗而观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一分一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B.课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海编的虞初新志。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D.课文的说明对
2、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恒仃满案,一人挽篷 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 好事者竟趋焉。【注释】壶觞:酒器。恒伤(ddrn ding):供陈设的食品。(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可二寸B.篷桅橹舵咸具C.二人对酌于中 D.略无欹侧A.大可二寸B.篷桅橹舵咸具C.二人对酌于中 D.略无欹侧(可以)(都,全部)(对饮)(倾斜,歪向一边)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乐工刻的船虽然只有两寸,但是一应用
3、具,全都齐备。B.在这条小船上一共刻了三个人。C.船上的橹、舵等都能够活动,船放水中,随风而行,从来不侧翻。D.这篇短文旨在说明乐工雕刻技术之绝妙。二 综合性学习5.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生动形象,脍炙人口,灿烂 辉煌。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古诗,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现在班 上要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为了掀起我校学生集古诗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分工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给四个小组分配怎样的任务?第一组:第二组:品析名人佳句第三组:按内容、风格等进行分类第四组:参考答案1.(1)高高的帽子(2)零数、余数(3)挑选(4)大约2.B【解析】A项,表并列;B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都表示顺承;C项,表并列;D项, 表转折,但是。3.B【解析】课文节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4. (1)A【解析】“可”在这里是“大约”的意思。(2)B【解析】在这条小船上一共刻了五个人。对酌二人,挽绳索一人,摇橹一人,掌舵一人。5. (1)示例:感受经典,传承文化。收集唐诗精品收集诗人写诗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核舟记课课练-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核舟记 课课练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